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妙珍
(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蔚州镇三街完全小学,河北 张家口 075700)
当前,素质教学理念深入实施,传统应试教学理念的弊端日渐显现。作为教学的基础,小学教育要夯实学生的德育素养。孩子们的学习能力非常强,不好的行为习惯一经养成,就很难改变,对于他们未来的成长也有严重的影响。班主任教师与学生接触较多,在课堂教学中要有目的、有意识的开展德育教学,素质学生的健全人格。但是目前我国小学德育教学工作还是流于形式,学生对德育思想的认识不到位,教学的作用很难体现。德育教学不是空中楼阁,它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与学生的生活也密切相关。因此,德育教学应该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开展,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学习最关键的其实是要学做人,在教学的各个方面渗透德育思想,开展活动课是加强学生道德素养,塑造他们健全人格的有效办法。小学生思想还没有成熟,“三观”也没有建立,正是不断学习,树立正确道德修养的关键时期。生活中的点滴都与德育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到爱国意识的培养,小到班级卫生和秩序的维护,都是一个人道德水平的体现。如果在德育教学中只以理论教学的方式授课,学生难免会感到枯燥,对学习提不起兴趣。相反,将德育教学以活动课的实践方式表达出来,学生能够融入其中,对社会资源、自然资源都有充分的了解,将小学童真的一面表现出来,真正提高德育教学的效率。
首先,目标人性化。德育活动的开展也是有目标的,根据小学生的年纪特点,教学的目的在于引导他们对正确的德育规范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在生活和学习中能够以规范的行为要求自己,知道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让他们懂得尊重他人、爱惜粮食、保护环境。
其次,形式多样化。德育教学相比于其他课程具有抽象性,除了思想品德教学,没有与其相关的专门课程。以枯燥单一、过于理论化的方式教学,与小学生好动活泼的性格相悖。将德育活动融入教学,并利用多样化的形式,则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实现寓教于乐,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学生的正确思维,培养他们正确的德育素养。
最后,全员参与性。德育教学活动课的实施针对的是全体学生和教师,它不是为了某一个人而设立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课程活动的开展也要仅仅围绕学生,以全员参与为目标,走出理论话教学“假大空”的模式,通过学生喜爱的活动调动他们的参与热情。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学生在校时间有时会超过在家的时间,充分利用好学校这一主阵地,是有效开展德育活动课的關键。学校开展的德育活动包含传统的德育活动和富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德育活动。传统德育活动方面,其主要体现在日常的授课活动过程中,以及班会、晨会、少先队组织校内活动等。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的德育活动包括互联网德育活动、“微”班会德育活动、“微”道德讲堂等。例如,某班班主任教师,为了正确引导学生安全骑自行车,让班级里擅长表演的同学收集班里同学与自行车相关的有趣故事,同时结合遵守交通规则安全教育让同学们以小品的形式表演出来。经过学生精心准备,“我骑自行车”小品在班级里正式上演,小演员们八分钟时问里真实、生动地表演了同学们骑自行车的故事,同学们在欢声笑语得到了关于骑自行车的正确教育。
家庭是学生接受的第一教育,家长也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对德育活动课的重视度,是真正提高学生德育素养的核心。同时,要想素质学生的健全人格,光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作为孩子的家长也应该参与进来,帮助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并起到榜样的力量。对此,班主任教师可以给家长写一封信,告诉家长们德育教学的重要性,并要求家长每隔一段时间带着孩子走进生活,以身边最简单的让座、保护环境、帮助有困难的人等小事为着眼点,让孩子亲自参与德育活动之中,树立他们的正确理念。
小学生的德育内容是社会发展所要求的,小学生的德育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成长为适应社会生活,促进社会发展的社会人,这都要求学校的德育活动形式必须面向社会生活。班主任教师在开展社会德育活动时,可以积极联系社会相关单位、组织,以参观法庭、环境调查、社区服务等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如带领学生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非物质文化馆等,通过不同形式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切身地参与到这些社会生活中,从而真实感受到社会对自身思想品德发展的要求,有效提升了学校德育实效性。
总而言之,德育素养是学生最重要的核心素质,小学生正处于启蒙学习阶段,肩负着祖国的未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以他们为根本,积极开展德育活动课,通过多样化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他们的正确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