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颖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引导和栽培的方式有很多种,身教就是重要的手段。青少年需要榜样,尤其是同时代的或同伴的榜样,其作用巨大,因为身边的榜样能实实在在打动他们的心,引着他们向着明亮那方。
2019 年8 月,在苏州广电总台和苏州市教育局联合制作的《开学第一课》现场,作为教育观察员的我被四个年轻人的事迹震撼了,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促进一个人蓬勃向上的强大能量。他们给我们的启迪或许就是破译人生成长的密码,他们的事迹对学生、教师和家长都是教科书式的存在,仔细品读,耐人寻味。
黄宇卓是2019 年江苏省苏州市范围内通过空军招飞的6 名学员之一,他以382 分的成绩取得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双学籍”学员的预选资格。为了成为飞行员,黄宇卓高中三年坚决不玩手机,用心学习,努力锻炼身体,终于实现了蓝天梦。
沉迷手机,是当下最令家长和教师头疼的问题之一,也是学生急需自救的问题。究竟是怎样的自律才能做到三年不玩手机?黄宇卓给出了一种答案,那就是立志。一个人有梦想、有目标、有方向,那么,他的内心就充实,他眼里通往未来的路径就清晰,他对当前的事情就有耐心、面对困难就有斗志。立志就是让一切的努力都为着将来的那个意义,于是才有了当下的专注。现在的学生特别缺少那种专注于学习而忘记时间、忘记周边一切杂乱的心流体验,这也许就是因为他们没有人生目标,找不到奋斗的意义。
那么,该立怎样的志?仅仅是考个什么学校、找个什么工作吗?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领也许只是个利己主义者,这样的目标似乎不足以帮助学生战胜恐惧、驱走抑郁,实现自我突破和心灵腾飞,我们要用更高、更远的视野来看待人的心理成长。班主任应该引导学生把个人志向与人类生活结合起来、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与国家前途命运结合起来,为社会、为国家、为人类命运努力,有这样的方向才会有定力,才不会在关键时刻迷失自己。为实现远大理想和抱负而学习的人的心理会更强大,由此爆发出的内驱力也会成为战胜困难的重要支撑。
当然,一个人的立志跟家庭教育也是分不开的,黄宇卓的父亲在孩子锻炼身体、时间规划等方面给予了很多指导。好的家风、远大的志向应该代代相传,我们相信一代更比一代强,我们的中国梦一定能早日实现!
腹有诗书气自华,胸怀梦想自带光。学习就为了那个强国之梦,黄宇卓的行为照亮了世界、照亮了其他人的奋斗之路。榜样就在我们身边,他才是我们今天广大学生最应该追的星。
“微光女孩”周芷晴,六岁左眼失明,右眼视力只有0.1,可她没有放弃,而是借助放大镜、望远镜等努力学习。2019 年高考,她以407 分的高考成绩,被中国人民大学人力资源专业录取。
我们每个人都是普通而又独一无二的,人本就渺小,但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就与这个世界定下了契约,必须完成自我的这份独特存在,演绎好属于自己的精彩,谁的人生都是不可放弃的。人很大的心理不足是无法安放自己。从看到自己的不足到发现自身的优势和潜能,再到平衡地悦纳自己,在经历这个过程时,周芷晴做了非常好的心理建设,很好地安放了自己。成长就是一个不断积蓄能量、不断进行自我建设的过程,唯有强大的内心才能让我们勇敢面对人生的一切磨难!
