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琴
(江西省瑞金市八一小学,江西 瑞金 342500)
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内容,除了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更要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而这些都离不开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指导,所以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语文素质和语文阅读教学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适应当下这个时代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促进语文教学改革向前发展。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是课堂的主要组成部分,很多时候课堂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的自由阅读时间很少,加上阅读理念相对落后,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明显地在课堂上显现出来,因此,学生没有自由的阅读时间,也不能通过阅读来提高自己的思维扩散能力。教师没有及时认识到阅读教学的作用,无法激起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学习欲望。
一些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阅读不重视,很多小学没有规划阅读课,学生大部分的阅读在语文课上进行,学生的阅读时间较少。尽管有的学校进行了课程改革,但大部分教师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没有合理地利用好教学时间,也没能很好地利用多媒体,无法为学生提供新的阅读素材,导致语文课效率不高,学生失去阅读兴趣。
在阅读的时候,一些教师会将重要的考点告诉给学生,导致学生无法全面地了解一篇文章,学生将阅读课当成一种负担,阅读不仅不能带给学生乐趣,还成为他们学习的压力。阅读本身就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过程,教师的讲解以偏概全,学生无法在阅读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会对阅读失去兴趣。
大部分教师在运用阅读教材上存在一定的疏忽,个性化阅读教学并没有落到实处,主要表现在三方面:第一,教师仍是阅读教学的主体,对学生依旧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阅读教学的所有环节都根据教师的预定环节进行,学生没有表达自己观点和见解的机会;第二,教师以分数作为教学目标,阅读教学以重基础知识、重标准答案、重步调一致为教学准则,忽略了阅读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学生不会灵活变通,最终导致学生阅读思维的僵化;第三,对新的教学方式理解不到位,在新形势下,有些教师开始采取学生自主探究、小组交流、探索实践等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但是由于教师对新型教学方式理解不透彻,在阅读教学时运用不到位,导致无法改善现今的教学现状。
新课改的进程如火如荼,很多小学课堂也在发生变化。教师应认清自己的位置,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阅读,让学生自己思考和总结每一篇文章的中心大意。刚开始将更多的机会给予学生的时候,学生会产生迷茫的感觉,这时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注重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带领学生积极地进行课外阅读。学校应该设置阅读课,小学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都应该进行设置,不同的年级配备不同的教师,便于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交流。
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阅读量的主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动画片和课外活动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掌握精读和略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并爱上阅读,从而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教师可以根据年级的高低安排学生的阅读量,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不仅要在平时的课堂上给足学生阅读时间,还要安排学生积极进行课外阅读。可以减少一些家庭作业的布置,将家庭作业改成让学生去读书,让学生们产生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读更多的书,才能提高阅读量。
细节可以决定成败,在阅读中也是如此。只要是出现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的材料,都是经过严格筛选收入,材料中所表现的细节都是可圈可点的,值得学生学习借鉴。那么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从阅读的框架中脱离出来,着眼于文章材料的细节,让学生能跟从文章中的一些细节来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也让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不仅能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教学氛围,也能以最快的速度来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
阅读摘抄就是让学生把遇到的好词好句抄写下来,慢慢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好习惯。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在阅读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才会对读书产生兴趣,阅读还能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从而提高语文学习成绩。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会很大程度的影响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即使现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仍然存在一些缺陷,但只要教师坚定地遵循养成学生阅读拿笔的习惯、让学生掌握文章的总体结构、培养学生由细节感受整体的能力这三个策略,就能让学生在阅读训练中逐渐提高其阅读能力,促进整个小学语文教育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