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科技类协会在机械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实践
——以“小平科技创新团队”为例

2019-01-14 10:09:26王成军沈豫浙
装备制造技术 2019年1期
关键词:科技类航模竞赛

张 瑞,王成军,沈豫浙

(1.安徽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1;2.安徽理工大学科技产业处,安徽 淮南 232001)

0 引言

2015年5月,国务院公布了《中国制造2025》,指明制造业发展战略方针、任务、支撑和保障,对机械类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同年9月,高等学校机械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印发了《关于落实〈中国制造 2025〉行动倡议》,号召全国机械类师生积极行动起来,肩负历史使命,改革人才培养模式。2017年,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指出本科阶段要“重点推进探索应用技术型发展模式,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切实把制造业相关高等学校打造成工程师的摇篮”[1]。

科技类协会是广大科技爱好者自发组织起来的俱乐部,作为“第二课堂成绩单”实施载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科技实践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领导力等,应成为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机械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托。在科技类协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也面临经费紧张、师生积极性不高、制度不健全、活动质量不高等问题。本文以安徽理工大学为例,探讨科技类协会在机械类人才培养中的具体实践。

1 科技类协会简介

安徽理工大学科技类协会众多,机械工程学院牵头的协会有4个,即机器人协会、航模与科技践行协会、3D创新设计协会和智造协会。机器人协会和航模与科技践行协会分别于2014年和2017年入选团中央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根据《中国制造2025》,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3D打印、智能制造领域均是国家重点支持的发展方向。

2 科技类社团在机械类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2.1 典型引路、协同作战:聚焦“头雁效应”,打造“共生效应”

好的团队离不开领头的模范带头与示范引领作用,会长担任着协会组织协调者角色,不仅要具备一定实践创新能力,更要规划起协会发展大计。要想科技类协会发展的好,会长这个“领头雁”要选好、担当好。以机器人协会为例,历届会长均是民主推荐产生,具有很高威望,创新能力突出。其中有“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安徽省十佳杰出青年获得者、安徽省“创新之星”获得者,相关事迹受到人民网、光明日报、中安在线、安徽教育网等官方媒体报道。大自然中,植物单独生长会矮小、单薄,很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则会生机勃勃。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现象被称为“共生效应”。科技创新活动不是一两个人的事情,涉及创意、建模、加工、组装、调试等方面,需要打造“共生效应”[2]。每年组建跨专业、跨学院、跨年级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实现高低年级的“传帮带”。印发《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管理办法》,每个团队由1-3名指导教师和7名以上学生组成,至少涵盖两个年级、两个以上专业,指导教师负责团队学生遴选、日常管理、活动指导。按3000元/年标准给予每个团队经费资助,学期末对团队工作、经费使用和活动记录进行考核,决定继续资助或撤消。通过科技创新团队实践,师生开展大量科技创新活动,在多项学科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培养了一批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学生,锻炼了同学们协同作战能力,实现了“共同进步、共同成长”预期目标。

2.2 力学笃行、锲而不舍:投身科技创新,专注“实践育人”

“纸上得来终觉浅”,协会作为学生自发组织的“第二课堂”载体,在“实践育人”方面扮演举足轻重角色。科技类协会以科技创新比赛为载体,发挥成员各自专业、年级优势,积极参加学科竞赛,申报专利、发表论文,形成了“你追我赶、砥砺前行”优良氛围。“在无数个深夜、凌晨不眠不休一次次地重复着失败,只为解决一个小小技术难题。”“一步一步摸着石头过河,最终走到了今天。”“中午随便吃点面包、喝点水,然后趴在工作台上稍微休息一会”……这些感言代表了备战学科竞赛同学们真实写照。正是有了辛苦付出,才会取得瞩目成绩。航模与科技践行协会获国家级奖励28项,发明专利2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60余项,在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二等奖、第七届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国家一等奖、2015年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嫦娥奔月”项目一等奖、安徽省第四届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全部项目一等奖等。机器人协会申请发明专利4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260余项,荣获第十七届国际机器人灭火组冠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安徽赛区)一等奖、第六届全国大学生机械设计创新大赛全国一等奖等。

2.3 招兵买马、奉献社会:既要积极“引进来”,又要主动“走出去”