家长的一言一行会影响孩子对自己的判断,所以家长要及时引领孩子正确看待自身的不足,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优势,倾听、抚慰、引导,帮助孩子从内心里真正接纳自己。当然,学校教育也非常重要,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客观评价自己、悦纳自己正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周芷晴这样的学生,学校同学、教师和社会的包容和正向支持也非常必要。正如周芷晴说的,我不需要同情,只需要跟正常人一样被对待。那看待正常人的眼光就是一种力量,可以让内心的阳光荡漾开来,在逆境中勇敢挑战。当然,包容和正向支持的社会生态建设需要我们每个人的认知和觉察,我们要学会有智慧地善待他人。
2019 年的5 月12 日,48 岁的单亲妈妈吴干英因为一场车祸脑死亡,她正在读高三的儿子朱以哲签字捐献了母亲的器官,完成母亲“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的遗愿。朱以哲忍着巨大悲痛投入到高考最后的冲刺,最后以超出本一分数线近30 分的成绩,被浙江师范大学录取。
朱以哲说:“我妈妈就想让我‘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朱以哲的妈妈可能经常会以实际行动告诉孩子什么叫“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一次的车祸是以不寻常、猝不及防的方式给了孩子一个考验。而朱以哲替母捐遗的行为已经很好地证明了母亲对他的教育被他深深认同和内化,成了他的人生信条,也许正是这种对母亲遗愿的价值认同支撑他以惊人的毅力完成最后的高考冲刺。
也许朱以哲的妈妈会担心孩子将来的人生怎么办,我想,“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就是孩子面对未来人生最好的办法。在不断地对他人、对社会的付出中,他会感受到被他人需要、被社会认可的那种自豪和满足、那种价值感和力量感(这是人的普遍的心理需求)、那种付出比得到更快乐的体验,这些心理滋养会伴随其一生,也会更好激励其继续努力,获取更多能奉献社会和他人的机会和资源。你对社会和他人付出,社会和他人也会回报予你,所以,在奉献过程中,他同样会得到他人和社会的温暖,这种温暖和回报也能支撑他勇敢走好自己的人生。“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的过程实现了人的发展的良性循环。
我们需要思考,父母应该留给孩子什么?物质财富总有解决不了的问题,父母也总有一天会离开,但家长给予孩子的无穷尽的精神财富能引领孩子达到人生的高度。家长对孩子而言,最重要的是人生坐标的引领,引导孩子做个怎样的人。所以,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温暖自己和被他人温暖,过好平和而坚定的有意义的人生。
冯月月因为家庭经济状况不好,初中毕业后陪着家人一起做废旧品回收分类工作。在忙碌的工作中她体悟到生活的不易、劳动的价值,而且她通过在劳动中的用心学习,对各种垃圾的材质熟稔于心,成为网上宣传垃圾分类的红人。
家是有爱的地方。有爱的重要体现是承担责任,家庭出生无法选择,但也无须抱怨。虽然家境不富裕,但有人人愿担责的家庭氛围何尝不是一种家庭教育的成功呢。家长的育儿观念时刻在参与着孩子的成长。小时候不让孩子劳动,长大了却嫌他不会做事,殊不知,他早已没有了劳动的意识、劳动的习惯和劳动的能力。家长把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该受的苦和难都挡了,孩子得不到相应的锻炼,他的价值感也得不到满足;长大了,他也失去了抗挫的耐心和抗击的本事。啃老、漠视社会等问题的产生都是有系统原因的。
劳动是价值实现、事业成功、生活幸福的源泉,前半生偷的懒,后半生要拼命补回来,哪有不付出劳动和汗水就能成功的。“让孩子去吃苦”不是一句残酷的话,成长过程中吃苦战胜困难会慢慢变成勇敢和能力被储存起来,用长远的眼光来看,日子总是要孩子自己去过的。
抛去未能继续学业这一遗憾,冯月月能体谅父母的不易,主动承担家庭责任,传播垃圾分类知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在劳动中不放弃学习,对自己的成长负责,她的身上有着可贵的品质“劳动”和“责任担当”。我们相信,一个人只要内心有爱,脚踏实地,承担责任,在劳动中创造价值,到哪都会闪闪发光。
身边的榜样就是好教材。立志为国黄宇卓、微光女孩周芷晴、替母捐遗朱以哲、垃圾分类代言冯月月,他们分明给我们上了四节课:思想政治课、心理健康教育课、核心素养培育课和家庭教育指导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