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昕
【女性养生,以肝为先】
补血养肝是女性一生的课题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传染科主任医师卢秉久说,女性有经、带、胎、产等特殊的生理活动,一生以血为重。比如,每个月行经耗血、妊娠血聚养胎、分娩出血等都与血关系密切。如果血液亏虚或者是气血瘀滞,这样的女性就会比较羸弱,说话底气不足,给人一种死气沉沉的感觉,甚至还有可能出现月经不调、不孕等诸多问题。
根据中医理论,肝就是我们身体中的血库。当身体有需求时,血会从血库中循行出来,以维持脏腑正常的生理活动,当脏腑需求得到了满足,多余的血液又会回到肝里面进行贮存。肝中所贮存的血液一方面是其他脏腑生理活动的物质储备,另一方面也是肝自身生理功能的营养物质。可见,一方面,血液的强弱决定了肝生理功能是否正常,另一方面,肝的生理状况也会影响到血液的生成、贮存和循行,进而影响女性身体状况。所以,对于女性来讲,补血养肝是非常重要的。
想要颜值高,先得养好肝
肝藏血,血养筋,所以,筋是肝的精气所聚。如果肝血充足,则筋脉得以滋养,筋健力强,四肢关节灵活、屈伸自如,就会给人以健美之感;如果肝血不足,筋失所养,轻则关节屈伸不利,重则四肢麻木、筋脉拘急,甚至手足抽搐震颤等,自然有失健美。
肝开窍于目,其华在爪。《黄帝内经》认为,五脏六腑的精气皆注于目,因此,目与五脏六腑都有内在联系,但肝与目的关系更为密切。目只有得到肝血的充分滋养,才能水汪汪,脉脉含情又盈盈含露。
此外,肝血的盛衰,可以影响到爪甲的荣枯。肝血充足,则爪甲坚韧明亮,红润光泽。如果肝血不足,则爪甲软薄,枯而色夭,甚至变形脆裂。
所以,一旦肝脏功能出现病理变化,便会在许多方面影响人体的美感,女性要想颜值高,一定要养护好自己的肝脏,这样才能时刻保持美丽的面容,优雅的姿态,健康的身心。
肝郁气滞,诸多疾病找上门
中医认为,“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卢秉久讲解说,肝脏就好比人体中的将军,他要做出谋虑,派遣军队去该去的地方。我们知道将军的性格一定是沉稳从容、直率果决的,不喜欢被约束压制,这也就是我们说的“肝喜条达而恶抑郁”。当一个人情绪压抑、过分焦虑时,就仿佛把将军关押在囚笼中一样,自然而然它的条达之性无法伸展,就成了病理状态下的肝气郁结症。女性多情感丰富,多愁善感,当面对各种纷扰琐事或家庭矛盾时,比男性更易发火、生闷气、忧伤等,容易出现肝气郁结、气血失和,进而引发一系列女性疾病,比如乳腺结节、子宫肌瘤、甲状腺结节等。
也许有人会问:乳腺结节、子宫肌瘤、甲状腺结节属于不同种类的疾病,怎么都和肝郁气滞有关呢?事实上,这三个疾病的病位都在肝经循行之处。肝经起于足大拇指,从下往上绕阴部再到小腹(子宫),再经过胸部乳房,再到脖子甲状腺。可以做这样一个比喻,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子宫肌瘤相当于肝经上面结出的歪瓜。当这个歪瓜结在喉结上时,就是甲状腺结节;结在乳腺上时,就是乳腺结节;结在子宫上时,就是子宫肌瘤。因此,在中医看来,这三者病因病机相同,治疗原则也是异病同治,都属肝郁,兼有因虚而致病。
小链接>>
快速自查:你肝郁了吗?
