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榴珍
“德胜河,长又长,它在武进西北方。全长五十里,田禾列两旁,南通运河北连长江,经过十二乡……二十余年河道淤塞水也弄勿到……”这是解放初期故乡传唱的小调《德胜河》,60 多年过去了,我仍能一字不落地唱出来。
德胜河流经故乡江南小镇,我家靠河而居。那时,河水浅、流量小,只有小木帆船来来往往。当时撑船的都是贫困的苏北人,衣衫褴褛、皮肤黝黑,靠城乡来回运货度日。男的拉纤、女的掌舵,被称为“船上人”。
1955 年,我到外乡读初中。第一个周末回家时,发现河两岸人头攒动,劳动号子声四起。爹娘兴奋地告诉我,政府下令开河了(即兴修水利)!寒假回家,我惊喜地发现河道比原来宽多了,河水也涨了上来。等我暑假再回乡时,宽阔的德胜河上已有机动帆船来往,再也不用拉纤,原先的木帆船少了许多。
20 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参加了工作,假期从外县回乡,竟听到汽笛声声,大轮船在河面往来穿梭,有的载客、有的载货,熙熙攘攘,好不热闹。不少弄船人已由国家安排上岸定居。伴随着汽笛鸣声,家里天天洋溢着欢声笑语……
《德胜河》被乡亲们填上了新词:“共产党来了,人民得解放,干部乡民开河忙。人定能胜天,半年就通航……”如今,新中国迎来70 岁华诞,我的故乡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年的小镇成了常州新北区,苏锡常早已是经济开发的金三角,海陆空交通具备,高速铁路、公路密如蛛网……
德胜河依旧在向前流淌,仿佛在欢腾歌唱:“坚定跟党走,日子更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