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阶段的学生从年龄上来说正处于青春期,这一阶段他们的情感变得丰富多彩,但情绪也容易反应强烈,生理上的成熟与心理上的不成熟不断产生冲突,独立与依赖、勇敢和胆怯、自尊和谦卑等情绪造成的内心冲突使他们既迫切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又想通过反抗彰显自己的独立性。这样复杂的情绪和情感直接导致职校师生之间经常出现冲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使用正确的沟通方法和技巧,笔者经过多年实践,发现非暴力沟通可以很好地帮助教师缓和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解决师生间的矛盾冲突,让爱在师生间流淌。
非暴力沟通又称为长颈鹿语言、爱的语言,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提出的。非暴力是和暴力相对的,顾名思义,就是不使用暴力。“非暴力”一词最初由甘地提出,卢森堡博士借以表达:暴力消退后,自然流露的爱。非暴力沟通的本质即是爱,让爱融入生活,倾听自己和他人内心的声音。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教师要注意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观察是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往往会把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例如某学生早上又迟到了30分钟,教师一般不会直接说他迟到半小时,而是会评判他没有时间观念、不守时等。“迟到半小时”是事实陈述,但“没有时间观念、不守时”就是评论了。此时学生听到的多是批评,对教师的话会产生反感,甚至可能产生逆反心理。如果教师换一种说法:“这一周,你已经迟到3次了。”只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客观的描述,而不做评判、指责、批评或者其他评论性的表达,学生相对会更容易接受,并做出积极的反应。所以,观察是准确地表达客观发生的事,不带任何评判意味。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观察、陈述时要注意避免言过其实,比如“你总是上课玩手机”“你从不认真打扫卫生”等,这里的“总是”“从不”其实也是评论,也有很强的批评意味,容易伤害职校生的情感。要切记,非暴力沟通倡导在特定的时间和情境中进行观察,并清楚地描述客观事实。
感受是非暴力沟通的第二个要素。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忽略他人的感受,更倾向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师生沟通中,这个现象更是频繁出现。例如:“我觉得你最近很不认真。”由于身份和认知的差异,教师越是想表达看法,学生越有可能认为自己在被指责,从而不愿再和教师沟通,造成师生间产生沟通障碍,甚至矛盾冲突。在与学生沟通时,教师可以多运用表达感受的词汇,例如表达我们需要得到满足时的感受,可以使用“兴奋、感动、幸福、满足、温暖、放松”等;表达没有得到满足时的感受可以用“担心、着急、紧张、生气、震惊、失望”等。我们可以说:“这个月,你至少有3次作业没有做了,我很失望,也很担心你的学习。”表达感受的同时,恰当的示弱有助于解决冲突,此时学生感受到的是教师发自内心的关心。
感受源自我们自身的需要,这是非暴力沟通的第三个要素。我们对别人的批评、指责、评论往往暗含着期待。“老师从来都不喜欢我,总是针对我。”说这句话的学生实际上渴望得到教师的宽容。但是当我们听到这样的话时,往往首先想到的是替自己辩护:“我为什么要针对你?你也不想想你做的事情?”这种批评对方的语气和言辞,很容易导致学生更加努力地申辩或者反击。如果我们直接说出想法,反而更容易获得积极的回应,比如“我希望你们能认真听课,这会让我感到被尊重”。这样的方式,学生们就容易接受多了。了解自身的感受和需要,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将有助于教师在表达自己的同时,又能很好地关心学生。
如何表达请求才能让学生更愿意配合我们,而不引起反感?那就要注意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请求,即通过具体的描述清楚地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做什么。“我希望在课堂上,你能认真听讲、坚持记笔记,课后及时完成作业。”就要比“我希望你认真学习”来得具体、清晰得多。作为教师,一旦学生达不到我们的要求,我们难免会指责他们。此时,受到指责的学生通常会把请求解读为命令,认为教师在强迫他们,心中自然带着负面情绪。
职业学校的教师来源复杂,只有一小部分来自师范院校,更多的教师并没有系统学习过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生的方法通常较为单一。因受传统观念影响,职业学校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都有待改善,还有不少学生家庭情况特殊,正值青春期的他们更为敏感和冲动。如何与这些孩子沟通,方式方法变得尤为重要。稍稍留意一下我们平时的说话方式,对学生嘲讽、指责、否定、说教的时候真不少。当然,学生的反应有时候也难免会让我们情绪激动、暴跳如雷。一旦有不如意的情况发生,该如何真诚地表达自己,缓解矛盾?用心去倾听、体会彼此的当下感受,探寻彼此深层次的需要,用非暴力方式在理解和体谅的前提下充分表达需要和感受,不指责对方,不埋怨自己,用关爱、理解和尊重包容一切,我们的内心也将变得平和。
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看似简单,其实真正应用起来并不容易,需要改变我们说话的方式,尤其是要改变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式。教师须认识到,改变要先从教师自身开始,当我们自己切切实实地改变了,才能去感化学生,用非暴力沟通在师生间搭建爱与尊重的桥梁,让爱在师生间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