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 颖 ,顾礼忠 ,刘 维
(1.天津市公安医院皮肤科,天津 300042;2.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1617;3.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天津 300193)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瘙痒剧烈的一种皮肤炎症反应。分急性、亚急性、慢性三期。急性期具渗出倾向,慢性期则浸润、肥厚。有些病人直接表现为慢性湿疹。皮损具有多形性、对称性、瘙痒和易反复发作等特点。该病在中医属于“浸淫疮”、“鹅掌风”等范畴,本病虽形于外而实发于内,“本源于湿,再源于热及风,风湿热互结郁于肌肤,或化燥伤阴”[1]。近些年,因中药及其制剂安全有效,采用中药治疗湿疹越来越多。本文将从内服和外用两个方面,综述近5年中药及中药制剂在治疗湿疹方面的应用进展,以期为进一步研究中药治疗湿疹提供信息。
1.1 健脾除湿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提到“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素问·气交变大论》记载:“岁水不及,湿乃大行……肌肉胗发”。从此可见,湿邪是引起湿疹的主要病因。古代又有“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的思想,可见湿疹与脾的功能受损有较大关系。健脾除湿汤由白术、茯苓、山药、草蔻、生薏苡仁、生扁豆、萆薢、枳壳、黄柏、芡实、桂枝、花粉组成,具有健脾除湿、祛风止痒的作用,常被用于治疗湿疹。王钰成等[2]采用健脾除湿汤加减用于手足湿疹的治疗。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中医医院50例手足湿疹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西医对症治疗;研究组用健脾除湿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研究组治疗后的症状积分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朱霞俊[3]同样采用健脾除湿汤加减方治疗手足湿疹的治疗,得到相同的结论,即采用健脾除湿汤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治疗效果。金志雄等[4]使用健脾除湿汤治疗亚急性湿疹,可以有效降低瘙痒评分,减少皮损面积。白国良[5]通过使用健脾除湿汤并联合外敷中药的方法治疗慢性湿疹,取得较好效果。52例患者中治愈30例,显效20例,总有效率达到96.1%。魏建华等[6]使用健脾除湿饮联合董氏奇穴治疗慢性湿疹,治疗效果显示,健脾除湿饮联合董氏奇穴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脾虚湿蕴型慢性湿疹。
1.2 养血润燥 清代高秉钧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在《疡科心得集》中提出“血风疮,多省在两腿外,上下膝,下至踝骨,乃风热、湿热、血热交感而成”[7],湿疹的后期通常是由血虚风燥引起的,故养血润燥对湿疹的治疗会有较显著的疗效。丁玮涔等[8]使用养血润燥汤(当归、白芍、川芎、熟地黄、黄芪、荆芥、防风、生白术、白蒺藜、白鲜皮、生龙骨、生牡蛎、甘草治疗血虚风燥所导致的湿疹,研究以客观和主观疗效观察指标来考核治疗情况,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有效率达到92.3%,可有效治愈或缓解湿疹症状。石志锋等[9]采用自拟养血润燥方配合西医对北京京城皮肤医院80例慢性湿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的EASI评分、瘙痒评分、症状评分均轩主低于西医内外合治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西医内外合治组,复发率显著低于西医内外合治组。王梦然等[10]采用自拟荆防四物汤加减治疗血虚风燥型的儿科慢性湿疹,起到养血润燥、祛风止痒的功效,疗效显著。润燥止痒胶囊[11]源于贵州黔东南苗族地区民间验方,由制何首乌、生地、桑叶、苦参、红活麻等组成,具有祛风止痒、养血滋阴、润肠通便的功效,对血虚风燥型湿疹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1.3 清热凉血除湿 《灵柩.痈疽篇》中记载“邪气稽留于经脉之中,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热胜则肉腐”。