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言的诗”托举“有益的行”
——江苏省张家港市鹿苑小学书法特色建设之路

2019-01-14 09:59
江苏教育 2019年29期
关键词:书法师生学校

鹿苑是鉴真东渡的出发地,是中科院院士张光斗的故乡,也是前中华诗词学会会长钱昌照的故乡。张家港市鹿苑小学坐落在这样一个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的小镇,有着小镇书法文化的熏陶,102年间虽经历几次异地新建,校园始终飘散着浓郁的书香与淡雅的墨香。

多年来,鹿苑小学做好历史传承并不断开拓创新,促使学校的书法教育由文化引领,从活动走向课程,不断加强和优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百年老校注入新的活力!

一、做有根的书法教育

1.书法教育有文化之根。

鹿苑小学地处书法之乡塘桥镇,书法教育的历史源远流长,社区书法文化氛围浓厚。书法就如一首“无言的诗”,在鹿苑小学的校园里播下种子:2004年,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钱昌照的三间故居修缮一新,作为学校的书法陈列室“墨轩”,既让学生牢记家乡名人,又让学生在书法的浸润中学做真人。2005年,学校创建成“中国书法(写字)特色学校”,确定了“以写育人、以写益智、以写促改、以写强校”的教改思路,确立“写字、育人、做人”“写一手好字终身受益”等观念,全面深入书法教育改革,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学校多次承办苏州市、张家港市书法教学研讨会,学校的书法教育实践在诸多媒体上进行了报道。学校先后被评为苏州市书法特色文化学校、苏州市首批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2015年9月,被江苏省教育厅遴选为中小学书法特色学校,2018年1月,学校通过了全国书法实验学校的验收。书法大家瓦翁、潘现、周文祥、翁瘦苍等到校留下了墨宝。

2.书法教育强队伍之根。

书法的种子已经根植于全校师生的心田,开展书法教育,学生在中央,教师也在中央。2011年以来,教育部先后印发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教基二〔2011〕4号)、《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教基二〔2013〕1号)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教社科〔2014〕3号)等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强书法教师培养和培训工作,提高教师书法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逐步形成以美术教师为主体、语文教师辅助的专、兼职相结合的书法教师队伍。

如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鹿苑小学有自己明确的途径:打造学习共同体,积极发挥协同学习的力量。一是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开展专题培训。聘请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担任学校教师的书法导师,坚持每周培训,每周练习,不断激发教师的兴趣,提高教师实践的水平;二是学校成立了书法教研组,以笔会师,致力于相关技能的培训和团队力量的激发,真正提升书法课程执行力;三是学校以课题研究为抓手,组织教师学习研究,以问题为导向开展学习共同体活动,提升教师动笔书写水平的同时,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与课程开发力。目前学校组建有一支优秀的书法教师队伍:专职书法教师1人,成立了苏州市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潘洁书法教育工作室”;兼职书法教师36人,其中4位是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同时,学校还外聘两位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作为学校书法课外指导教师,每周给师生进行专题培训与辅导,较好地提升了师生的书法素养。

“无言的诗”托举“有益的行”——不断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鹿苑小学的书法教育做到了有根:悠久的书法教育历史配以一支优秀的书法教师队伍。

二、做有形的书法教育

每一幅书法作品都是一首无言的诗,如何将这首无言的诗变成有形的教育资源,从环境布置到课程实施,鹿苑小学在用心实践。

首先,学校围绕书法教育的特质,选择最佳的视角,让校园的每一处小景都成为学生成长的力量。如今的鹿小校园里“墨韵文化”浓郁,一墙一廊,一亭一阁,一池一室,皆为学生、教师提供学习的平台,展示的舞台。这样可视可感的环境,有利于促进学生体验、实践和探究:

