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小学:在历史的润泽中重构
——东林书院文化在当代小学的传承与发展

2019-01-14 07:47武凤霞
江苏教育 2019年66期
关键词:东林书院家国

武凤霞

东林书院是中国古代书院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我国政治、思想、文化、教育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书院始建于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创始人为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的嫡传高弟,知名学者杨时,并是其长期讲学之地。至明代,书院又成为由顾宪成、高攀龙等仁人志士所形成的“东林学派”读书、讲学,发表爱国主张的场所。东林先贤的“家国情怀”和“躬行实践”的思想主张跨越近千年依然熠熠生辉。清光绪年间(1902 年),书院奉诏改为“学堂”,从此开启了立足民众、开智启蒙的办学之路。前天的东林书院,昨天的东林学堂,今天的东林小学,几经更迭却一脉相承,即使朝代变迁,时局转换,不变的是“求真、崇美、向上”的精神,是传承了百余年的“勤毅朴诚”校训,尤其是当下,注重传统与未来的对接,倡导培养健全而完整的人,更让书院文化成为不可忽略的存在。东林小学努力发掘书院文化的价值,遴选适合当代儿童发展的元素,选择历史与未来的最佳契合点,创造扎根书院沃土的育人方法,让书院文化在当代小学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与发展。

一、在系统的德育实践中育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道德操守

有人说,“教育是让人心灵转向的技巧”,换一个角度来理解,那就是学生良好的道德操守应该通过教育来达成。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阵地,所以2014 年4 月,教育部颁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

“家国情怀”是东林书院精髓的重要所在。千年的传承和当下的发展就这样完美地对接在一起。在东林书院厚重的历史润泽下,东林小学开始了育养家国情怀的四大德育实践行动。

1.“走心”的德育课程中培育。

德育课程是学生品格发展的基础阵地,所以避免呆板,让课程“走心”就显得极为重要。我们尝试从三方面突破:一是改变学习结构。首先,课程研发凸显主题探究,避免课程学习碎片化,其次,建构凸显学生真实参与的学习流程:确定分组—选定主题—设计方案—合作完成—成果展示—评价反思。同时建立“兼听”制度,创设“大家谈”机会,给予学生时间和时机发表感受,交流认知,让每一个学习者都成为不可或缺的存在。二是丰富学习方式。在德育课上注意运用情境学习,在体验中感知,在合作中深入,在切磋中提升,努力让每一次学习都成为与认知的精彩相遇。三是整合学习内容。把思品课教材、学校《生活指导》教材、《东林渊源探究》教材有机整合,带领学生不仅注意自己事、家庭事、班级事、学校事,而且关心国家事、自然事、社会事,达到拓宽视野,开阔心胸的目的。

2.“意义和意思并存”的德育活动培育。

有意义、有意思的德育活动是学生品格发展的重要载体。我们围绕“家国情怀”序列设计了五大主题活动:一是寻根教育。通过探寻东林书院的历史文化,增加东林少年“家国情怀”的底蕴。二是名人教育。利用东林校友资源,激励学生不断学习,锤炼个人气节。三是成长教育。通过“新生季”“生日季”“毕业季”的“东林三季”活动,渗透爱与责任、继承与创造、责任与担当教育。四是传统教育。借力于中国传统文化,开设“东林诗词大会”和“东林故事讲坛”等活动,开展“正心笃志、崇德弘毅”的人格修养教育。五是节庆教育。通过“认识农历的节日”“农历节日故事会”“农历节日习俗知多少”等活动,帮助学生深切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

3.“美好”的环境建设中培育。

环境对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作用已经无须赘述,我们主要通过校园文化塑造来浸润涵养。一是在校史中浸润。发挥校史室和东林小学碑记的价值,塑造和谐统一、内涵丰厚的文化氛围,培养学生文化的自豪感。二是在校园中触摸。开辟“新闻区”,呈现学校、国家、世界的大事要事;开辟“书院区”,让书院文化和名人走到学生身边;开辟“成长区”,让每一个精彩的东林少年成为榜样;开辟“学科区”,让学科特色的知识走进学生的生活。三是在班级中亲自建设。班级是学生在学校的“家”。学校让学生亲自创设“家”的环境,展现班集体生活风采,显现自我成长足迹,成就学生的存在感、价值感和归属感。

