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翠碧
“大数据”的概念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出现,起源于欧美国家。它是由数量巨大、结构复杂和类型众多的数据构成的数据集合,是基于云计算和物联网的数据处理与应用模式,具有数量大、类型多、速度快和质量高的特点。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9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深化大数据的研发应用,壮大数字经济,并加快在各行业各领域推进“互联网+”。 这是大数据第六次被写入到我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由此可见,大数据时代的应用已经步入到黄金时期,对我国的各个行业和领域已经产生着重要影响。高校作为社会文明的推动者和促进者,必将迎来这一潮流与挑战,进入到“数据治校”的时代。
大学城(University Town)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它通常指的是由于大学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规模不断扩大,或者几所大学聚集在一起而逐渐形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高校集聚地城镇。它形成于欧洲,发展于英美等高等教育发达国家。由于大学城是大学的集合体,涉及到人员构成复杂,学校规模大、对外开放性等特点,所以大学城高校中的突发事件种类多样,有学校管理类,公共卫生类、治安案件类、意外灾难事故类、网络安全事件类、重大政治事件类,而且它们在大学城校际间相互感染和传递,呈现逐年迅速、频繁之态势。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为高校应急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发展前景。它不仅为高校应急管理提供了可测量和可视化的应急管理系統和工具,而且还提升了高校应急决策的质量和效率,为高校应对突发事件提供了更多的应用价值。
一、大学城高校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
从2003年云南大学“马加爵杀人案”事件开始,到2006年广州中医药大学食物中毒案,2013年复旦大学林森浩投案毒,以及2014年中国矿业大学张誉坤溺水案,再到2018年武汉大学大四学生坠楼等,中国高校应急管理突发事件接二连三,层出不穷。虽然现代化的应急管理体系已初步形成,但是从近些年的一些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工作来看,它仍然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1.“数据小农”意识造成数据不完备。“数据小农”意识即缺乏大数据思维,它是大学城高校应急决策管理中面临的主要挑战。互联网和手机是大数据的重要来源。2019年2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该报告显示,截至 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 8.29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 59.6%,半数中国人已接入互联网;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 8.17 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3%。而且,我国网民以中青年群体为主,10-39岁群体占整体网民的 67.8%,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26.8%。如今高校中的大学生都是95后,年龄都在20至29岁之间,这恰好说明高校的大学生是网民的主力军,是网络大数据的主要制造者,中国高校可供挖掘和收集的数据来源并不缺乏。但是大多数高校决策者依靠的是“拍脑袋”主观决策方式,大概重于精准,因果关系重于相关关系,应对重于预测,缺乏用数据发言,用数据说话的意识。
2.缺乏常设性的综合性应急管理机构。综合性应急管理机构是大学城整个防范工作的核心。当前大学城中大多数的高校都没有建立起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部门,没有固定的应急管理工作小组,应急管理人员和部门都是临时组织的,松散型的,缺乏长期效应。每次当突发事件发生之后,一般都是由高校的分管领导临时牵头负责,组成应急小组,听学校领导者的指挥调动,而不是依靠科学成熟的应急管理平台,当事件结束后,临时小组就随之解散。大学城各高校的应急管理工作不仅要求学校领导带头,还要求当地政府的支持,学校各部门联合起来,必要的时候还需要学校的老师进行合作,但是各高校受制于资金等方面原因,应急管理参与主体比较单一,常设性的综合应急管理协调机构不能进行内外协调和部门联合,最终使临时应急小组应变能力不足,不能发挥部门之间的相互合作整体能力,进而不能处理整个大学城高校的突发事件。
3.预警预测能力欠缺产生无效措施。预测是大数据的核心。大数据之所以可以对将要发生的事件进行预测,关键是对相关关系的把握程度。中国大学城高校缺乏对未来突发事件的预警预测能力,关键就在于高校对过去和现在的数据,这方面的数据和另一方面数据没能进行科学的、有效的相关关系分析,或者是对两者相关关系的分析程度不够。例如在2018年武汉大学的跳楼案中,一名叫王雪明的大四学生在毕业论文答辩当天坠楼。在校就读期间,学校就发现该学生有过异常行为,存在心理方面问题,但是学校并没有对该同学在校情况的行为进行重视,没有进行数据关联度的思考和挖掘,从而使其事态扩大。如果学校对过去和现在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不仅能增强应急管理体系的效能,更能避免上述悲剧故事的发生。
二、构建基于大数据的大学城高校应急管理系统所需的改革措施
