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创视角下的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2019-01-14 04:05:55史林溪
魅力中国 2019年14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双创课程

史林溪

(河南科技大学,河南 洛阳 471023)

一、引言

创新驱动发展,创业促进就业。在全球经济不平衡复苏的大背景下,用创新在新一轮全球竞争中占据制高点成为各国政策的重要着力点。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时期,如何适应这一新的重大变化使我国经济顺利实现产业机构优化升级,经济发展平稳进行,成为党和国家关注的重大战略问题。2014年9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八届达沃斯论坛上提出要掀起“大众创业”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势态。此后,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再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上升到国家经济发展新引擎的战略高度。

在“双创”时代召唤下,各地高校纷纷开展了一系列创新创业课程及实践活动,一场席卷全国的双创浪潮掀起了一股创新创业教育浪潮,旨在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如何通过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内涵提升为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做出应有的推动作用,是值得从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二、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现状及困境

从课程体系的构建到教师团队的组建,再到依托挑战杯、创青春、互联网+等各大赛事的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几年时间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从教育角度来看,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开设有创新创业教育的必修课、选修课以及创新创业类的专题讲座、实践课程。这一较为完整的“双创”教育课程体系在提升学生创业意识、创新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培养出了一批教育“双创”精神的大学生群体。基于“双创”的教育教学在取得丰硕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从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力量不足

随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广泛铺开,与之对应的师资队伍并没有得到迅速扩展,师资力量与实际需要还存在很大差距。很多高校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团队往往是由各学院辅导员、行政工作人员、学生处相关科室的工作人员构成。从精力上讲,这些人员本身就面临着繁重的日常事务性工作,没有足够的精力去进行高质量的备课。从视野上来讲,这些授课教师本身并没有创业的经历和实战体验,这就难免造成照本宣科,只有理论高度,缺乏实践温度,在指导性和感染力方面存在不足。

(二)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生主体重视度不够

创新创业教育这个话题近几年在社会及高校都很热,但因为开展时间短,并没有扎根广大学生心中,没有从内心深处引起他们的高度重视。受传统观念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觉得创业存在较大风险,自己以后并不会选择创业,所以不会重视创新创业类课程的学习。还有一部分低年级学生,认为离毕业还很遥远,眼下去考虑创业的事情没有必要,所以在课堂上也不会投入学习。学生的不重视直接影响了创新创业课程教育的实际效果,使“双创”教育大范围的有效普及受到制约。

(三)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保障措施不充分

首先,对从事创新创业教育队伍的激励措施不够。在职称评定、奖励待遇方面应该适当向从事“双创”教育的队伍倾斜。其次,将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课程教育方面的指导很多时候成了教师的“义务劳动”,没有得到相应的补贴,这不利于教师工作积极性的调动。最后,在对教师的支撑评定中要破“五唯”,重视在指导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中有重要贡献的教师,把这些成绩列入教师考评指标。

三、双创背景下持续推动教学改革路径方法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保障创新创业教育质量

专业素质过硬且数量充足的师资队伍,是确保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通过搭建专职兼职相结合、专职为主兼职补充的专兼职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团队,保障师资队伍力量充足。创新创业教育是与时俱进的教育,需要完善且不断更新的知识体系。学校应加大对专兼职教师队伍的培训学习力度,构建校内、省内、国内甚至鼓励优秀教师出国培训的立体培训体系,为“双创”教育者提供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知识的教育、理念的教育更是一种实践教育。通过聘请有创业经历的知名校友、企业家担任学校的创新创业外聘导师,建立长期系统的“双创”教育指导系统,这对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效果会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二)完善课程建设,增加实践环节

正如上文所阐释的,双创教育不仅是知识的教育,更是一种实践教育。所以要保证教育教学效果,就要加大实践教育教学环节。对于大学生而言,大学四年他们实际上从事了很多社会实践活动,而这些活动有不少是和创新创业教育密切相关的,如果加以引导就会成为创新创业实践活动非常好的载体。比如暑期社会实践,这是大学生实践锻炼非常好的机会,但往往很多学生并没有真正利用好这个机会,有的甚至根本没有从事实践活动,而仅仅为了盖章了事。对此,学校相关部门若能结合二级学院根据学生专业特点提供较多的可以选择的实习单位;学生管理部门加强学生实习过程中的过程监控,确保实习效果。通过这些方式,真正让“双创”教育实践活动实实在在落地、开花。

(三)筑牢制度保障,持续提升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长久健康地发展离不开制度的保障。首先,教师队伍的配备要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保证队伍充足并根据流动情况及时补充配备。除了人员配备以外,在队伍的培训尤其是职称评定方面也要有制度上的支持。比如指导学生参加创业类大赛获奖要作为和科研业绩同等重要的业绩,以便激励教师队伍全身心投入“双创”教育教学活动中。其次,在课程安排上,也要以制度的形式确定实践教学活动,科学严格考评实践教学效果,实践环节不合格者不能拿到该项课程分数。除此以外,要保证“双创”教育教学课时数,开发精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通过优质课程的开发提升教育实效。最后,在学校各相关部门的配合上,也要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让每个部门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在统一的领导下更好的分工协作。

(四)加强家校合作,普及创新创业教育

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上很多时候会受到家庭的影响。即便在当今社会,很多家长还是希望孩子能够找一个稳定体面的工作。因此公务员、企事业单位每年的招聘中都会有大量的应聘者为少数几个岗位而激烈竞争。但对于创业,大多数家长会觉得风险大、不稳定,而往往不支持孩子这样的选择。因此高校应该加强与家长的合作,通过建立线上线下教育平台、新生入学阶段召开家长会等时机,引导家长转变观念,对创业持开放态度。同时,关于创新创业方面的家校合作可以从高中开始,利于家长会、家长课堂等面对面的机会和平台,普及创新创业理念,从而在全社会营造支持创新创业、积极参与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

(五)加强学生思想教育,提高创新创业意识

青年大学生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未来创新创业的主力军,他们对待创新创业的态度尤为重要。如何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创业观,如何引导学生注重自身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这些都需要高校加强教育引导。高校应加大创新创业的思想教育,通过从大一到大四,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开设不同类型的“双创”教育讲座。从创新意识的如何培养到创业计划书怎样撰写再到创业项目如何选择以及创业团队如何组建、创业孵化园区的扶持政策等等,分层次、分阶段地向大学生普及“双创”教育知识、理念、方法。通过开展完善的系列“双创”教育引导课程,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学生投入“双创”的热情。

四、结语

我国“双创”教育在党和国家大力支持下,短短的几年时间内获得了飞速的发展。未来阶段,“双创”教育面临的不再是初级层次的覆盖和普及而是如何深入、提质升级的重要任务。如何做好这项重要工作,关系到我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以及未来中国在国际竞争中是否能处于更领先的地位。本文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课程建设、筑牢制度保障、加强家校合作、加强学生思想教育五个方面阐述了基于“双创”背景下,如何持续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路径方法,为“双创”教育提供提供参考借鉴。希望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推动我国“双创”教育这项伟大的工程持续深入发展。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双创课程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华人时刊(2021年23期)2021-03-08 09:27:28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华人时刊(2020年17期)2020-12-14 08:12:42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计算机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 08:53:38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的反思
双新双创
新农业(2016年21期)2016-08-16 11:52:07
师资队伍建设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