隋·巢元方所著《诸病源候论》载有“浸淫疮,是心家有风热,发于肌肤……以其渐渐增长,因名浸淫也”。书中叙述了湿疹是由于心火炽盛,腠理稀疏,外邪侵袭所致,也有提出小儿湿疹的病因是由于脏腑有热,外感湿邪,湿热相搏而发。由此可见,清热除湿对治疗湿疹起着重要的作用。清热除湿汤由龙胆泻肝汤加减药物而成,具体为龙胆草、牡丹皮、大青叶、黄芩、白茅根、生地、车前草、生石膏、六一散、苦参。本方多用于治疗急性湿疹。凌燕雯等[12]使用北京中医院赵炳南先生的清热除湿汤治疗急性湿疹,共选152例急性湿疹患者,以氯雷他定片为对照组,以清热除湿汤为治疗组,各76例,治疗结果显示,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4.21%,而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了96.05%,且使用清热除湿汤治疗的不良反应情况低,由此可见,使用清热除湿汤治疗湿疹是安全有效的。程宏斌等[13]基于凉血除湿祛风的治疗理念,使用犀角地黄汤合消风散合剂治疗慢性湿疹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具体为对照组给予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治疗组给予犀角地黄汤合消风散合剂治疗,通过30 d与15 d的治疗,治疗组的痊愈率均高于对照组。冯常青[14]采用甘石青黛膏治疗急性湿疹取得较好的疗效。他将76例急性湿疹患者分为甘石青黛膏组和丁酸氢化可的松对照组,每组38例,通过治疗,中药组的有效率达到89.47%,西药组有效率为81.58%;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红斑、丘疱疹积分均值,中药组均明显高于西药对照组。由此可见,甘石青黛膏对急性湿疹的治疗效果要好于丁酸氢化可的松对照组。
1.4 补中益气 从中医整体论治的角度出发,辨证论治,还可以通过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促进组织的再生修复,进而恢复损伤的皮肤,达到对湿疹治疗的目的。陆明山[15]采用加味补中益气汤治疗慢性肛周湿疹,具体为黄芪30 g,党参、当归、白芍、苍白术各15 g,防风、黄柏、柴胡、陈皮各10 g,升麻5 g。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15 d为1个疗程。瘙痒甚者加白蒺藜、苦参各15 g;局部潮湿甚者加虎杖20 g,蒲公英15 g;局部皮肤改变明显者加牡丹皮10 g,丹参15 g;阴血不足加阿胶6 g(烊化)。在40例患者中,治愈25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达到92.5%。赵龙[16]采用滋阴初始汤加减治疗慢性湿疹取得较好效果。以90例慢性湿疹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滋阴除湿汤(白鲜皮、生地、玄参、丹参、茯苓、蛇床子、当归、泽泻。根据实际病情加减药物。治疗后,观察组治疗后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相对对照组更优。朱明芳等[17]采用滋阴活血方治疗肝肾阴虚型的慢性湿疹取得较好效果。以滋阴活血方为治疗组,以乌蛇止痒丸(广州中一药业有限公司)为对照组,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为76.0%,均未见不良反应。
1.5 祛暑除湿 崔诗然等[18]通过研究《黄帝内经》运气7篇的表述,得出慢性湿疹为湿与热合,即为“暑”象的病因病机,从而得出“在天为暑—少阳相火”而采用小柴胡汤治疗的机制。采用处方:柴胡,黄芩,党参,甘草等,给予胸、背及上肢外侧出现湿疹,且西医激素治疗无效的患者用药,2月后患者痊愈。
1.6 温阳祛湿清热 成西等[19]采用温阳祛湿清热法治疗湿热兼阳虚的慢性湿疹取得较好的疗效。治疗组服用麻辛附子汤合麻连赤豆汤加减,对照组服用西替利嗪,治疗2周后,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1%,EASI评分,治疗组分数降低更多,由此说明,温阳祛湿清热法能有效治愈慢性湿疹。徐镇军[20]以从心论治的角度,使用加味龙牡二妙汤治疗湿热浸淫型湿疹。治疗共选取64例湿热浸淫型湿疹患者,对照组与治疗组各半,通过8周的治疗,给予加味龙牡二妙汤的治疗组患者的EASI和VAS评分明显低于给予盐酸西替利嗪片的对照组,且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90.63%,同样高于对照组的84.38%。