以下是肝气郁结的常见表现,如果你符合其中一条,很可能就是肝郁了:
1.心情抑郁或烦躁易怒。该症状是最常见的,表现为情绪低落,总是唉声叹气,或者烦躁易怒,影响到日常的生活和工作。
2.肝经循行部位胀闷疼痛等。肝经循行经过小腹、胸胁、喉咽、头顶等部位,肝气郁结会有小腹疼痛、乳房胀痛、胁肋疼痛、头痛等表现。
3.颈部、咽喉部的病变。肝经循行经过咽喉,肝气郁结于此,人就会出现咽喉部有异物感,吞不下、咳不出,中医称之为“梅核气”。如果气机郁结日久,会进一步影响血和津液的正常运行,导致痰瘀留滞于颈部,出现颈部肿块等。
4.女性乳房及月经病变。通常会表现为乳房胀痛、结块,痛经或月经失调等。
5.消化系统病变。中医认为,肝与脾在生理与病理方面均有密切联系。长期肝气郁结,郁而化火,肝火太旺,势必会“木旺乘脾土”,导致消化功能异常,出现食欲下降、嗳气、腹胀、大便不成形甚至腹泻等。
【养肝护肝有门道】
精神调摄首当先
肝主升发阳气,喜条达疏泄,恶抑郁。要想肝气畅通,首要一条必须重视精神调养,注意心理卫生。如果事事斤斤计较,过于追求完美,看问题绝对化,或者思虑过度、日夜忧愁不解,势必会影响肝脏的疏泄功能,进而导致疾病滋生。可是,现实生活中,难免会有不开心、不如意之时,此时,我们该如何应对负面情绪的困扰呢?下面一些方法,可供大家采纳:
1.深呼吸。
当感觉自己被负面情绪包围的时候,深度呼吸可以帮你走出负面情绪的困扰。因为在深呼吸的时候,全身的血流速度加快,肌肉高度的松弛,人体会有很放松、舒适的感觉。
具体做法是:将双手放在腹部,闭上嘴和眼睛,用鼻缓慢地吸气,仔细体会腹部逐漸被吸入的气体充满的过程,想像自己的肚子是一个大气球,这个大气球正慢慢的被气体填满。当感觉腹部胀满后,停留几秒钟。随后张开嘴,慢慢呼出气体,直到腹部变平。整个过程切记一定要保持腹部的放松状态。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到腹部的起伏上。这个过程可以重复多次,有助于心情的平复。
2.按摩身上七大“撒气穴位”
角孙穴(位于头侧部,耳尖正上方发际处)、风池穴(位于后脑勺枕骨下方的两侧凹陷处)和太阳穴(位于头部侧面,眉梢和外眼角中间向后一横指的凹陷处)是头上的“撒气穴”。按压这些穴位能起到明目醒脑、舒缓疲劳和焦虑的养生保健作用。尤其是角孙穴,对于着急生气后两肋胀痛、乳房胀痛的人更有益。
膻中穴(位于两乳之间)和肩井穴(位于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是胸肩部的两个“撒气穴”。膻中穴有宁心神、除闷的养生作用。按摩时用大拇指腹稍用力揉压穴位,每次揉压5秒,休息3秒。生气时往下捋100下,可以顺气。用拳头敲打肩井穴可缓解颈疲劳,使大脑供血充足、治疗头痛。按摩肩井穴位还可以改善乳房胀痛、乳腺增生、乳腺炎。
太冲穴(位于足背,第1、第2跖骨间,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中)和足三里(位于腿膝盖骨外侧下方凹陷往下约4指宽处)是下肢的两个“撒气穴”。按摩太冲穴对爱发火和忧郁的人都有舒缓作用,尤其对高血压、头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等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养生功效。如果配合着按摩足三里,在舒肝理气的同时,还对便秘、腹泻和胃病等疾病有所改善。
早睡早起不熬夜
保持睡眠充足,对女性来说尤为重要。《黄帝内经》中讲“卧则血归于肝”,肝主藏血,肝功能正常发挥的前提是贮藏有足够的血量,好的睡眠可以养肝血。如果肝血不足,则肝功能会失常。
