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教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教育传统。孔子是诗教第一人,他把《诗》当作教材。《诗》教的本质是以诗教化,教育民众,治理社会。后来《诗》教扩展为诗教,诗教的社会教化功能逐渐兼具对君子及人才的培育功能。诗教与诗育逐步合流,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传统。
自2015年以来,本校积极构建基于校本的儿童诗教育课程体系。儿童诗,顾名思义就是适合儿童阅读的诗歌。儿童诗教育,就是把儿童诗作为教育资源,系统构建儿童诗教育课程,创设儿童诗教育的环境与氛围,构建儿童诗教育的载体与平台,充分利用儿童诗的特性及儿童认知成长的规律,对儿童施加持续的、有积极意义的影响。
现代儿童诗诗人王宜振说:“用优秀的儿童诗歌,去浸润充盈儿童的心灵,帮助他们完善人格塑造,培养性情,养成审美趣味。”这段话揭示了儿童诗教育的意义。一是育德,每一首儿童诗都是思想的结晶,都是道德的载体,都有着精神的力量,对培养儿童良好的思想品德以及人格的塑造与完善,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是育智,每一首儿童诗都是对世界或人本身的观察、理解、思考及表达,蕴含着广博的知识、独特的逻辑、丰富的想象力以及高超的语言表达技巧,对促进儿童知识积累,加强思维训练尤其是想象力、创新力的培养,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三是育美,每一首儿童诗都是美的精灵,都寄寓着诗人美好的情感,诗歌创作所特有的审美创造,以及诗歌本身具有的结构、音乐、意境、修辞等形式之美,对培养儿童良好的情感世界以及艺术审美、生活审美、审美创造等,有着重要的奠基及提升作用。
儿童诗的思想内容和形式特点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为儿童诗教育提供了可能。儿童诗的思想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着眼于儿童发展,深受儿童欢迎;儿童诗的情感体验站在儿童立场,与儿童融合在一起,为儿童所乐于接受。从儿童诗的分类上来看,无论是叙事诗中的童话诗、寓言诗、科学诗,还是抒情诗,以及其他特殊类型的诗,如数字诗、文字诗、图像诗等,都体现着诗性思维。诗性思维是儿童时期所特有的思考方式,儿童主体通过想象与创造将思想情感寄于客体,与客体融合为一体,使之成为心物交融的境界。因此,儿童诗教育符合儿童身心及认知规律,在儿童诗教育过程中,可以做到真正的寓教于乐,使儿童内心充满着志趣、意趣、情趣。
儿童诗教育最根本的任务是儿童心灵的塑造,是引导儿童与儿童诗进行灵魂的碰撞,唤醒、激发儿童沉睡的心灵,促进儿童的个性发展。以诗性育童心,就是抓住儿童诗的本质属性来培育儿童的心灵,使之成为有灵魂有追求的精神世界。
其一,诗言志,重在培养向善的道德。诗以言志的创作原则,从《诗经》发端,延续两千多年,至今仍是主流创作原则。中国传统教育强调“蒙以养正”,用言志诗来教育、培养儿童是养正教育的重要内容与手段。优秀的儿童诗作中有很多言志诗,其中隐藏着丰富而深刻的道德感化、思想教育的内容与素材。在注重言志的儿童诗阅读与教学中,重点是通过阅读讨论,引导学生去理解作品要表达的思想、志向,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儿童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育一颗有己有他、有家有国、有人类有世界有天下的儿童善心。
其二,诗缘情,重在培养儿童求真的情感。诗是感性的情感的产物,情本体是诗歌的本质属性之一。《诗经》开创了诗歌抒情的传统,中国诗歌“言志”“缘情”两条线,或明或暗,或融合交错,或比翼齐飞。情感最重要的品质是真实。优秀的儿童诗作中内藏的情感是从儿童心灵深处抒发出来的,情感的特质涂满了感性的、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包含着善良的愿望、有趣的情致,使儿童的情感在纯洁美好的真情实感中得到丰富与提升。在强调情感的儿童诗阅读或教学中,主要是通过朗读、角色表演等情景教学方式,加强儿童的情感体验,培养和丰富儿童的情感世界,优化儿童的情感品质。
其三,诗达境,重在培养儿童审美的素养。诗歌的境界说是中国诗论中的重要观点,庄子最早提出“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刘勰《文心雕龙·神思》“文外曲致,言所不追”,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提出“思与境谐”,王国维《人间词话》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并对境界说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作为诗歌中的特殊类型,儿童诗同样推崇境界的创造与表达。如何带领儿童进入儿童诗的境界,关键是要发挥儿童的想象力,使儿童的心灵进入所写的情景,主动去构建、理解、欣赏美。
所谓言志、缘情及达境之说,在具体的一首儿童诗作中,只是更多地体现一种倾向,三者往往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以情感为纽带,交融交合在一起,情中有志,志中有情;志以境呈,境因志上;情融境中,境缘情趣。因此,儿童诗的教学要做到志情境融合,从多角度促进儿童的体验与理解。
对于儿童来说,诗意是儿童精神世界的一种理想状态,是拥有积极的学习生活态度,形成诗意理解、诗意创造的思维习惯与能力;对于学校来说,就是要全面地创设儿童诗意学习生活的环境与载体,使儿童的学习生活丰富精彩,并促使儿童人人自信而乐于诗意地表达与创造。
一方面,构建儿童诗意的学习环境与学习生活。校园建筑呈现、规划布局、绿化与美化,都应该立足儿童立场、审美立场来构建,使儿童身临其境,悦目悦神。例如:对校园的墙壁、树木、楼梯、走廊等加以设计,涵育儿童的人文精神;在走廊、楼梯等公共场所展示学生的儿童诗作品;在教室里设计儿童诗角,使儿童置身浓郁的儿童诗意的氛围之中。同时,有计划地开展儿童诗主题活动,让儿童在活动中发现自我、展示自我、实现自我。每学年开展一次儿童诗诗歌节,进行儿童诗歌创作比赛、朗诵比赛、表演比赛、歌唱比赛、绘画比赛等等。学校成立苔花诗社,班级成立儿童诗兴趣小组。诗社及兴趣小组经常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去大自然寻访、去社会观察,用儿童诗来表达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另一方面,培养儿童诗心,学习诗意创造。课程是推进儿童诗教育的重要载体。经过几年的摸索,本校开发了寓诵读、欣赏与创作于一体的儿童诗校本课程“童心诗韵”,在小学一至六年级系统实施。同时,依据教学内容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可操作的教学模式与流程,如阅读教学模式、欣赏教学模式、创作教学模式等。本校的儿童诗教育还与英语、音乐、美术等多门学科融合,实现了跨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与整合,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及创新能力。学校专门建立起儿童诗学习互动平台,方便师生教与学。
在不同形态的儿童诗课堂教学中,儿童始终处于课堂的中央,感受着诗歌语言的熏陶,创造、享受着充满诗意的学习与教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