清代医学家吴师机在《理瀹骈文》指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主要意思为外治与内服治疗湿疹的理论基本相同,慢性湿疹以祛风除湿养血为主,急性湿疹以清热利湿祛风为主。王欣等[21]通过Mata分析显示,在治疗婴儿湿疹方面,中药外用的有效率为95.75%,显著优于西药治疗的有效率80.75%。另外,因婴幼儿不宜口服中药,故中药外用于婴幼儿湿疹的比较多。
2.1 中药外洗 景万仓等[22]采用中药熏蒸方药(处方为苦参、黄柏、地肤子、白藓皮、虎杖、蛇床子、马齿苋、金银花、蒲公英、野菊花,土茯苓,硫磺、冰片)对湿疹患者进行熏蒸治疗。治疗组40例应用中药熏蒸治疗;对照组30例外用冰黄肤乐软膏治疗。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3.3%。中药熏蒸治疗慢性湿疹效果较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吕薇等[23]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硼酸氧化锌冰片软膏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药千里光煎剂外洗结合硼酸氧化锌冰片软膏治疗,2周后观察疗效。结果对照组治愈3例,显效13例,有效19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7.8%。治疗组治愈6例,有效12例,显效2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1.1%。
2.2 中药湿敷 马春艳等[24]将68例湿热浸淫型婴幼儿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予炉甘石洗剂外涂,治疗组予湿疹外洗方湿敷。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5%;两组患儿局部用药区域的皮肤未出现红肿、过敏等不良反应。由此可见,与单用炉甘石洗剂相比,湿疹外洗方的疗效更好且不良反应少。
2.3 中药外洗湿敷结合药膏 吴妍静等[25]以收湿止痒的治疗原则,以《太平圣惠方》中的苦参、防风、露蜂房、甘草为主方,使用苦参汤外敷激素治疗慢性湿疹取得较好的疗效。治疗效果显示,使用苦参汤外敷配合激素治疗4个疗程的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独使用激素的对照组,且在停药后,未产生激素依赖。这说明苦参汤外敷安全、有效。买小玮[26]使用中药熏洗方法,并配合中药外用软膏,治疗婴儿湿疹。
2.4 外用中药膏剂 赵丽丽等[27]使用医院制剂复方苦参止痒软膏对亚急性、慢性湿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组使用复方苦参止痒软膏(由苦参、黄柏、蛇床子等组成),每日3次;对照组为无药物的安慰剂。其中,治疗组59例,对照组63例,经过治疗,治疗组生活质量指标明显提高,说明复方苦参止痒软膏有效。具体方法为取蛇床子、地肤子、大飞杨、枯矾、苦参与白藓皮,研为粉末状,通过医用气疗仪做熏蒸。熏蒸后,又涂抹自拟中药婴儿湿疹膏(煅石膏、炉甘石、氧化锌、煅蛤粉、五倍子、寒水石、白芷、青黛、黄柏、硫磺、黄连等),通过治疗,疗效显著。
2.5 中药煎剂 牛维静等[28]将黄柏、苦参、蛇床子、地肤子每味药材30 g,加冷水煎煮半小时后滤出药液,将所得药液浓缩后与糠酸莫米松软膏联合涂抹至患者外耳湿疹处,通过对比,联合用药组比仅用西药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增高,分别为95.0%和67.5%。崔壤仁等[29]采用外用中药煎剂治疗湿热浸淫型手部湿疹取得较好临床效果。选取38例湿热浸淫型手部湿疹患者,用中药煎剂(苦参5 g,马齿苋5 g,马鞭草5 g)外敷至患处,2周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结果,38例患者中1例痊愈,16例显效,16例有效,总有效率达86.84%。
湿疹是一种非常顽固的皮肤疾病,其病因、病机复杂。西医治疗,多使用激素类药物,其药物依赖性高,复发几率大,安全性相对低。所以,采用中医治疗湿疹就显出优势,可采用中药及其中药制剂单独治疗湿疹,也可配合西药中西医联合用药。采用中药治疗湿疹,首先要辨明病因,根据辨证施治,不同类型的湿疹采用不同类型的中药进行治疗,方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湿、热、风、暑、燥”等病因是引起湿疹的主要因素,就要根据病人的症候进行辩证,然后根据其发病原因,采用内服、外用或者内服兼外用的方法,合理用药。总之,在湿疹的治疗方面,中医中药有其独特的优势,在未来会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