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存琳
摘 要: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摩擦日益凸显。而作为能够有效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的安全屏障,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功能的发挥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不但对自然资源形成了系统维护体系,且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发展。本文介绍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情况,并重点阐述了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途径,旨在为相关人士工作提供方向。
关键词:野生动植物保护;自然保护区管理;有效措施
一、引言
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工作重心放在生态文明建设上,自然保护区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部分,因此对自然保护区建设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充分执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把握五位一体的整体布局,将生态保护工作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全面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我国建设成美丽、富饶的国度。
二、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野生动植物管理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野生动植物管理在同级由行政和事业两部分管理。在垂直方向,又实行中央和地方分级管理。这样在同级,许多事业部门行使行政性权力,这难以适应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分离的改革需要;而垂直方向存在的资源分级管理模式造成中央和地方的政策难以衔接特别是地方各省的政策差异很大,最终造成全国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管理政策整合性差,不利于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管理和产业的协调发展。另外资源的分级管理,各地野生动植物管理的机构和编制问题主要由地方政府来确定,造成许多地方野生动植物管理机构不健全。一般来讲,相对资源丰富的大省就需要更多的人员参与管理,但这些地方大多都是经济相对落后地区,财力有限,很难配备与资源管理相适应的机构人员和管理条件,这就形成资源越丰富,资源管理落后的矛盾局面。
2.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体制过于落后
在国家相关法律条例中,针对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提出以下规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其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管理”。但从实际来看,上级主管部门是相关业务开展的主要机构,地方性政府的工作内容则以管理为主,无论是业务还是行政均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设置有不同的管理体制,两种管理体制在实际开展执行过程中仍面临某种意义上的阻碍,如权利不明、职责不清等,尤其是地方经济在自然保护区带动下作用不明显,且还需在不断收缩的财政工作中维持保护区人员薪资水平,因此,保护区的负担不断加重,各部门对保护区工作的重视程度逐渐降低。
3.对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宣传力度不够
在自然保护区建设过程中,不同于其他项目,该工程建设从属于新兴类的发展项目,社会大众在自然保护区建设方面的认识存在某种偏差,且由于政府在宣传教育方面的滞后性,无法维持当地经济发展和资源需求两者之间的平衡性。另外,缺乏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以形成对公众舆论的有效约束,使得社会大众难以意识到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性,普遍存在乱捕滥猎、乱砍滥伐现象,严重破坏了当地森林系统与野生动物栖息地,致使野生动植物短时间内大量锐减,在遏制生物多样性的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威胁到自然保护区功能效益。
三、自然保护区管理有效措施
1.坚持依法执政保护自然资源
在保護自然资源过程中,应积极采用各种法律手段,杜绝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全力维护自然保护区和谐稳定,并加快推进相关执法体制的积极构建,促使自身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对每一个自然保护区保护和资源利用项目进行严格的审批和监督。对于存在于自然保护区内的偷捕偷猎等非法现象,全面贯彻自然保护区内相关执法工作的执行力度,以实际法律条例为基础,高效处理各种违法犯罪事件,通过联合经济法律两种手段,对相关违法犯罪活动进行严厉打击。例如,非法破坏、肆意侵占等。与此同时,从根本上增强对自然保护区资源的有效监管,运用现代传播媒介的作用,形成对社会舆论的宣传与监督,确保管理工作与监督工作之间的协调性,确保各项工作开展的秩序性与良好性,使各方主动参与自然保护区的各项工作。
2.资源适度可持续利用
自然保护区内的资源非常丰富,很多自然保护区在建立之前是当地居民的主要生活来源,被国家划为保护区后,在做好保护管理工作的同时,要以人为本,推行可持续利用的发展模式,不能完全忽视当地居民的需求。因此,一方面要为当地居民找到其他适合的谋生方式,降低其对自然保护区内资源的过度依赖;另一方面要在当地加大宣传,就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性进行深入地宣传,让林区的可持续发展真正深入当地居民的心中,在对自然资源进行保护时,可以将其与周边的社区实行共同管理,实现在保护的基础上可持续利用,尽量减小由于建立自然保护区后而给农民造成的经济损失。
3.力争各方面的支持
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顺利进行,需要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资金的引入。中央逐渐增加对该工作的资金投入,同时地方政府也应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规划和预算,积极与社会各界建立联系,令其为环境保护工作贡献一份力量,在资金上给予帮助。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国内外捐助和保护区自筹相结合的资金筹集形式,保证环境保护工作有足够的资金支撑。除此之外,还要加强保护区周边的建设,以经济发展为主,让自然保护区不再是一个单独的系统,而是和周边环境紧紧相连,并通过周边经济的建设和发展,为保护区管理工作提供丰富资金及人才支持。可以说自然保护区和周边的环境是同荣共损的关系,只有两者充分融合,建立良好的经济和生态合作关系,才能在科研试验和旅游等行业建设中实现资源、利益共享,让保护区周边的人民群众,从开始的破坏者,变为维护者和监督者,将保护生态环境与经济效益结合,促使人们主动保护环境,借此降低人为因素带来的生态破坏,为生态系统的稳定做贡献。
四、结语
综上所述,自然保护区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良好进行,对人们生活和工作具有促进作用,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但能满足人们对高质量生活的需求,还提升幸福指数。现在,我国已经高度重视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并在各个环节中采取新政策、新技术,加大资金的投入和各界人士支持等,优化环境保护措施,结合实际情况,运用科学的技术手段,提升环境保护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 张勇辉,刘肖琴.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研究[J].江西农业,2018(24):93.
[2] 董亚峰.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的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29):95-96.
[3] 于慧超.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策略[J].乡村科技,2018(26):120+122.
[4] 史艳茹.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初探[J].林业勘查设计,2017(03):65-66.
[5] 杨慧霞.加强林业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保护的对策[J].江西农业,2017(0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