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轶先
在我心中,理想的班集体应该是学生、家长以及教师的生命成长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还应该关注学生及家长的生活和情感,班主任应该通过开展丰富的班级活动,借助各种新媒体平台,努力构建班级群落,让共同体里的每一个人向阳而立、向善而行、向美而生。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班主任工作要紧跟时代节拍,从学生和家长的需求出发,不断探索育人的新办法,增强班主任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我借鉴微信里“朋友圈”的功能,指导学生用笔记本模拟微信平台,请他们每天大胆、随意地“写圈”,内容可以是他们看到的、想到的,或是让他们感到好玩的,特别高兴的、特别郁闷的,都可以表达,不管字数多少,一句或一段都可以。学生们晚上回家“写圈”,第二天交给我。我逐一看过后,会挑出特别生动的、有个性的内容,在电脑上整理出来并发布到班级群里,供家长阅读、评析。因为每一段文字后都是学生的微信名,所以,学生们也不用顾忌隐私问题。而我和家长们则通过阅读“朋友圈”里的话进一步了解了学生们的内心世界。
时间过得真快呀,离我的大提琴比赛只有一周不到了。今天,上完最后一节课,我感觉心里七上八下的。(纯真岁月)
今天双11,好多妈妈又疯狂采购起来。可我老妈却该干什么干什么,我们全家也跟着她,该做作业的做作业,该洗衣服的洗衣服,该炒菜的炒菜……瞧瞧,这就是女强人的影响力。(月亮忘记了)
元旦到了,我的毛衣坏了,看来它是为辞旧迎新而笑得咧开了嘴!(摩天轮)
学习如同做仰卧起坐,躺下容易,但要坐起来就得费好大的劲。(奔跑的蜗牛)
你像风一样地向前奔跑,我追逐着你的身影,你奋力地纵身一跃,我也高举起双手。我在心里呐喊:六(8)班,决赛加油!(昨夜星辰昨夜雨)
“写圈”活动在我们班整整持续了两个学年。现在,学生们已经习惯了每日“登录”那方小小的天地自由表达,尽情倾诉。我相信,这群会从看似日复一日雷同的生活中寻找独特视角、生发独特思考的学生,长大后定能用独特的眼光观照世界,以积极的方式调节自己的情绪。而等着班级群里更新“发圈”,也成了家长们每日的期待,他们和我一样,喜欢上了用这样特别的方式去感受孩子的喜怒哀乐,在共同的“读圈”中,我们心手相连。
每个学生的内心其实都有向善的意愿,作为班主任,我努力寻找契机,开启他们内心这种原始而又朴素的情感。
记得我曾带过的一个一年级班,临近“六一”儿童节的某一天,我翻看手机,在我的“朋友圈”里,看到学生小轩的妈妈晒了一张照片。照片上小轩正在跟一个明显比他大得多的男孩做游戏,男孩咧着嘴笑开了花,可看得出来这个男孩的笑容明显异于常人。在与小轩妈妈聊天后,我知道了她在残联工作,她经常会带小轩到儿童福利院去做志愿服务,而小轩也从原来的不情愿变成了每到周末就会主动提出做志愿活动。当时,我就邀请小轩的妈妈参加我们班的晨会课。小轩的妈妈应邀走进我们的教室,她和小轩一起向学生们介绍那一群特殊的孩子。听着小轩妈妈的讲述,全班静默了。我感觉,有一种特别的力量,牵住了全体学生的心。
那一年的“六一”儿童节,我带着我们班这群刚刚戴上红领巾的小不点儿们,组织了一次特别的儿童节活动。我们带上精心准备的小节目和小礼物,来到了那群特殊儿童的身边,大家轻轻牵手、静静相拥。小宸的爸爸是班级的校外辅导员,作为一名专业的摄影师,他全程随行,抓拍了上百个珍贵的镜头。当晚,我精心选取了一部分活动照片,制作了一期专题美篇并及时推送到班级群里。那个夜晚,家长们的情绪一下子被感染了,纷纷留言,直至午夜。有家长说,看着图片,读着文字,听着音乐,一下子感动得流泪了;有家长说,一米阳光,一点微光,一分力量,让爱延续;有家长说,只要轩妈随时在群里知会一声,他们可以捐款捐物,可以做义工……
一次活动,一个美篇,凝聚起几十位家长、几十个家庭向善的力量。有了他们发自内心的真诚支持,爱就真的延续了下来。第二年,也是“六一”儿童节,我与学生又一次去了残联。学生们说,小学里的每一个“六一”儿童节,他们都要去那里。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每逢节假日,我会向学生倡议———少做低头族,学习当大厨。一到假期,我们的班级群里就会热闹非凡,每天都有小厨师秀出自己的作品,有的还用文字对作品的色、香、味进行生动描述。在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增进了与家长的交流,厨房的温度也提升了家庭的温度。而且在练习厨艺的过程中,孩子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有了切身的感受,感恩、反哺之意在他们心田悄然萌发。一年寒假,小源的妈妈在班级群里上传了一段小视频,并给大家讲了一个小故事——那天上午,小源惹妈妈生气了。妈妈自己独自进了房间,关起了门,戴上耳机听音乐。中午12 点,小源妈妈打开房门,居然看到厨房里小源高高撸着袖子,站在小板凳上,有模有样地烧着蘑菇汤;再看灶台上,已经摆着一盘正冒香气的花菜炒鸡蛋了。那一刻,妈妈除了感觉幸福还是幸福。烟火气,就是幸福生活的气息,不是吗?