4.“课程式”家校合作中培育。

家国情怀教育“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为了家校合作的有效开展,我们开发了“家长学堂”课程设计。一是开发家长学堂课程。学校携手儿童教育专家、优秀家长代表梳理家庭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和典型案例,“点”(家长教师联合会群)、“线”(家长理事群)、“面”(班级家长群)配合,积累“父母学堂”的课程资源。二是明晰课程序列。学校整合和优化教育资源,形成家长学堂课程序列,让家庭教育走向目标化、明确化和系列化。三是丰富课程实施方式。学校通过集体授课、课程超市、一对一导航、专题小型沙龙等多层次多形式的父母学堂活动,落实家长学堂课程,让更多的家长用研究的形式指导学生成长。

二、在立足素养形成的教学改革中培养“笃学尚行”的优良品格

2014 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到“核心素养”,2016 年9 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基础教育改革迎来了“以核心素养为引领”的深层次改革阶段。所以,理清核心素养的内涵,分解核心素养在不同学段的表达方式,选择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与提升的教与学的方法就成为当下教学改革的重要话题。基于此,我们构建了立足学科拓展的“东林讲会”课程,同时开启了东林小学“素养表现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东林讲会”里的“会”做名词用,是立足于学科拓展的以“学生分享交流研究成果”为主的学生集会,集会以班级为主要单位,或者在年级开展。“讲会”建立在学生个人或小组对某一主题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表达能力、分享能力,进而促进学生更多素养的立体发展。近一年多来,学生研究了“名著中的名人”“诗词中的故事”“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不同地域的语言特色”“童话故事中的美”等上百个研究专题,不仅分享成果,而且展开“问对”——你的疑问我来解,你的不足我来补,你的分享我来评。在分享与交流对话中历练自信,拓宽视野,深化思想。

“素养表现型教学”的改革是在东林书院文化关照下,立足当代学生发展需要而诞生的,我们确定了“提炼教学主张”“创建教学范式”“师生协同发展”三大目标,不仅有“素养表现型教学内涵”的校本解读,而且有“教学范型”的建立,同时建设制度、资源和评估体例。实践中,我们创造了分享聚焦—立体研讨—迁移运用—整理归纳的教学流程。其中,分享聚焦着眼于学生对前置学习中的收获和问题进行分享和交流,聚焦问题、突显主题,让教师的教学立足于学生的认知和思维起点。立体研讨环节强调学习的经历感和探索感,在充分关注知识学习的广度、深度和关联度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活动”的开展,帮助学生实现有趣味、有价值、有意义的学习。迁移运用环节是让学习成为一个尝试跨越知识边界的过程,突显学习的效能感和自我感。整理建构环节的目的是突显知识的结构化,明晰学习所得,建构知识网络,让知识成为具象化的存在。

无论是“东林讲会”的课程拓展,还是“素养表现”的教学改革,都是我们为让学生触摸到学习价值感受到研究荣耀所做出的努力,我们期望在有意义的表现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成就他们“笃学尚行”的良好品格。

三、在多维的校本课程中感悟开放自由的学术精神

东林文化底蕴深厚:古有东林学者“风雨读书声,家国天下事”的遗风,现有知名校友的学术辉煌。面对丰富的文化资源,我们开发了“东林渊源探究课程”,该课程是校本化的学校寻根实践课程,直指学校的历史文化和东林学子发展的核心素养,充分凸显了东林小学的书院文化特色。