1.树立大数据理性思维意识,重构应急决策系统。俗话说:“思路决定出路”。在大数据时代,是否具备大数据理性思维是各高校比拼的核心。高校的应急决策者必须要用大数据理性思维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成为一个大数据主义者。首先,中国大学城大多数高校在以前或现在处理突发事件的是一种传统的应急管理流程,即出现问题之后,应急决策者进行逻辑分析,然后找到因果关系,最后得出应急的解决方案,它是一种“亡羊补牢”的模式。然而,在大数据时代,各高校应急管理者必须树立大数据思维意识,突发事件发生之前进行数据的收集,进行量化分析,找出数据间的相关关系,提出优化方案的“未雨绸缪”的模式。之后,大学城高校在面对错综复杂、变化多端的应急管理情形下,应急决策系统要实现预警和突发事件动态分析能力,必须以大量的真实数据作为基础才能进行有效地发挥。所以作为高校应急管理者来说,必须要拥有大量的数据(信息),而不是小样本数据;要拥抱数据的杂乱,而不再追求数据的精确;要关注数据间的相关性,而不再捉摸数据间的因果关系。这样,变数据负担为数据红利,充分利用大数据来提升应急决策的效率和效果,重构具有高度预见性和科学性的高校应急管理决策系统。
2.构建大数据为基础的综合性应急管理中心。综合性应急管理中心是处理突发事件的常设机构,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大学城高校应按照事前控制、事中处置、事后评估的原则,建立一个以指挥协调系统为核心,以决策辅助系统、教育宣传系统、组织实施系统、后勤保障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和事后恢复系统等为支撑的立体应急管理中心。首先,市委领导部署应急管理工作。大学城高校应该在所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市委市政府的常务会议或者专题会议研究,决定和部署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其次,在管委会设立应急管理办公室。为了统一领导和指挥大学城高校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在大学城管理委员会设立一个应急管理办公室,作为处理突发事件的常设机构,进行突发事件紧急信息的收集和汇总,并按照要求向市委市政府报告,同时指导大学城各高校突发事件的应急信息平台建设,修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协调突发事件的预防和预警,起到运转枢纽的作用。再其次,设立各高校应急管理中心。根据应急处置工作需要,在各学校的保卫办公室设置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科。为了提高突发事件处理的效率,应该在各高校建立一套常设的机构和人员,组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构,负责应急管理的日常工作,防范和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心的负责人由各高校分管保卫工作的副校长担任,必要时由校长担任,负责指挥工作,召开紧急会议,指定发言人对外发言。
3.运用联机分析处理技术进行实时监控和主动干预。联机分析处理(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 OLAP)技术是关系数据库之父E.F.Codd在1993年提出。它是一种多维数据集结构,访问业务数据源经过聚合和组织整理后的数据。联机分析处理(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 OLAP)是在联机事务处理系统(On-Line Transaction Processing OLTP)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OLTP是对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的应用,主要是处理日常的和基本的事务,在分析处理数据方面存在欠缺之处,所以人们尝试着对OLTP中的数据进行再加工,形成一个综合、全面、更好的决策支持系统,即OLAP。运用联机分析处理(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 OLAP)技术可以使高校的决策者灵活、快速地在数据库中进行数据查询,找到他们相关关系的数据和资料,从而准确地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主动干预。
以美国新泽西州肯恩大学学生辍学监测系统为例,为了防止学生辍学,提高继续学习率,针对大一年级和大二年级学生的高辍学率现象,该校的相关部门在每学期的注册期间,都会严密监测学生注册情况,尤其对大一年级的新生在第二学期的注册情况进行了解和关注,将迟迟未注册的学生的名单搜索出来,然后通过向下钻取(Drill Down)的方法对这些学生进行深入的调查,查看他们的家庭情况,了解他们的基本资料,然后查看他们的选课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成绩,最后还对这些学生的人际交往情况进行了解,对那些辍学可能性较大的学生采取及时的措施,并且鼓励他们注册并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在我国虽然也有小部分高校建立了较完善的信息管理与决策系统,能够运用相关方法去监测和分析处理学校相关事件。但是仍然有大部分的高校都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信息管理和决策系统。在大数据时代,各高校运用联机处理技术对学校的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测和监控,然后对数据进行关联度分析,就能及时有效的发现问题,从而进行主动干预,提高学校的预警和预测能力。
大数据应用于当前中国大学城高校应急管理,不仅是一種时代机遇,更是一种全新的挑战。如何建立高校应急管理数据库,从海量数据中去采集、存储、分析和整理数据,从而获取数据的有用价值和运用数据的相关技术是最为关键的。大数据也是高校应急管理的一个新的战略制高点,我们必须通过有效的应急管理研究,用数据来推动中国大学城高校应急管理创新。[基金项目:校级项目“大数据时代的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与风险治理研究”(14QN03)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重庆三峡学院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