女性固有的经、孕、产、乳等生理活动,常常会消耗精血,因此,女性之体經常处于血虚的状态。虽然人体也有一定的自我修复措施,但如果长期熬夜、睡眠时间不足、睡眠质量不高,都会影响人体的修复,加重血虚的情况。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长期睡眠不好的女性脸色蜡黄、晦暗,痤疮满布、色斑严重。
一般来讲,适宜的入睡时间是晚上十点左右,最晚不要超过十一点。成人睡眠时长以6~8小时为宜,尽量保证四分之一左右的时间是处于深度睡眠。睡眠过浅、噩梦纷纭,属于低质睡眠。对于一些存在睡眠障碍的女性,如有入睡难、睡眠过浅、早醒等情况,以下方法可参考:
1.助眠代茶饮方:取百合、合欢花适量,用开水冲泡,代茶饮,可一日多次服用。
2.穴位按摩:可在睡前适当按摩神门穴(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三阴交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内踝尖上三寸,胫骨内侧缘后方),会起到很好的的助眠效果。
此外,晚餐不宜吃得过饱、过晚,睡前避免剧烈活动,晚间尽量少看手机、电子产品等,也是改善睡眠的办法。
饮食清淡不辛辣,多吃绿色食物
辣味可刺激食欲,有助于开胃。不过,饮食过于辛辣,且长期食用,容易化燥、化火,煎灼体内的津液。津血同源,津液的消耗进而影响到精血,引起精血不足。所以,对于容易处于血虚状态的女性来说,饮食宜清淡。
中医讲究“五色养五脏”,指的是不同颜色的食物能滋补不同的器官。即白润肺、红补心、黄健脾、黑补肾、绿养肝。绿色食物有利于肝气的循环和代谢,不仅如此,绿色食物还能够消除疲劳、舒缓肝郁。例如,菠菜、茼蒿、小油菜、香菜、丝瓜等,都是养肝护肝的理想食物。
食疗小方,补血养肝
卢秉久指出,血液想要顺利运行起来需要有推动力,这种推动力就是周身之气。气血不但相伴而行,而且也相伴而生,可以说气血是身体当中两个最亲密的伴侣。为此,养血和养气就不能割裂开来,而应气血兼顾,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补血养肝的问题。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道养肝滋补药膳——黄芪乌鸡汤,这道药膳集补血益气于一体,对女性大有裨益。
【制作步骤】准备黄芪50克,乌鸡1只,葱、姜、精盐各适量。将黄芪清洗干净,放入沸水锅中焯一下,捞出洗净,放入乌鸡腹中,放入砂锅,注入鸡清汤,放入料酒、盐、葱段、姜片,用小火炖至乌鸡肉烂入味即可。
【专家解读】黄芪为一味黄色、甘味,善于补中益气的中药。根据中医理论,黄色和甘味均入脾胃,可滋补脾胃,增强脾胃的生理功能。脾胃能促进气血化生,而肝藏血,所以,强脾胃就能达到补血养肝的效果。这是一种间接的补益法,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养肝法。乌鸡为一味黑色食材,而黑色入肾,肾又为先天之本,关乎生命的长度和生命质量的高低,两者结合,既可补气血、养肝血,又能补精填髓,尤其适合肝血不足、身体虚弱、免疫力低下的女性食用。
避免用眼过度
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目之所以具有视物功能,全依赖肝精、肝血的濡养和肝气的疏泄。过度用眼自然要耗损肝血,会出现眼睛干涩、视物不清等一系列症状。所以,要适度用眼,经常闭目休息,其实就是在养肝血。
此外,研究还发现,绿色、白色、浅蓝色有利于减轻肝病患者的心理紧张和对疾病的恐惧感。户外绿色的树荫草坪、风平浪静的湖水及幽雅的绿色环境,都能促进肝病患者康复。在办公桌上摆放一盆绿色植物,装修时选择淡雅的墙面颜色,甚至多穿淡绿色的衣服,都有助于养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