假期里的我,隔屏闻着香气,忙着点赞,乐着评价。假期结束前,我会将每一道成品搭配上出品人的照片,制作专题美篇;同时,我会将描述成品的文字搭配上小作者的大头照,整理出专题简书。美篇、简书是我送给勤劳能干者的特别奖品,美篇与简书成了学生们提升厨艺的催化剂,他们彼此切磋,互相竞争,兴致盎然。这样的劳动,是美丽的、愉悦的;这样的劳动教育,是深入的、高效的。
班级群落是家校同呼吸共前行的精神家园,其让班集体充盈正能量,不负新使命,让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学生心田扎根发芽、开花结果。班级生命成长共同体唤起了每个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教育的内动力,让学生在亲历活动中获得个性的解放、价值的体现以及进一步发展的推动力。
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在他们身上普遍存在着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他们往往缺乏宽容之心、同情之心、尊重之心,容易与同学发生矛盾冲突,这些都影响了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人之初,性本善。”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有对真诚友谊及良好人际关系的向往,班主任应该针对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班级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宽容的力量,引导学生学会宽容、学会尊重,并逐步落实到日常行为中。
认知目标:通过故事让学生明白宽容是当代人必备的道德品质,意识到生活中需要宽以待人;
情感目标:通过体验学习、合作探究等活动,指导学生日常生活中宽以待人的方法;
行为目标:通过内省、辨析等活动,引导学生将宽容和尊重落实到日常行为中。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宽容的文字、音频资料。
教师准备:制作宽容使者贴画等活动材料。
(一)理解宽容
1.情境创设。
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11 月16 日是什么节日吗?(课件播放“秒懂百科——一分钟了解国际宽容日”)为迎接国际宽容日的到来,学校少先队大队部将开展为期两周的“宽容播种幸福”主题教育活动,并将从每班评选出一批宽容使者。你们想成为“宽容使者”吗?
2.自我认知。
大家觉得什么样的人才能评为“宽容使者”呢?请大家先思考一下,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预设:主动原谅别人的过失、与别人友好相处、微笑面对他人、能够记住别人的好等)
3.引出主题。
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有句名言:“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另一颗心宽容。”今天,我们的班会课的主题就是“生活因宽容而美好”。
【设计意图】现成的工具“秒懂百科”,以学生喜爱的动漫形式,帮助学生了解“国际宽容日”;引导学生交流分享评选“宽容使者”的评判标准,为本次主题班会课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认知和心理基础。
(二)认同宽容
1.明确任务。
根据学校少先队大队部制定的规则,每个班级在评选宽容使者时,需接受并完成一定的挑战任务。同学们,你们愿意接受这样的挑战吗?
2.挑战项目一:“我”当评论员。
(1)课件播放故事——阿拉伯名作家阿里有一次和吉柏、马沙两位朋友一起旅行。三人行至一处山谷时,马沙失足滑落,幸亏吉柏拼命拉他,才将他救起。于是马沙在附近大石头上刻上一句话“某年某月某日,吉柏救了我一命。”三人继续走了几天,来到一处河边,吉柏跟马沙为了一件小事吵了起来,吉柏一气之下打了马沙一耳光,马沙跑到沙滩上,写下一句话“某年某月某日,吉柏打了马沙一耳光。”
(2)学会思考。对于马沙的两次不同的做法,你们怎么看?
(3)还原真相。课件继续播放故事——当他们旅游回来后,阿里好奇地问马沙,为什么要把吉柏救他的事刻在石头上,而把吉柏打他的事写在沙上?马沙回答:“我永远感激吉柏救我,至于他打我的事,我会随着沙滩上字迹的消失而忘了一干二净。”同学们,记住别人对你的真心帮助,忽略、忘记别人对你的无意的伤害,你会发现在我们的身边美好的事物会变得越来越多,世界会因有了“宽容”而更加和谐、美好!
