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彤
从2017年以后我国对金融领域存在的风险愈发重视,并实施了一系列的事项用以强化对金融风险领域的监管。党的十九大报告、17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大型会议均强调了金融领域风险防控的重要性,国家审计作为独立的第三方,有责任发挥其在金融领域的监管作用。尽管我国设立了银监会作为外部监督,但国家审计发挥的作用仍不可替代。国家审计在对金融领域进行审计时,不但可以在审计实施的过程中发现金融领域存在的制度不完善问题、制度执行不到位等问题,还能在审计的过程里对这些问题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同时,审计还能发挥其预警功能,通过一些事项预知可能存在的风险,提前进行预防,审计实施的过程中,对于发现的一些较为严重的的问题可以进行公示,从而引起社会监督。
金融领域的机构主要包含四类:银行、保险、信托、证券。在金融领域的机构中,大部分为政府参与投资,因此在管理不当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及金融危机。根据金融领域中存在风险可能波及的范围大小又可以分为三类:宏观金融风险、中观金融风险、微观金融风险。其中宏观金融风险很容易引发金融危机,对国家安全造成危害。国家审计主要是以微观审计监督为基础,重点从宏观审计监督方面出发,国家审计作为外部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我国的金融领域稳定、防范金融风险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国家审计发挥防范金融风险作用的基础
我国的审计系统由三个部分组成:内部审计、社会审计和国家审计,其中国家审计位于主导地位,对于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有着指导作用,国家审计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在审计的过程中不受其他因素干扰,发表的意见更加客观具有参考价值,同时我国法律还赋予了国家审计发表的审计意见具有公正性权威性及强制性,可以对金融机构所有的业务进行监督的同时还能对银监会的履职情况进行再监督,保证宏观经济监督职能的整体发挥,从而有效抵御和防范金融领域存在的风险。由于我国发展进入市场经济时代的时间还不长,金融领域中的机构很大一部分属于政府参与投资,其管理不善很容易引发国有资产流失,国家审计对这些机构进行审计监督,可以避免國有资产的流失,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同时,在审计的过程中能不断地促进我国相关体制的完善,使我国的金融体系更加健全,加强风险抵御和防范的能力。
二、国家审计在防范金融风险领域中的作用
(一)国家审计防范非标准化债券资产领域金融风险。随着金融领域“创新”业务不断增加,非标准化债权资产领域乱象丛生,已成为金融领域上的重大风险隐患。因此,国家审计将非标准化资产领域的风险列为了重点关注对象。
1.非标准化债券资产领域存在的风险。非标准化债权资产主要是指未在银行间市场及证券交易所市场交易的债权性资产,其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从非标资产平稳发展时期到信托贷款委托贷款形式非标资产的大发展阶段再到资管计划形式非标资产快速崛起时期,非标资产的投资乱象愈发严重,直到监管部门开始从严监管,非标准化债权资产领域的情况开始好转。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负债端主要为银行理财、信托计划以及各类资管计划等影子银行系统,其资产来源主要是依靠房地产、政府融资平台以及部分限制业行业的资产,同时还有部分底层资产部分为银行的不良资产。金融机构往往通过关联方交易、多层嵌套、层层加杠杆的方式来达到隐匿银行的不良资产、投向了高风险领域和加大了交叉性金融产品风险。其结果导致显性金融风险隐性化,在不易察觉的情况下使风险逐渐向外扩散,从单一的金融机构个体扩散至多个金融机构个体甚至于整个金融领域,从而引发金融危机。
2.国家审计在非标准化债券资产领域的作为。因已登记的交易平台及交易和信息共享制度推动了各类非标资产的互通互联,制度的完善增加了非标资产信息透明度,国家审计机关在进行审计时可以全面完整掌握投资非标资产的资金来源,以及有效追踪非标资产的最终投向,有效地抑制了非标准债券资产的乱投资现象;同时国家审计督促了金融监管部门完善各类非标债权相关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为金融监管部门实现高效监管和大数据审计夯实基础;金融机构在审计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了非标资产信息披露制度以提高非标资产透明度,健全了非标资产的流转制度,有效地防止了风险的传播和扩散,保持了制度和监管的统一,有效地防止了监管套利行为。同时,审计机关会根据前述金融机构为非标准化债权融资的原因为切入点,针对金融机构追求超额收益、规避信贷制度管制、规避行业限制等动机,并结合非标资产具体融资形式,调取相关融资项目的投资指令、尽职调查报告、财务报表、资金流向、资金具体使用情况等资料,锁定非标资产的投向和评估相关的风险,规范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
