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探究

2019-01-14 04:05:55蒙清秀
魅力中国 2019年14期
关键词:算式意识探究

蒙清秀

(江西省上饶市德兴市花桥镇中学,江西 上饶 334213)

一、问题意识的意义

我们不能给它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但是我认为问题意识有三个层次的含义:第一,是质疑的思维品质,体现了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同时反映了个体思维品质具有质疑特色的独立性和创造性;第二,是认知的不平衡状态,也就是学生个体在认知活动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所产生的困惑、探索的状态;第三,是元认知活动的能力,具体体现在个体的反思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二、传统教学方式对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影响

(一)“满堂灌”教学对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影响

传统课堂教学主要是靠“灌输—接受”的模式来完成,忽视了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方式虽然也设计了严谨的教学结构、高密度的练习设计、一环扣一环的教学环节,但任何一个问题都是由教师自己提出甚至自己解决。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久而久之,学生毫无自己产生问题的意识和提问的能力。

(二)“满堂问”教学对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影响

那么,是否不断在“提问”的课堂就是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例如,教师在课堂上连续提问,或是非问、或选择问、或填空问、或自问自答,学生则习惯性的举手,仓促的回答问题,或者有的置之不理,有的保持沉默。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也只能做一个简单的肯定、否定,然后自己补充讲解,再提出问题……这种教学方式,既太碎太杂,同时也完全锁定了学生的思维,仍脱离不了一方强行灌输、一遍消极接受的方式,是“问题意识”培养的一个误区。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想问

它是学生提出问题的先决条件。因为当学生发现问题后,自然就能提出问题。只有当学生具备了良好的思维品质,才能在数学学习中发现问题。思维品质包括很多方面的能力:观察能力、对比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仔细思考我们的数学课堂,老师同样的引导,为何有的孩子能提问,而有的孩子却不能提问?最主要的差距在哪里?孩子的思维能力参差不齐,发现不了问题所在。那么,无疑,我们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学习《用乘加、乘见解决问题》时,在解决“有4台木马,其中三台坐满了3人,另外一台坐满了2人,一共做了多少人?”我让孩子们根据主题图自主列式,大部分孩子所列的算式都是“3×3+2=11”,但也有少部分孩子列出了第二种算式“3×4-1”,面对这样的课堂生成,我立即抓住契机,展开追问“看着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学生用联系的眼光把这两个算式进行分析、对比,能够提出一些本质问题:所求的数学问题是同样的,为什么算式却不一样呢?两个算式中的每一个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特别是第二个算式)为什么第一个算式要+2,第二个算式要-1?

从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来看,孩子们之所以能提出这些问题,是因为他们对这两个不同的算式进行了观察、对比、分析这样一个思维过程,才会提出这样的层层递进的问题来。把这几个问题搞清楚了,学生对同一道题目的不同解法也就清楚了。这样的教学,就避免了教师一味地讲解,而是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自己去先发现问题后,才能依此而提出问题。

(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会问

正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要想让学生提出好问题,需要创设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可以分阶段有步骤、有计划的进行,从一年级就开始进行培养。当然,这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第一个阶段:模仿提问。

刚入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到底能不能提问?我认为是可以的。那么让他们学会提问方法的起点是模仿。我们先让孩子们通过直观的受他人提问的影响而学会模仿他人提问。孩子们初次面临自己提出问题,作为教师要允许他们经历提出相似甚至相同的问题的这样一个过程。低年级的孩子模仿能力是特别强的,久而久之就会自觉的产生提问的意识。

第二阶段:引导提问。

这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中级阶段。学生经历了“模仿提问”后,对提出问题的方法具有了初步的意识,但该阶段的训练时间不宜也不用过长,就可以升华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不提数学问题,只负责进行点拨,让学生尝试在教师的点拨下提出数学问题,也即引导提问。

第三阶段:主动提问。

这是小学时期培养孩子问题意识的高级阶段。当学生年龄增加,提问能力增强,我们就可以再次升华培养孩子的提问能力,让学生产生主动提问的意识。这种意识可以深入到任意一堂数学课堂中的任意一个环节。

1.开课时提问。作为教师,我们要明确,数学课中的任意一课时都有自己特定的目标。要培养学生主动的能力,我们可以在每堂数学课中都让学生自己提出学习目标。

2.自学存疑,提出问题。在教学中的自学环节,让学生寻疑问难,然后有意识的引导学生释疑解难。

3.合作探究部分提问。对于数学课堂中的合作探究,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确我们为什么要探究?要探究那些有价值的问题?探究的方法是什么?而这几个问题都要让学生自己提出来,否则就是一种拘泥于形式的探究,失去了探究的本质意义。

4.总结收获提问。很多数学课堂都必须要有总结收获这个环节,这不是一种形式,而是对学生该课时所学的一个反馈。总结收获时也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四、结语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不可能“一个揪掘一个井”来,它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面前艰巨而又具有深远意义的目标。但只要我们有信心,坚持不懈的培养下去,那么一批具有创新能力、问题意识的新世纪人才将脱颖而出。

猜你喜欢
算式意识探究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中等数学(2021年11期)2021-02-12 05:11:46
怎么写算式
好玩的算式谜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快乐语文(2018年13期)2018-06-11 01:18:16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人大建设(2018年2期)2018-04-18 12:16:53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中等数学(2018年11期)2018-02-16 07:47:42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