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用“教学领导力”一词替代“教学管理能力”,主要基于以下两点考虑:一方面,教学管理直接面对的“人”这一要素,是有智慧、重尊严、懂感情并对受教育者发挥示范作用的教育教学工作者,管理者在履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监督等管理职能时,必须注重科学性、艺术性和伦理性。实施智慧管理,综合运用科学、艺术和伦理等手段,对教学过程各环节及要素统筹和优化,使之有序运行,才能提高管理过程的效能和执行力。另一方面,管理易使下属被动,而领导则容易激发下属主动而为的精神。领导有三层境界:一是拥有被管理者;二是拥有追随者;三是把每个追随者都转化成领导者,促其成为某一领域的领袖人物。领导是更高的管理,通过领导让每个人感觉到自身的重要,工作过程中方能避免路径依赖,从而更充分重视组织结构改变的价值。
国外某知名制鞋公司有一则广告语:“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该往哪儿去,全世界的人都会为他让路。”哈佛大学也有一个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调查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成长环境等条件都相当的青年人,调查内容中设置四种目标状况:清晰长目标、清晰短目标、模糊目标、漫无目标,这四项占群体的比例分别为3%、10%、60%、27%。25年后跟踪研究结果显示:占3%的有清晰长久目标的人大多成了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如公司老板、行业领军人才等;占10%的有清晰但短目标的人,大多生活在社会中上层,因为不断地达成短期目标,生活状态稳步上升,成了一定范围内有名气的医生、律师、工程师;占60%的模糊目标的人,大多生活在社会中下层,过着安稳但平淡的生活;而那27%没有目标的人群,他们大多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失业、抱怨是他们的生活常态。可见,目标规划无论是对国家社会进步,还是对个人发展都有着巨大的导向作用。
教学管理工作繁杂而琐碎,如果把整个教学管理比作是“航天工程”的话,那么“目标规划”是锁定方向、引发期待、凝聚人心和力量的着陆场。近年来,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中学(以下简称徐州一中)明确提出以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学术型高中为办学目标,不断践行“全员育人,关注特需”的育人模式,努力创建江苏省首批高品质示范高中。学校面对全体学生提出“六全”育人路径,即所有学生选修足额学分的校本课程;所有学生参与至少一项学校社团活动;所有学生参与至少一项“小课题研究”;所有学生学会一项终身受益的体育技能;所有学生完成100课时的劳动和志愿者服务;所有学生能自编自导自演一台凸显自我认知发展蜕变的心理剧。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下,精心打造学校核心竞争力,经过3年努力,实现教学质量的“目标工程”。只有明确共同目标,才会形成共同愿景,才能凝聚人心和力量,不断走向辉煌。
在进行管理类人才培训的时候,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特聘教授曹际鹏通过一个简单的生活游戏与现场参陪人员双向互动。他要求现场戴手表者把左手腕的手表摘下来换戴到右手腕部,然后继续开始自己的听课和记录活动,坚持一分钟后游戏结束,再请参培者谈谈有何感受。参培人员一致感觉“很不习惯”,很多人游戏一结束就又将手表换回了左手。这个游戏表明,我们的很多常规管理包括教学管理,其实质是靠“习惯”或“经验”在管理。而现代真正高效有序的管理却是要依赖于科学的、适合的管理制度,因而,作为现代转型期的学校应该积极构建现代学校制度、健全规章制度、规范办学行为,学校管理才能适应未来竞争的需要。
徐州一中遵循新发展理念,教学管理工作努力实现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一方面,与时俱进对原有的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进行修订完善;另一方面,适时制定了新的规章制度。如教师教学常规“五认真”管理制度,俗称“教学五件套”(个人备课、课堂教学、听评课、作业布置与批改、特需生辅导)、集体备课的“同备异构”双主备人制度、教学质量跟踪分析制度、教科研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四层九段”校本培训制度、教学干部分工包挂和检查制度、典型班级典型学科和典型教师(三类典型)的跟踪听课制度、“特需生”成绩变化问询制度、教学诊断定期联席会制度等,为依法实施教学管理、依法治教提供了制度保障。
徐州一中的教育教学质量长期受社会各界关注,优异的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底盘。学校在教学质量提升中创新实施了菜单式的特需生学情变化集体会诊与问询制度,有针对性地对特需生发展质量进行诊断问询:(1)被问询对象一般为特需生所属典型班级、引发学情变化的典型学科或主要学科的任课老师以及典型学科中的教研组长和学科主任等。(2)问询主体由校长室质量发展领导小组代表组成。(3)问询形式及要求一般采取“合议庭”形式。被问询对象必须当面做出负责任的答复,答复之前被问询对象应深入了解分析学生、广泛听取班级任课教师意见或同学科教师意见。问询结束后,一天内形成书面报告,由所属年级处签署意见后交校长室。(4)问询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问题表现的真实性分析;二是成绩归因的精准性剖析;三是改进对策的针对性阐释;四是跟踪关注的持续性策略,包括跟踪听课、检查备课、作业布置与批改、特需生辅导等。一年多来,该制度发挥了教育教学群体的智慧和能力,对特需生的发展起到了明显的助推作用。
