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伶俐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昆阳镇第三小学,浙江 温州 325400)
音乐的艺术特征就是表达情感,通过音乐表达情感可以引起大家的共鸣,在实际的情形中,音乐可以起到调节、调动人们情绪的作用。在音乐的教学中,音乐欣赏是重要的教学步骤,只有通过具体的对于音乐的赏析才能够达成教学的目标,而对于音乐要表达的情感的体验又是音乐欣赏中重要的部分,不理解音乐要表达的情感,那就无法谈及对于音乐有理解,并且完成学习音乐的过程。随着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对于音乐教学的要求也有改变,要注重音乐欣赏中学生情感体验的教学,应该要结合学生阶段的心理和感情状况,通过饱含情感的音乐作品的欣赏,加强学生的感情体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与鉴赏能力等等。就当前的教学形势来说,很多的音乐教师注重的音乐教学方面还是对于音乐的欣赏技巧和理论知识这部分内容的教授,基本上忽视了音乐的情感的体验教学,在整个音乐课堂的教学中理论知识成了主要的内容,这在一定的方面导致了学生音乐情感素养的淡薄,音乐欣赏教学只剩下了形式,根本没有具体内容。学校和教师应该对于音乐的欣赏教学有所重视,不能只是流于表面。
音乐的创作过程其实是音乐作者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过程,创作者往往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了音乐之中。对于经典的音乐进行欣赏,就要有全方面的对于音乐作品的了解,像是音乐的创作背景,作者创作音乐的故事等等,只有了解这些,才能够在欣赏音乐的时候把自己代入到作者的感情中,体会作者的感情。例如在对于小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蓝色多瑙河圆舞曲》进行欣赏的时候,教师就应该将作者的生平,创作这首作品时的背景等等相关情况对于学生有一个详细的讲解,然后再把作品给学生播放欣赏,这样才可能使得学生对于作者的真正的创作情感有所体会,感受到作品要表达的内容。可以预料到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会对于作品的情感有所体会,也许描述的语言不同,但是表达的情感却是一样的[1]。
音乐在艺术学科中属于抽象艺术的一种,表达的方式只有通过声音,而没有其它的形式。但是对于音乐的学习离不开学生的想象力,对于好的音乐的欣赏,学生不只要做到能体验到其中蕴藏的感情,还要在脑海之中形成相对应的音乐画面。只有结合实际生活,并且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联想力,才可能在音乐的欣赏中做到对于音乐情感的真正的体验。比如,在音乐的欣赏课程中,在欣赏乐曲《黄河船夫曲》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播放乐曲之时,让学生闭上眼睛,展开想象力,一边让学生听着乐曲,教师一边用话语引导想象画面,这样可以让学生有更好的欣赏体验,并且感受到乐曲中要表达的中国民族坚强勤奋、自强不息的精神情感,体验到作为中华儿女的骄傲和自豪之情[2]。
音乐的充满魔力的地方就是在于,不分种族和地域,不管是否语言相通,只要音乐之中拥有感情,任何人细心感悟、体验,都可以感受的到。在音乐的欣赏中,可以激发和调动出学生的感情,让学生的心中自成一幅动人的意境图画。教师在音乐的教学中也可以通过创设意境,来增强学生的感知体验,在优美的意境氛围中,领略、体验音乐作品的情感,促进学生的音乐素养的提高。创设意境的方法多种多样,就当前来说最好的方式是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创设意境。多媒体技术对于教学的好处很多,在大部分的学习科目中都有很大的作用,它可以通过图像、声音、文字等等相互结合,给予学生强烈的立体感,有很好的调动学生感情的作用。例如在对于乐曲《苏武牧羊》的欣赏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现出一幅苏武牧羊的生动画面,甚至是动画短片,以此来给予学生心灵上的震撼,从而使得学生对于音乐的感情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使得教学活动更加地完整。音乐教学也是如此,不仅仅要有音乐的欣赏,教学中教师也应多组织设计音乐实践体验活动,如歌唱比赛、音乐晚会、器乐合奏、舞蹈律动等等多方式。这不但可检验学生是否学到音乐知识,并让学生有学以致用的愉悦感,从而提高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让学生的音乐思维得到扩展,感受到音乐带来的快乐,丰富音乐情感体验。
总的来说,音乐欣赏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处于主体的地位,教师在相对应的音乐教学中,要注意对于学生关于音乐情感体验的把握,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