“东林渊源探究课程”分为低中高三个学段:低年级教材主题定位于“历史中走来的歌”,学习内容是了解书院的位置,认识书院中“依庸堂”“丽泽堂”“道南祠”等著名殿堂的名称,知晓不同殿堂在书院讲学中的不同用途,听东林故事,走访老校友,在对现实的触摸中感受东林书院的存在,以及书院和学校内在的联系。中年级教材的主题是“倾听先贤的故事”,从书院的创建者杨时的“程门立雪”,到少年立志的顾宪成、严格自律的高攀龙,再到学有大成的钱基博、钱钟书父子,以及记录下不朽之作《二泉映月》的杨荫浏,让学生在对先贤的认知中感受东林文脉的源远流长,唤醒学生心底的荣耀与希望。高年级教材的主题是“品味诗词楹联的意韵”,从当代学者汪梦川先生的《东林小学碑记》,到千年流传下来的东林书院学者的诗作,以及书院各殿堂的牌匾楹联,背诵、讲说楹联的意思,找找牌匾的出处,讲讲背后的故事,让书院中的文化和故事为学生的人生打上求学上进、家国情怀的底色。

四、在“东林市政府”的生活体验中培养“自治管理”的生活技能

历史上的东林小学十分注重对学生自治管理能力的培养,1924 年即创建了“东林市”。在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指导下,以儿童自治组织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教育,力求“养成儿童将来为党治下健全之公民”。“东林市”建制齐全,将社会生活教育带入学校,将学校视为一个模拟的小社会,立足儿童自治管理,引领儿童“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学会“悦纳他人”,历练“责任担当”,帮助学生形成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重要平台。

新时期的东林小学,立足当下教育理念和学生发展要求对“东林市”进行发掘和完善,让其成为新时代学生自主发展和自我成就的平台,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2015 年起,学校开始恢复和重建这一儿童自治组织,成立“东林市政府”,开设了“交管局”“环境监察局”两个局委,后来,改“局委”为“中心”,现在拥有“东林文化研究”“美好环境建设”“规则意识培养”“学习能力发展”“信息意识提升”“生活能力促进”“自主发展激励”七大中心,中心下设“东林渊源研究院”“东林故事宣讲团”“少年得道讲坛”“膳食管理处”等22 个院、团、组,分年段开展“认识自己”东林文化寻根行动、“面向未来”生活素养提升行动、“悦纳他人”伙伴合作成长行动、“责任担当”岗位体验历练行动,并通过东林书院我探究、东林学堂我了解、生活能手我来当、科学理财我最棒、天下大事我关心、小小领袖我来当等12 个项目分年级落实,目标明确,序列分明,让自主发展的触角深入到东林少年全面而广阔的生活空间。2017 年起,为了进一步鼓励学生自主发展,“东林市政府”设立了“市民成长护照”,把护照颁发给每一个“市民”,鼓励“东林市市民”通过自身日常的努力和优秀的行动来集取“签证”,获得奖励,促进完善“更好的自己”。2018 年“东林市仲夏梦想小铺”正式揭牌,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用获得的表彰购物的机会。至此,东林小学依托“东林市”建构了一个完善的鼓励学生自主发展的建设与评价体系。东林小学的学生在这一完善的体系中学习自治管理,历练生活技能,为成为“更好的自己”体验着,努力着,积淀着。

东林书院,虽然已经成为远去的历史,但是,书院传承的精神却历久弥新;东林先贤,虽然已经越去越远,但是,他们“倡实学以救世,视天下为己任”的治学精神和刚健风骨依然在影响着我们。东林小学,正在东林书院的厚重历史上建构起适应今天发展的新的教育教学生活,让我们期待东林小学不但能延续昨天的繁荣,而且能创造明天的辉煌。

猜你喜欢
东林书院家国
朵云书院黄岩店
Research on the method of dual-frequency microwave diagnosis of plasma for solving phase integer ambiguity
江南书院
东林古运河人那些幸福味儿
东林古运河人那些幸福味儿
宁波大爱书院样板间
诗人心底的家国情怀
筑梦家国的最美姿态
《江阴介居书院成立祝词》
Functions of Etymology in Vocabulary lear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