何安琪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多种原因,我国学前教育的不平衡问题十分突出,直接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我国政府应重视学前教育事业的协调发展,采取有关对策逐步消除学前教育不平衡的问题,保障适龄儿童的教育权利,推动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经济环境下我国学前教育不平衡的现状
从经济角度看,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和投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育公平问题逐渐受到了关注。在学前教育方面,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排前三的是北京、天津和上海,且其人均GDP也排在全国前列。而云南、贵州等省区的学前教育综合水平低,且人均GDP的排名也靠后。可见,各省份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与各省的经济发展实力有一定的联系,即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提高人们对学前教育的重视,进而推动学前教育发展水平的提高,家长也更愿意支付更高的费用供给子女的学前教育。
二、经济环境下我国学前教育不平衡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各省经济发展不平衡
经济是学前教育生产和发展的基础,为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支持。经济发展所带来了行业结构、消费结构的变化也影响着学前教育结构的变化。在经济发展落后的省份,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少,学前教育发展缓慢。经济发展对学前教育的影响表现为两方面:一是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二是经济发展水平低的省份其物价水平也较低,从事学前教育的人员的工资水平也较低,无法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到学前教育中,进而制约了学前教育的发展。
(二)各省对教育问题的认识不同
我国地域广阔,南北文化差异大,各民族的风俗和社会文化各异,对教育问题的认识也有很大的不同。在传统经济发达省份,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浓厚,再加上经济条件好,其学前教育的发展水平就高。而在偏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经济落后,多采用在家抚养学龄前儿童,但其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还不够先进,抚养质量较低,不利于儿童的成长。
(三)各地对学前教育的规划不同
当前,我国实行的县级党委政府负责地方学前教育发展的制度。学前教育的政策规划就反映了当地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就是说党政机关干部队伍素质与学前教育的发展也有密切的联系。经济发达地区的干部素质通常较高,提出的学前教育政策也符合当地实际,有利于推动当地学前教育的发展。此外,经济发达地区对人才的吸引力也较大,而欠发达地区的人才缺失严重,这也不利于学前教育的发展。
三、消除我国学前教育不平衡的路径
(一)充分重视各地学前教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
教育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动力,应从思想上重视,加大资金投入。教育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学前教育是基础中的基础。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公平的学前教育机会,对保障儿童的合法權益,维护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中央财政应向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前教育倾斜,政府应加强贫困地区、农村地区的幼儿园的建设力度;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将闲置房屋改建成幼儿园。对于发达地区要鼓励民办幼儿园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幼儿园的数量,以满足入园需求。同时,对于农村幼儿园要防止教育小学化;政府要加强宣传,改变家长们的落后观念,按照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育。
(二)制定全国统一的学前教育规范标准
中央应在保持地方特色的基础上施行全国统一的学前教育规范标准,明确地方政府的责任,制定国家层面的质量评价体系。同时,中央和地方政府要分别按照一定的比例施行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教师团队建设、课程标准建设等。另外,教育不和地方教育部门要分门别类进行指导。还要充分发挥家长和舆论的监督作用,规范学前教育的规范发展。中央还应定期派巡视组考核各地方的学前教育发展资金使用情况,严格问责。
(三)加大扶持推动中西部学前教育发展
在国家有关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多数中西部省份的GDP增速常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从教育科学文化的角度看,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差距还较大,而且长期存在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国家教育部门应加强幼儿师范学校的建设,确保充足的保教人才的输送。财政部应加大对学前教育支教点的财政补贴;还要鼓励各地区制定长远的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并给予相应指导。
(四)扩大免费师范生的范围
国家应进一步扩大免费师范生的范围,提高学生的生活补助,吸引高中毕业生报考幼师专业。同时还可以与其签订合同,让其毕业去基层从事幼儿教育,鼓励他们去偏远地区。另外,教育部还可以适度扩大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规模,适当在适龄儿童集中的地区增加幼儿园,为毕业生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
四、结语
当前,党中央和地方政府已采取措施扶持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前教育,但由于各方面因素,特别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部分地区的学前教育水平仍较低。因此,中央政府要加大政策和财政投入力度,加强学前教育发展重要性的宣传,进一步扩大免费师范生的范围,为学前教育发展薄弱的地区提供全面的支持,缩小差距,推动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的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