“引进来”方面,协会发展离不开新的学生加入。在入学教育和协会招新阶段,辅导员、班主任、团委和学院都会重点宣传“小平科技创新团队”,鼓励和引荐立志于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新生加入。与此同时,协会还通过官方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进行宣传和招新,拓宽了现场报名局限性。机器人协会目前拥有注册会员1200余人,航模与科技践行协会现拥有注册会员850余人。“走出去”方面,协会结合自身优势,开展一系列志愿服务,帮助同学们学以致用、奉献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近6年来,航模与科技践行协会团队面向青少年就航模等相关知识和技能进行义务宣讲培训,累计受益人数超过1000余人;2013年暑假,机器人协会加入校对口定点帮扶临泉县项目志愿者行列,先后来到凤阳县小岗学校和临泉县白庙中心小学宣讲科普知识,为小学生带来精彩机器人表演,得到小岗学校张校长、临泉县县委书记高子球和县长郁彬的高度赞扬;2015年12月,机器人协会带着机器人来到淮师附小山南校区,给230余名小学生讲解机器人知识,进行机器人表演;2018年航模与科技践行协会和机器人协会参与安徽省“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致力于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让创新项目与实际对接,荣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安徽赛区)银奖和2018年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

2.4 建章立制、自动自觉:健全激励机制,调动师生积极性

部分学生想参加科技创新活动,但苦于无从下手,没有经验,特别是低年级。对于教师而言,指导学科竞赛耗时耗力。为鼓励师生参与,学校制定了一系列激励措施,扭转了指导教师不足局面。以机器人协会为例,现有机械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电气学院专业的专职指导老师8人。《大学生学科竞赛活动管理及奖励办法》将竞赛划分为一至五个级别,分别对应国际级学科竞赛和“挑战杯”国家级竞赛、国家级学科竞赛和“挑战杯”省级竞赛、省(地区级)学科竞赛、大学生英语竞赛和校级学科竞赛。学生奖励方面,获得一、二、三级别学科竞赛一等奖及其以上(排名第一)的,考试无不及格课程、且能获得学士学位的,直接获得保研本校资格。同时列入综合测评,其结果作为评奖评优、入党、保研的重要依据。指导教师方面,对于指导学生参加一、二、三级学科竞赛的,补贴相应课时酬金;对于需要进行统一培训参加省级及以上竞赛的,培训计入总工作量。职称聘任方面,将指导学生获奖作为“教学效果情况”内容,从而大大提高了广大师生参赛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5 多措并举、筹集资金:积极申报相关课题,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为了解决学科竞赛和活动开展过程中资金不足问题,协会每年都会鼓励会员积极申报各类课题,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大学生创业基金扶持项目等,积极争取国家、安徽省和学校的相关资金支持。例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分为国家级和省级项目,旨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广大在校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每年申报一次。航模与科技践行协会在项目申报期间,召开专门动员会,阐述项目重要性及申报注意事项,邀请之前优秀学长分享自身经历,提出建议和指导,针对部分问题展开答疑,鼓励所有会员积极申报,为有想法会员提供帮助。截至2017年,成功申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60余项。大学生创业基金扶持项目上,学校每年遴选30个左右创业项目,每个项目给予5000-8000元扶持,对于有很大发展潜力和市场潜力的项目(含模拟和实体企业),追加5万元扶持资金。通过一系列项目申报,缓解了资金短缺问题,为后期参赛、专利申报、论文发表、实物制作、公司运营或软件开发等提供资金保障。

3 结束语

全面推进并探索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为了进一步增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未来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与发展,吸引更多同学参与进来,加强组织管理,创新活动类型,增强协会向心力与凝聚力,加强协会与企业之间联系,构建双赢模式,培养出符合社会实际需求的实践创新型人才。

猜你喜欢
科技类航模竞赛
月度荐书单
全国新书目(2022年5期)2022-06-24 20:30:52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中等数学(2022年3期)2022-06-05 07:50:56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飞走的航模
入围2016 IDEA金银奖的18款科技类产品
工业设计(2016年8期)2016-04-16 02:43:23
二维码在科技类学术期刊中应用的思考
出版与印刷(2015年1期)2015-12-20 06:33:07
我国食品科技类高影响力期刊近年学术影响力动态分析
郑斯远:航模是有用的科技 想让更多人认识它
儿童大世界(2015年3期)2015-05-05 20:43:00
他是如何脱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