提炼书法的美感,激发学生对书法之美的无限向往。在学校《一张百年的宣纸》校歌中,在学校紫藤长廊上,在各班的作品展览区内,书法这幅“无图的画”以其独特的美吸引着学生的目光,激发着学生对书法之美的无限向往与浓厚兴趣。在“墨轩”书法陈列室里,在校园小景的建设中,学校有选择地介绍了历代书法名家的故事与作品。学生通过对书法历史的了解,认识书法的人文价值,领会书法的美学理念,进一步提高文化素养和创新意识。

突出环境的留白,提高学生创作实践的行为意识。学校的廊道里、墙壁上,给学生和教师留下大片的作品展览区,激发师生创作的热情,内化师生实践的驱动力。学校的大屏、触屏电脑上,定期推出学生现场展示的作品,给学生做个人展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创作实践的兴趣。

围绕书法教育的特质,建构完整的体系,让每一堂课助力学生的成长。学校根据书法教育的特质,采用学科课程协同管理,实现全科实施书法教育的目标:

依托语文学科,落实每节语文课10分钟的写字的要求。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研究、实践中,把每节课10分钟写字作为一项重要的课堂教学目标与评价目标,反复抓,抓反复,看落实。丰富课程内容,落实书法教育学科渗透的目标。突出勾连每一科、面向每一位学生的课程体系,全面梳理“书法教育”内容:书法工具研究、书法创作实践、书法作品赏析等,落实在国家课程实施中,实现校本化实施。开发活动课程,优化书法教育多样实施的路径。书法社团的建设、书法课程向活动课程的延伸,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学校将书法教育融入少年宫活动课程和节日课程之中,通过活动促提高,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优化评价标准,实施书法教育的表现性评价。书法落于纸上有形,看于眼中又似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对学生的多样化表现性评价,教师心中有多把尺,将学生的表现具体化,以个体的发展与变化作为评价的一部分,书法教育的个性化评价在各科教学中真正落地。

“无言的诗”托举“有益的行”——不断优化课程建设。鹿苑小学的书法教育做到了有形:从环境到课程,再到课程资源的进一步开发,有效融合,有力生长。

三、做有痕的书法教育

书法课程于学校而言,不是简单的书写技巧的教学,更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载体。学科课程的融合是一部分,活动课程与社团活动的有效补充,将书法教育留痕于学生全局的学习中。

1.学科课程渗透培养好习惯。

提笔即为练字时,根植于学校每一位师生心间。学校自编写字歌,时刻提醒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规范软笔书法工具的使用,不断培养学生会整理的好习惯;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着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习鉴赏,感受名家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活动课程落实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书法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传统文化是书法赖以生存、发展的背景。学校利用环境布置、节日主题活动、文化主题展览等机会,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学校的书法活动月月有主题,书法德育课程班班有落实,书法精神探索人人有实践。古镇的探索,意在探寻墨香,能充分感受书法的艺术美和精神美;优秀作品的鉴赏交流,意在全面了解书法,能充分感受书法家的坚持与创新。书法的意境美为表意的方块汉字注入了别样的文化魅力,学生通过每周一字的研究,进一步感受汉字演变过程中文化注入的力量。

3.社区活动扩大特色的区域影响力。

围墙之内,方寸之间,墨香四溢。学校能不断拓宽视野,结合实际,带着学生的作品走出校园,畅通与社区、家长的沟通交流,给学生提供更多锻炼的机会,同时也进一步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走进社区写春联、送春联,走进社区与爷爷奶奶同读经典,与社区联合开展师生作品展览……学生对于学校特色活动的开展参与度高,书法特色建设在社区中产生了较为深远的意义。书法教育的痕迹不仅仅留在了一块铜牌上,还留在师生、家长及社会居民的心田上。

“无言的诗”托举“有益的行”——优化活动课程的实施。鹿苑小学的书法教育做到了有痕:从书法作品留痕,到书法一撇一捺规范学生的行为,再到不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优化师生、生生间的关系,书法教育在师生们的人生留痕。

猜你喜欢
书法师生学校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书法欣赏
学校推介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