3.挑战项目二:“我”做当事人。
(1)课件播放视频——有个姑娘要开音乐会,在海报上说自己是钢琴家李斯特的学生。演出前一天,李斯特出现在姑娘面前。姑娘惊恐万状,抽泣着请求李斯特宽恕。如果你就是李斯特,你会怎么做呢?请同座两人,一个扮演姑娘,另一个扮演钢琴家李斯特,到前面来“演一演”。
(2)视频回放。李斯特要姑娘把演奏的曲子弹给他听,并加以指点,最后爽快地说:“大胆地上台演奏,你现在已经是我的学生了。你可以向剧场经理宣布,晚会最后一个节目,由老师为学生演奏。”
(3)活动小结。钢琴家李斯特没有揭穿姑娘的谎言,而是选择了宽容与体谅,不仅承认了姑娘就是他的学生,还热心地指导、扶持了陌生姑娘。李斯特之所以伟大,不仅在于他的高超技艺,更在于他伟大的人格和精神境界。
4.挑战项目三:“我”当践行者。
(1)情景再现。教师将平时记录的学生间发生冲突的场景呈现出来,请学生分小组,选择其中的一个或两个问题,寻找解决的办法。
(2)行为体验。
办法一:学会谅解。小张每天盛汤时,总会把一些汁水滴到同座的桌上或书上,为此,小张的同座非常苦恼。你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明确:小张是一个非常热心,乐于帮助别人的小男孩,对于他的这点疏忽,我们应该多加谅解。另外,在小张每次盛汤时,作为同座,我们应该主动站起来,让出位置,同时可建议小张不要盛得太满,这样就不容易溢出来了。
办法二:学会沟通。小爱有一个小她6 岁的弟弟,平时很喜欢缠着她。有好几次小爱在做作业的时候,弟弟又来缠他。小爱想发火,又怕妈妈会不高兴,怕影响了姐弟之间的感情。你能帮小爱想一个好的处理办法吗?
明确:弟弟是因为喜欢姐姐,所以才会缠着姐姐的。作为姐姐,不应该对弟弟发火,而应该主动和妈妈沟通一下,请妈妈在自己做作业的时候多照看一下弟弟,等作业完成后,再与弟弟玩耍。有宽容之心,同时也需要一定的沟通方法,这样,家庭才会永远和睦温馨。
5.辨析反馈。
恭喜同学们连续闯关成功。活动结束后,请各小组组长来领取一枚宽容使者贴画。对于宽容,相信每个同学都有了自己的认识。那么,我们是不是不管何时、何事都要选择“宽容”呢?以下几种情况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1)我是学校大队部的纪律委员,为了得到大家的支持,在检查时,我看到有些班级在集体晨会时比较吵闹,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样的“宽容”,可以吗?
(2)一些人为了不缴市场管理费,就在路边兜售自家种的大豆、青菜等。作为城管,该不该“宽容”这种行为呢?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多样的挑战项目,一方面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在经历了思考、体认、辨析、践行等一系列活动后,能够及时调整、修正自己的认识偏差,并逐步将正确的认知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
(三)定义宽容
1.通过今天的活动,老师希望大家都能拥有一颗宽容之心,宽厚待人,宽容处事。只有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会更精彩。同时,希望大家能够把你们对宽容的理解传递、分享给身边的每一个人,从而让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生活更加和谐、美好。
2.活动延伸:请大家搜集一些以宽容为主题的歌曲,摘录一些关于宽容的名人名言,同时,试着去创作一些体现宽容品质的小诗歌、好句子,下次班队活动时我们一起来分享。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理解与践行,让学生自己对“宽容”进行定义,创造出属于他们自己的句子,让宽容之花能够盛开在每个学生的心田,让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生活因宽容而更加和谐、美好!
研究表明,在真实情境中发生的学习是最高效的。班级生命成长共同体的建立,离不开真实活动场景的创设。古今中外好的故事往往承载着较为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听故事、品故事、演故事、创故事,使故事中蕴含的知识、观念、道理等无声地进入学生的内心;通过搜集身边事、辨析身边事、感受身边事、体验身边事,使宽容之心逐步外化于行,久而久之定能固化为学生的一种良好品质。
此节班会活动中的几个板块,始终突出“我”——即学生和作为引导者的教师这两个主体的地位,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和体验。通过有效地创设“身临其境”或“心临其境”的体验氛围,学生能在这种环境氛围的影响下,主动、自主地通过“体验”和“内省”来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有效地促进学生的道德认知向道德行为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