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技能的不断升级,学历高移成为今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目前现代职教贯通体系并不是非常成熟,每年两三千人的专转本升学深造计划对于五年制高职的学生来讲,通过概率非常小,“专接本”因此成为有效满足学生提升学历层次需求的重要途径。由于“专接本”属于成人教育,不存在与企业对接的要求和就业率的指标要求,在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和授课形式方面与全日制教学有着很大的区别,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社会竞争力存在缺失。自2016年开始,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建设分院(以下简称“苏州建设分院”)环艺系与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苏州中衡设计集团合作,从课程体系、教学形式、企业项目和人才培养方案等方面,就如何进行“4+2”专本衔接的现代学徒制开展了深入探讨与实践,现将经验分享如下。
“展馆展示设计项目实训”课程开设在专本衔接的第一个学期即五年制高职的第九学期,是一门研究展馆展示空间、色彩、照明、陈设等相关设计要素的设计技巧与处理方法的,与社会对接的项目实训课程,是“专接本”和五年制高职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建筑室内设计专业自2013年开始就采取了“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按照低年级专业基础课“统一出卷、统一考试、统一评分”的“三统一”教考分离和高年级“虚题虚做+虚题实做+实题实做”的螺旋式递进方法进行。
对于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家居空间设计、景观规划设计、酒店空间设计、办公空间设计等项目课程采取平行轮岗制模式,学生根据实际分工在项目中担任不同的角色,在教师和企业设计师的指导下就设计风格、材料选取、色彩搭配进行交流与探讨,锻炼了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学生对于室内装饰设计的流程、如何运用互联网设计平台(酷家乐、三维家等)等知识技能已经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
作为专本衔接的重要课程,专家、教授、设计师们在“展馆展示设计项目实训”开设之初就展开了深入探讨,将课程分为苏州博物馆调研与功能分析、展馆展示设计基本功能和设计原则分析、苏州名人馆调研与功能分析、苏州丝绸博物馆调研与分析、苏州园林博物馆调研与分析、苏州私人博物馆调研与项目改造五个环节(内含八个专题)。
由于本环节主要是训练学生的社会调研能力,因此,在课程开始之初就发放项目任务书和计划安排表,并要求学生利用两周时间针对苏州地区的综合性博物馆(苏州博物馆)、专题性博物馆(丝绸博物馆、园林博物馆)、纪念性博物馆(苏州名人馆、革命博物馆),围绕展馆的场所精神、功能布局、交通流线、展陈内容、灯光环境、装饰材料、交互式多媒体技术等进行调研。学生在调研过程中要不断地查阅资料和自我探究,才能够撰写出调研报告和制作出汇报用的PPT,锻炼自身的独立思考和文字表达能力。
在听取学生调研汇报的基础之上,教师将调研存在的不足和所忽略的重要节点进行罗列与分类,并结合苏州博物馆的实情,对展馆的设计主题、元素构思、所处地理环境、场地精神、空间类型、陈列手法、如何采用新材料与新工艺解决传统材料存在的缺陷、空间氛围的营造等进行逐一分析,总结提炼出苏州博物馆所体现的人本主义精神和中国传统文脉。紧接着带领学生重新走一遍苏州博物馆新馆,让学生对于现代展馆设计与传统建筑如何结合、展馆内部空间布局等问题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根据前期调研和学生的专业能力,在自愿和协调的基础上确定了20个小组,各小组根据展馆陈设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带着“项目调研介绍信”开展苏州地区三种类型博物馆展陈情况的调研和项目的筛选,并进行初步的意向设计和场地分析。项目指导教师邀请展馆负责人、企业设计师、高校专家共同组成项目开题论证小组,确定学生进行设计的项目。
确定最终的设计项目后,项目课程采取“课后调研—课上汇报—现场论证—再次调研—课上汇报”的环形教学方法,学生根据场地现状和参观人群的年龄、流量和满意度进行为期两周的数据采集分析,绘制出比较合理的参观流线和工作人员流线,对入口处和内部的空间布局进行重新设计与主题构思。通过反复修改的团队草图分析汇报和利用SKETCHUP草图大师软件进行方案表达,确定最终的设计方案。在设计方案环节,指导教师需要结合具体案例在新的设计理念、苏州地区的文脉、新材料新工艺、信息化交互技术方面与学生展开探讨。例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主题为“寻觅”,分为“东方足迹”“寻觅之旅”“低碳行动”三个展区,每一个展区的内部设计都经过再三推敲和精心布局,让观众在参观的同时感受高科技的魅力。学生团队通过教师的点拨和建议,对自己的设计方案有了更加成熟的理解,在设计的过程中还能够查阅大量国内外设计资料和苏州历史文化方面的书籍,提升了学生的设计底蕴,拓宽了学生设计视野。学生进行场馆内部空间的平面图、立面图、顶面图、节点大样图的绘制,并邀请企业导师对学生设计的CAD图纸进行技术层面的审核。他们借助互联网家装设计云平台进行场馆重要节点效果图的设计和360°室内漫游设计,指导教师与学生对效果图和设计手法原则反复推敲改进。
结合与博物馆负责人沟通的结果及参观者的评价,按照工作流程制作90页的展册,分为设计综述、总体规划、设计分析、展厅效果图、展板设计、展柜展墙设计、导视系统设计、动画截图、CAD施工图全套等10个部分。项目评价按照环境艺术工程系多年来形成的第三方教学评价体系进行,分为“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企业导师评价—设计单位评价—高校专家评价—家长评价”6个方面,按照设定的表格要求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学生在作品展出的时候对自己的作品和设计理念进行讲解,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展馆展示设计项目实训”课程经过一个学期的改革尝试,从发现项目到设计项目,学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也加深了其对专业设计的理解。笔者深深感觉到,专科和本科设计专业学生最大的区别是2~3年后学生在专业迁移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方面的差距。事实上,只要经常性地使用,技术技能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就学会、练熟,但是创新创意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训练和潜移默化。因此,“展馆展示设计项目实训”课程主要训练学生的调研和思考分析能力,通过他们对苏州地区各种类型近百家博物馆的调查,研究发现实际项目。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现场的测量和绘制、与客户的交流、寻找设计的灵感和研究新技术,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综合能力和设计视野。项目课程改革的最大阻力不是来自学校和学生,而是来自教师本身。项目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专业综合能力、教师对课程项目的把控能力、校企之间协调互动的能力都有很高要求,如果教师没有社会实践经验和渊博的学术功底,面对学生各种类型的设计可能会出现力不从心的现象,对于目前建筑装饰行业新的技术和世界设计潮流的新趋势也无法宏观把握。教师通过项目的改革,深入企业第一线与现代学徒制企业导师交流,深入研究展馆设计的前沿精品和发展趋势,深入研究苏州地区的历史文脉和场地精神,也增强了自身的专业宏观把控能力和校企互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