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新华
(江西省瑞金市第三中学,江西 瑞金 342500)
初中体育学科作为学生喜欢的学科,理应获得学生的积极参与。但近年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外加教师教学方法偏差,没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体育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所获得,从而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本文结合初中体育的教学实践,就体育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根据对当前初中体育课程发展实际情况的调查可以得知,虽然各个初中学校都开始了体育课程,基本符合了国家教育部门对体育课程的基本要求。除此之外,初中院校还设置了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以此来丰富学校的体育活动形式。但不能忽视的是,体育课被其他主要学科挤占的情况却十分普遍。虽然当前我国教育部门要求实行素质教育,但是由于各方给予的巨大压力,教师还是存在着“唯成绩论”的情况,导致初中教育出现了“重智育,轻德体”的问题,很多家长还是更加看重学生在学校的成绩。面对这样的现实情况,初中体育课程便不得不做出让步,导致原本就不多的课堂时间变得更少。值得一提的是,出现这样的情况与学校不重视体育教学也有着很大的关系。多方面的因素最终导致我国初中体育教学存在较大问题,教育质量难以真正提高。
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有着很大的差别,它需要走进户外,需要基本的体育场地与设施器材,因此场地、设施器材的配备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初中体育的教学质量。当前,我国初中学校虽然都配备了基本的场地与设施,但无论是场地还是设施都存在磨损严重、过于陈旧等问题。其中,塑胶跑道及篮球场等场地设施因为上体育课及学生的课外锻炼,导致磨损尤为严重。除此之外,由于一些场地的保养十分昂贵,场地消耗也很快,所以并未对学生长时间经常性的开放,在非课程期间几乎不对外开放。这些问题都对初中学生的体育训练效果造成巨大的影响,阻碍了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步伐。
体育课是否上的好,关键看教师是否按照素质教育和新课标的要求“备教材、备资源、备大纲、备学生、备方法、备过程”。课前准备到位了,课堂教学就事半功倍。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到,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依据教材内容,研究学生在课堂可能产生的问题和教学要到达的目标。在教授“鱼跃前滚翻”这节课前,笔者会同相关教师进行了集体备课,以便集思广益、取长补短。
1.对教材进行分析研究是基础
“鱼跃前滚翻”是初中体育的必学项目,是对小学阶段各种滚翻技巧的提升,能够训练学生的灵巧性和柔韧性,能够让学生全身韧带关节和内脏器官机能得到发展,让学生在日常滑倒、摔倒、跌倒等生活偶发事件提升自我保护能力。
2.对学情分析是关键
由于学生的体育基础知识、身体素质、学生喜好、认知规律等不同,要学习“鱼跃前滚翻”技术,首先要按照“体育基础”进行授课,确定从前滚翻开始教学。
3.课堂教学是过程
体育课堂上,可以先用两节课时间,对前滚翻技术进行了基础教学,有85%以上的学生得以掌握。由于对在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学生畏惧不敢做、做不好怕被取笑和姿势不正确”等问题的处理及时到位,学生的学习兴趣都很高。因此,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方法,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设计教学目标,充分做好课前准备,随后使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初步掌握鱼跃前滚翻得到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自强的体育精神。
1.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此,笔者在课堂常规建设上下起了功夫,先从规范学生上下课集合整队、变换队形、整理服装开始,随后在学生练习、课堂讨论中建立起教学规则,对课后收拾器材等方面也做了相关规定,以便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促进正常教学秩序的建立。
2.激发学生的兴趣的多媒体教学
初中学生普遍爱好运动,对新生事物接受的快,只要有兴趣,其积极主动性都会大幅提高。传统的体育教学教法单调、呆板,只凭教师的讲解,若讲解要点不到位,很可能误导学生,让学生对的教学把握不准。这样的教学极易导致学生对体育技术课丧失兴趣。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开展,多媒体进入课堂,以其直观、形象、生动、图文并茂、色彩艳丽等特征,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创新教学方法
在教授“鱼跃前滚翻”时,笔者先把动作要领总结为“低头、抬臂、抬臀、前移重心、脚蹬、脑后着垫”等词句,进而概括为“皮球滚动”这一个词语,这样直白的教学能够使抽象概念更生动、具体、形象。当然,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方法绝对不能局限于“讲解—示范—练习”的程式上,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提前设计,运用教师引导、讲解示范、语言激励、小组讨论、模仿练习等教学方法,设计出更多以学生为主体的各具特色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精神饱满、激情高涨,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确保课堂的优质高效。
总之,新时代的初中学生都有一定的个性特点和学识基础,为此体育教师要迎合学生的这些特点,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和谐有序的环境里,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