(二)国家审计防范影子银行系统金融风险。自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全世界都开始注意到了影子银行的存在。中国影子银行在宽松的流动性和信用扩张的背景下迅猛发展,其内部可能引发的金融领域相关风险引起了我国外部监督机制及学术领域的广泛关注。影子银行所潜在的风险点被列入了我国的重大金融领域风险之一。完善对影子银行相关的监管制度是政府重点工作之一,银监会表明会对影子银行进行宏观审慎管理和拆解“影子银行”风险。
1.影子银行系统存在的金融风险。影子银行是指从事信贷业务但没有受到与商业银行同等程度监管可能会引起金融领域风险以及监管套利行为的中介机构。中国影子银行产生动机是监管套利,其目的是为了追求超额收益、规避信贷规模管制、降低资本消耗、少计提拨备和投向“两高一剩”等限制性行业。影子银行涉及的信用中介不但包含证券、保险、信托,还涉及一些金融机构子公司、不具备资质的财务公司。
影子银行所谓的信用转化是利用金融工具将部分信用风险转移到其他金融机构,或为其他机构提供隐性担保,使整个金融领域的系统性风险水平显著上升。影子银行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期限错配、流动性转换、高杠杆和信用转换,这四个部分都很容易将风险扩散出去,从而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以及部分限制性行业强劲的资金需要,造成了整个社会信用的扩张。房地产行业久盛不衰的高额利润,地方政府隐性担保背景下融资平台稳定的收益,以及限制性行业高风险下的高收益,助长了这些领域信用的扩张,当传统的银行信贷受到资本约束、拨备压力和行业投向限制的时候,信托贷款、委托贷款、各种资管计划收益权(受益权)等形式的影子银行便应运而生,成为企业融资的重要资金来源。目前而言,中国影子银行理财产品估值系统不规范,资产价值不公允,影子银行系统在募集资金时,在开放、滚动发行和清算的时候对外基本都不按照公允价值进行估值,而是常采用分离定价。同时影子银行的产品结构设计较为复杂,而且透明度非常低,对外部披露的信息较少,难以被监管。影子银行的资本金并没有商业银行那样充裕,其经营的过程中往往是利用杠杆举债经营,由于影子银行在不断地扩张其信贷业务,增长速度远远地超过了传统银行,这一状况非常令人担忧,所以缺乏对影子银行的监督管理制度,使在影子银行这一金融领域中存在较大的金融风险。
2.国家审计在影子银行领域的作为。影子银行具有重大的风险隐患已经引起了整个社会关注,而影子银行之所以发展速度如此之快,离不开我国尚不完善的体制机制和制度,国家审计机关应该在实施审计的过程中推动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实行平等准入制,将未持牌从事影子银行业务的机构和持牌金融机构创办子公司从事影子银行业务的行为,全都纳入管理和规范范围之内。审计机关应根据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给出审计建议,督促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制定补充完善监督管理制度,以便对影子银行进行有效地监督管理,防止其利用管理中存在的漏洞游离于监管之外,为全面准确掌握影子银行规模和风险敞口奠定良好的基础。2018年4月我国已出台了资管新规,对金融领域的机构的监督管理做出了进一步的规范,完善的统计制度有利于更好地实现穿透式监管、打破刚性兑付和防范风险。不完善的估值方法是影子银行进行刚性兑付的技术前提,因此国家审计机关在实施审计的的过程中重点关注了影子银行估值体系,确保其估计科学合理,防止金融机构利用估值系统实现刚性兑付,有效的防范了金融风险。同时,审计机关加强了对影子银行通道业务的审计,防止了资金空转。
国家审计在我国抵御和防范金融领域风险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对金融领域机构进行审计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完善金融领域的监管制度中存在的漏洞,有效的对金融领域可能存在的风险起到了抵御和防范作用。
(作者单位:新疆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