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厚朴
(伊春职业学院,黑龙江 伊春 153000)
传统文化内容博大精深,从实质看就是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壮大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深厚历史积淀、文化传承的伟大民族精神。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是新时代高等教育阶段,特别是高职院校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和新课标教学要求的重要施教内容。通过传统文化教学不单能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传统文化课程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人才,同时也是新时代基高等职业教育的最好诠释。
当前传统文化教育教学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开展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了正确的方向,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不断提高传统文化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在“好”的基础上,更“优”,为“青年强则中国强”的目标和要求而努力。
一是传统文化教学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上,既要课程培元固本,也要开拓创新。培元固本,即不断巩固现有的成果、经验与做法,体现在传统文化教学的“好”字上,具体体现在要不断巩固和加强现有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德育教学方式、方法,管理模式,通过现有传统文化的教育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拓创新,即依托于不断深入研究的教学理论,不断丰富积累的教学实践经验,同时将信息领域新技术、新成果与高等职业教育传统文化教学工作进行深入融合,在传统文化教学的“优”上不断开拓创新,提升教学的水平,优化教学的方式方法和管理模式,在高质量开展传统文化教学工作的实践上不断开拓创新。
二是传统文化教学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体系化完善上,既要把握键重点,也要形成整体。把握重点,体现在学生成长的纵向时间重点与教学内容的阶段性重点两个维度的“好”上,就是要深入学习传统文化教学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教学目标,把握传统文化阶段性教学的重点与符合学生身心发展时期规律的重点相结合。形成整体,则应在教学的系统性上进行“优”上更优,通过传统文化教学工作的整体布局,整体实施,实现教学的系统性。对于教师而言,在“优”上有所突破,则应加强自身的学习,特别是加强传统文化相关的原著、原文、原理学习,通过强读强记、常学常新、往深里学、往心里学,把传统文化教育的职责摆进去学,把工作的具体内容容进去学,做到学、思、用贯通,知行合一,保证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三是传统文化教学在高等职业教育教育具体实施上,既要注重课程内容,也要注重课程质量。注重课程内容,应对当前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创设、课程形式、课程形式在“好”字上不断深入研究,通过学生反馈、教学实效调查研究、分析,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注重课程质量,则是在传统文化“优”上不断提升,通过深入学习传统文化教学的理论与实践,通过学生的反馈信息、学生的价值观体现、学生的行为习惯,在教学内容上把握质量,找出教学过程中还有待完善之处,不断提升教学的质量。
四是传统文化教学在高等职业教育教育施教维度上,既要注重传统文化,也要学习当代美德。注重传统文化,“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等中国诸子百家学说至今仍然具有世界性的文化意义。”,“思想家上究天文、下穷地理,广泛探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真谛,提出了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这些都是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历史与传统的传承。学习当代美德,当代美德是中华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弘扬,更鲜活、更具体,更具有学习意义与教育意义,特别是具有区域特色的当代美德,如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以及新时代科研兴油“新铁人”王启民,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为国筑起“海防长城”刘永坦,这样的先进和榜样身上更能够体现在新时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对于高等职业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由“好”向“优”高质量开展教学工作工作,使学生对传统文化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维有着更为现实的教育意义。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工作水平和质量的新标准、新要求。在高等职业教育德育教学过程中,不单要实现德育教学工作的“好”,而且要不断提升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教学能力,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带来的教学模式创新可能性,实现传统文化教学工作的“优”,由高效率向高质量的目标不断努力,从职业教育中的思想教育做起,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人才基础性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