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教学细节》这本书让我受益颇多,该书虽然是对国外课堂的解读,但分析后发现,书中很多环节也适用于我国职业教育的实际课堂。下面我就联系实际教学活动,谈一谈自己读完这本书的体会。
认知心理学家丹尼尔曾经说过:“任何一项心智活动,如果不进行广泛的练习,是不可能熟练掌握的。”作为职业教育人,这点我深有体会,我们的学生往往停留于书本表面内容,很少归纳提炼知识点,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留有足够的练习时间进行深化。
针对过度学习的问题,书中提出了专念学习的特征:不断创造新范畴、对新信息持开放式态度和对多种不同观点存在内在感知。那么如何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专念练习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第一步,将教学知识点进行分解,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剖析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结合学习要素,让学习目标性更加明确;第二步,结合教学内容开展轻教学策略,学生可以在课堂或者网络上练习某项技能或掌握某知识点,让学习形式更加多样化;第三步,学生根据学习的内容进行反馈,利用好学校已有的网络学习平台,教师与学生进行有效互评。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多次数、简短的练习让学生掌握知识最为牢固,收益最大。教师在课堂中所欠缺的方面则主要集中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学生学习知识后的倾听、课堂教学评价的反馈。我将在今后的课堂实践中充分利用好学生的练习时间,多倾听学生的课堂声音,对学生的课前疑惑和课后评价进行深入反思。
从前,我在课堂前几分钟总是使用复习引入这种传统的导入方式,缺乏新鲜感,不能迎合课堂的弹性需求和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在看完本书后,我才发现课程的引入原来也可以这样有趣。比如可以放一张有意思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先讲个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主动思考;可以让学生通过预习,把问题提出来;或者放一段最近流行学生又特别喜欢的音乐,拉近师生关系,为接下来的课堂提供亲近的条件;又或者可以提前五分钟进入课堂,和平时比较沉默的学生进行轻松的交流,让他们能够提前预知教学内容并从中受益。
笔者曾抽取两个班级共76人展开调研,通过数据分析课堂前五分钟教师的情绪、神态、内容、声音等对学生的吸引力,其中除了课堂开始阶段的内容形式外,教师的热情也可以很好地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大量的教育学研究资料也证明了教师的教学热情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
作为一名职校教师,专业课程的乏味显而易见,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这就无形中让教师有了一定的压力。如何改变此种现象?除了进行教学改革以外,教师对于教学的热情应该是调动学生学习内驱力的首因。试想教师都没有上课的热情,如何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教师光有热情还不足够,更要学会让自己的热情影响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热情感染下逐渐融入课堂。教师在表现自己的热情时,形式是多样化的:可以叙述自己的经历、有趣的新闻,谈谈自己的想法,与学生一起挑战课程中的难题等,在课堂上表现出自己的情绪,并在整节课上保持这种情绪。试想拥有这样的教学热情,学生怎么可能不被感染呢?
人们对于学习和智力的态度和看法,通常有两种思维模式,一种是固定型思维,一种是成长型思维。固定型思维认为智力是固定、稳定的,而成长型思维认为智力是可塑的,只要努力就可以提高。职业学校的学生经历了初中三年的洗礼,学习模式和学习能力受到固化影响,实际上也是固定型思维,接触到职业学校理论与技能同步进行的学习模式,在职业教育大环境下,个人如何发展取决于个人的经历、训练和后天的努力,在这中间,努力尤为重要。
表扬学生付出的努力,会激励他们更努力地学习,但要注意表扬努力并不等于表扬成绩。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肯定他们平时的努力(过程)比表扬他们学习中取得的成绩(结果)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职校学生需要更多的肯定,如何激励他们成长,我觉得可以采用书中所述:在课程的设计中鼓励成长,在交流中鼓励成长,在反馈意见中鼓励成长。通过以上三种激励机制,帮助学生改变思维模式。结合本人实际工作经验,对于学生每一次的考核,以提高名次或单科进步为前导,逐渐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提升能力,使其逐步养成成长型思维,提高学生的理论成绩与技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