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晓娟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彬江中学,江西 宜春 336000)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现代外语教育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英语课程提倡采用既强调语言学习过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这就说明英语教学不是要求学生简单地识记单词、掌握短语、了解语法,还要能够从整体上理解、把握语篇的内容。
首先,有的教师对语篇教学的指导思想与功能认识不清,在课堂教学中孤立地教学一个个语言点,只满足于对词的用法、句的意思的讲解,缺乏整体性意识和多元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使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学生所学的知识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其次,部分学生也只是认为掌握课文中的语言点、知识点就够了,不再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基调,领会文章中心,在阅读理解中碰见一些理解题如选最佳标题时,会感到模棱两可而无从下手。
再次,分析中考试题,可发现阅读理解中加大了对学生主观理解能力的考查,如选出作者观点、最佳标题等。阅读理解中最后一部分有两种出题形式,一是任务型阅读,另外一种是排序或句子还原,后者更是考查学生整体思维谋篇布局的能力。学生只要找出文章线索就能正确排序或还原,然而,一些学生缺少这种意识,只是凭主观感觉而不去客观分析,导致失分。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课文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语篇意识的培养,养成整体性思维的习惯。
导入是整个语篇教学过程的开端,是课堂教学的启导环节,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一步。可以说,精彩的语篇导入是我们成功进行语篇教学的第一步。例如,在新课引入时,我们可以运用简笔画、幻灯、图法及其它方法向学生简要介绍文章的背景、故事梗概或其他相关信息,提供几个线索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激起学习的兴趣。当然教师也可根据课文的需要,直接让学生欣赏有关音乐、歌曲,因势利导地组织学生讨论音乐的作者、作品的主题等,英语语篇教学的导入多种多样,教师可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语篇选择使用不同的导入手段,其目的只有一个:启迪学生的心智,激发他们学习语篇的兴趣。
九年级的一些课文比较长,可先找出文章中的关键点,设计几道听力判断正误的题,加深学生对课文细节的印象。在此基础上,再读课文找出每段的中心句或归纳中心意思,较长的一篇文章可以缩略为几句话甚至几个词以达到长篇短教的目的。根据这些关键词句,学生可再进行扩展复述,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分析文章结构,找出各段的要点和前后联系,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会如何谋篇布局,能够写出结构分明、层次清晰的文章,也有助于养成学生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习惯。学生一旦掌握了观察、分析、综合的科学学习方法,就会变成学习的主人,这对学生将来的工作和一生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传统的阅读教学步骤通常是:老师领读一遍课文,学生齐声朗读一遍,个别学生段落朗读,老师段落翻译,老师滔滔不绝讲语法,学生孜孜不倦抄黑板,学生只动手,不动口,总是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养成不思考、不质疑、不提问的习惯,这样大大降低了课堂效率。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给学生放录音之前,会先创设几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听,收到“疑促思,思促进”的效果。因为问题的创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能够答出问题,学生更加集中精力去听,去思考,这样听力得到了锻炼。同时,学生也大概了解了课文内容,但是会有一些问题或疑惑,为了弄清楚问题,学生会进一步在课文中寻找答案。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应以整体教学为主,即使在起始阶段,教师也应以培养学生对语篇的整体理解为出发点,加强对学生的预测和证实能力的培养。对语篇的处理要遵循整体阅读、整体感知、整体把握、整体理解、整体输出的思想,在课堂教学的问题设置、活动安排、评价机制等各个方面都应充分体现这种思想。
英语的听、说、读、写四大技能是综合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这四大技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在语篇教学中,应力求在课上体现四个方面的技能训练。输入阶段,注重听读;输出阶段,说写为主。特别是八、九年级,应尽量在课上安排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很多学生阅读时总是逐词地读,且常伴有一些习惯动作:用手指、摆头等,这些都是速读的障碍。整体阅读是一种科学的方法,它首先要求把所读的句子尽可能分成意义较完整的组群,目光要尽可能少地停顿,要从整体把握句子的含义。如:We think it’s important that all children learn to read and write.我们可以把句子分成三部分来理解 We think/ it’s important/ that all children learn to read and write.而不是一个词一个词地停顿阅读。养成整体阅读的关键在于它既不是心读也不是朗读,而是通过目光在英语与大脑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即英语思维。
总之,正如心理学家格式塔所言“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比部分的总和大,整体优于部分并决定部分的性质和意义”。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分析教材,分析学生,活用语篇教学,以运用语言为目的,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