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昱竹
(宜宾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四川 宜宾 644000)
舞蹈是学前教育专业必备的一项技能,由于学前教育专业主要是培养幼儿教师,在进行舞蹈课程教学时主要是使学生在掌握舞蹈理论的基础之上再掌握相关舞蹈肢体技能,而在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舞蹈课程教学中存在课程种类多,多数学生基础不高的问题。
由于学生来自不同地区,接受舞蹈教育的程度各不相同,多数学生的舞蹈基础不好。舞蹈是一门艺术性学科,学生无论是在基本功还是技能技巧上,基础都较为薄弱,而学生对于自身的实际水平和身体条件也比较了解,在进行舞蹈课程学习时常常缺乏自信。同时也有很多学生存在对舞蹈课程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缺少相关认识,在学习舞蹈课程时主动性、积极性较差,甚至有的学生产生了消极、懈怠、抵触的情绪。在舞蹈教学中,多数是以教师作为主导的练习模式,因为舞蹈练习的特殊性,在基本功训练时很累,尤其在软开度训练时很痛,要求学生要更能吃苦耐劳,所以多数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应该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舞蹈课程教学时不仅需要关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内容,同时需要考虑学生的舞蹈素养。舞蹈作为一门专业的同时,还体现出艺术的气息。而对于舞蹈的存在,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学科,如美术、音乐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般来说,中职院校的学生综合素质水平比较低,且文化知识储备明显缺乏。舞蹈教育不仅仅是舞蹈上的反复练习,还应注重舞蹈的文化知识。为此,中职院校舞蹈工作者在教学中必须要注重这一点,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基础上掌握舞感创造力,进而深入理解和认识舞蹈作品想要体现出的精神内涵。这样做,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舞蹈创造力,还有效提高舞蹈作品表现的感染力。
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开展的舞蹈课程属于艺术范畴,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应该保持多样性且具有一定开放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将教材内容作为基础积极向学生拓展教学内容,把握舞蹈教学的主要关键点。众所周知,学生之间在各方面都是不同的,因而在表现舞蹈的能力也是存在差异。对于这种情况,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所存在的差异性,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教学。具体有以下两点:一是,根据学生所存在的差异,制定出针对性的教学目标,以此能够让学生找到适合自身需求的学习方式。二是,注重对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文化自身,并学会接受文化信息。在这之后,教师还要结合对各个学生舞感的了解,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模式。这样做,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舞蹈学习期间不断提升自己的舞蹈表现能力。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教师要对其予以一定的鼓励,帮助学生融入舞蹈学习中。为了能够提高学生舞感,作为舞蹈教师要能够充分认识到学生之间所存在的差异,并根据差异开展相应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这样做,在优化学生认知思维能力的同时,还极大的提高自身舞蹈技能。
结合现阶段我国中职舞蹈教学情况可看出,舞蹈动作的表演,不仅包括技巧,同时还注重对情感的流露。这也是教师开展舞蹈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是多数学生在舞蹈表演上存在相同的问题,即缺乏舞感。这就使得其舞蹈作品失去所具有的韵味,无法让观众在舞蹈中产生共鸣。针对这种情况,作为中职院校在舞蹈教学期间,必须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明确舞蹈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重教学课程的主要内容以及教学目标,适当的融入不同舞蹈类型进行创新。如教师可让学生学习不同民族的舞蹈,引导学生找出舞蹈存在的共性,之后可对其进行有效融合。通过这种方式,既能够加深学生对舞蹈的理解和认识,还充分的体现出不同舞蹈蕴含的不同内涵。从而感受到更多的舞蹈精神。
舞蹈动作不仅是表演者展现舞蹈的主体,同时也是舞蹈无声的语言。在实际中,舞蹈并不只是肢体动作的摆动,而是让表演者在相应的情景下,给观众带来愉悦的观赏享受。以此能够让观众在欣赏舞蹈的过程中感受到此作品的精髓。而实现该目标,取决与表演者的舞感。此,教师在舞蹈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舞感的培养十分有必要。都说舞蹈是具有灵性的,因而如果没有舞感,则就使得整个舞蹈的表现失去原本所具有的色彩。另外,舞感对于舞者来说,能够为其传出的舞蹈作品展示出相应的精神内涵。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对舞者肢体语言体现出作品所想要表达的内涵。而作为中职舞蹈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舞蹈的培养。为学生舞蹈表演提供相应的情景和音乐。在此良好氛围的渲染下,可有效激发表演者的情感。由此可见,舞蹈并不只是单纯的表演,还是作为精神情感的一个重要载体,需同时也是舞者必须要具有的素养。这就需要院校在开展学生舞感培养工作中,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提高学生舞蹈表演的感染力。为了能够培养学生舞感,中职院校首先要就要对舞蹈教学工作的开展予以足够重视,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下文对如何培养学生“舞感”提出以下几点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地位的逐步提高,学前教育有了更高的需求,这对学前专业的学生来说就要更严格要求自我。舞蹈专业属于艺术修养类,能够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从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实际教学出发,注重对学生潜能的挖掘,从而提升学生舞蹈素养,去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