在实施制度管理的同时,需要关注两点:一是必须把握好管理松与紧的分寸和尺度,过松往往导致部分教师精神散漫、低迷的亚文化心态瘟疫式蔓延,过紧又可能会扼杀教师工作的激情和创造力,也容易激化矛盾,只有松紧适度、刚柔相济方显管理艺术的境界。二是管理者的个人威信对管理的成效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威信是管理者的第一要素,教学领导者树立威信需要一定的策略和方式。
智慧管理从落实责任主体的角度讲,就是基于任务寻找助手,结成项目共同体的过程。
一个基于任务高效精良的项目共同体,按照任务完成的程序划分一般包括四个相互联系的层面:即“结果定义层面—任务分解层面—过程监控层面—总结反馈层面”;按照工作职能划分依次对应着四个层级主体,即“项目决策者—项目引领者—项目协调者—项目执行者”。
对于徐州一中而言,创建高品质示范高中是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是一个集全校之智、举全校之力,铁痕石印、持续发力的过程。在规定的短时期内临时建立一个攻坚克难的创建团队异常重要。该项任务无疑是“一把手”工程,首先,作为项目决策者的总责任人(一般为校长)要完成结果定义层面的任务,包括对项目前瞻性的深刻领悟及最终完成项目的结果达成度预判;其次,作为项目引领者的直接责任人(一般为业务副校长)要完成诠释细化项目内容并依据任务进行职能分组,从而分解形成子任务、压实责任;再次,作为项目协调者的督办人(一般为善落实、执行力强的优秀中层干部)要完成对子项目的再细化,落实子项目执行者,进一步明确分工、细化程序、规划时序,拟定攻克疑难问题的具体路径和实施策略,保持各项目组“时时在线”,强化反馈与矫正。整个过程要优化人员组成与分工、明晰职责,实施挂图作战,要编制好各项目“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监督牌”。要建立起“一对一责任制”,形成“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头上有指标”的氛围,杜绝“责任稀释”的发生和发酵。管理学上的责任稀释定律表明,按照领导的逻辑理解,其公式为“重要事情=大家做”,而员工逻辑是“大家做=别人做,别人做=我不做”。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原则在于“当事人对利益越挂钩,就越有责任”。
制度是管理的一根标杆,但有了制度、按制度办事并非一切问题就能迎刃而解。机制是制度的表现和运行方式,任何制度的落实都需要寻求恰当的机制,当制度的落实“山重水复”的时候,一般而言,通过转换机制往往会呈现“柳暗花明”的境地。
集体备课是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最常规形式,有效的集体备课可以大面积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但是,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如果缺乏必要的过程性管理或者没有建立商讨争论机制,没有多元主体实质性的话题讨论和交锋,没有建构具有思维张力的真问题,集体备课则往往会流于形式,失去集体备课应有的功能与价值。虽然一些学校也制订了比较完备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流程,明确规定了诸如“五定”(定时间、定地点、定进度、定教学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五议”(议学生学习状况、议备课中疑难问题、议教学方法手段、议课后心得体会、议教改动态信息)、“六有”(有重点、有措施、有收获、有提高、有记录、有反思)等规则,但是,事实上不少学校的集体备课往往是很难有效推进的。
近年来,徐州一中积极创新集体备课机制的运行方式,推行了“同备异构”双主备人机制。其流程为:落实集体备课“双主备人”—提供“异质”备课提纲—集体会诊决定取舍与统整—优化后形成共性教学简案—教师修改形成个性教案。该机制有两大亮点:第一,由传统的一位教师做主备人(或中心发言人)变为两位主备人“背靠背”式的先行独自备课。两位主备人率先钻研教材、课标、考纲,分析学情,提前一周写好半成品教案或备课提纲,备课提纲要突出集体备课时商讨交流的必备要素,如课时中的“情境创设、问题设计、典型案例、训练试题”等,以供集体备课商讨研究与选用。第二,在此基础上,各自提供出“异质”备课提纲。因为主备人采用“背靠背”式备课,这些项目和环节的内容一般呈现出差异性或个性化,是主备人的“一家之言”,教研组全体教师在听取并研读两位主备人“异质”备课提纲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学生实际展开组内讨论,每位参与集体备课的教师要就其价值的合理性、过程的有效性、落实的可操作性、学情的针对性等方面进行思考发言、争论交锋,讨论发言的过程就是比较辨别、取长补短、增删完善、异中求同的过程,因而在最重要的课堂环节和内容上力求达成共识。
每一位学校领导者都希望下属百分之百地投入工作,高效率地完成工作,但同时领导者应该明白,教师的工作成效与你使用什么样的激励方式有直接的关系。以高压、逼迫式的管理取胜的时代早已过去了,采取恰当的激励手段和监督机制是现代领导者提高领导力和管理效率的“杀手锏”。
教师群体是注重尊严感的人群,所以,智慧管理在评价上主张“留有尊严的公开监督和即时激励”。领导者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在于分解责任。领导者在“事必躬亲”方面的成就感越小,其事业成就就会越大。管理学认为信任不是管理的基础,信任是合作的基础。从智慧管理角度看,基于问题的任务型解决策略主张,由中层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供选择,领导者在会商完善认可后,把方案置于公示栏内,方案有时间节点、进度完成情况等,方案中把中层姓名标记出来,以增强责任感、成就感。公示拟根据过程完成情况或监督中出现变化情况设有红色标记(警示性提示)和绿色标记(激励性提示),以便因势利导,追求理想的效应。
总之,对学校领导者而言,智慧管理应该将科学、艺术与伦理完美地结合起来,才能创造出教学管理的最佳效应,才能不断提升教育教学的领导力,把教学管理者最终锻造成一名专业素养过硬、有高超领导力的教学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