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成长的催化剂

2019-01-13 01:34方海东
新班主任 2019年12期
关键词:规则细节过程

方海东

浙江省中学德育特级教师、温州市第二中学教师,长期担任班主任。

曾获首届浙沪苏“长三角”教科研标兵、长三角首届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初中组第一名、浙江省优秀教师、浙江省优质课一等奖、浙江省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温州市名班主任、温州市优秀教师等荣誉。出版专著《细节成就优秀的教师》《守候阳光》《21世纪班主任工作案例精粹》等。

有一次外出讲课,课间,一位老师问我:“为什么我对孩子们说的话,他们总是不听呢?明明我说的是对的,明明我是在为他们着想。”她一脸无奈地看着我。这样的问题我听过太多次,这样的老师我也遇见过很多。只是我每次的分析,他们未必都能听进去。

那天,我决定反其道而行。我反问:“为什么他们要听你的?”

她一听,愣住了:“为什么不听我的呢?因为我是老师,我是为他们好呀!”

“可是,就因为你是老师,就因为你所谓的为他们好,他们就必须听你的吗?”

这位老师愣住了,嘴里念念有词,眼里充满了疑惑。我知道,如果我不是讲课老师,她可能已经拂袖而去了。但是,我的反问唤醒了她的思考,我的目的就基本达到了。我说:“学生听不听,取决于我们的观点他们是否能够理解,是否接受。我们说不说,只是取决于我们自己看到的现状,还有所谓的有用。双方站在不同的立场,他们怎么会如你所愿地接受你强加给他的观点呢?”

她若有所悟地追问:“那怎么说学生才能听呢?”

问题已经转变了。从为什么不听转移到怎么操作,这是思考问题的深入。我笑着说了两个字——活动。

把活动作为教育的载体,在教育过程中,基于成长品质设计某种活动,引导学生参与活动,体验过程,最后感悟结果。可是,怎么开展活动,怎么引导体验,怎么达成效果,怎么反思和提升,这是活动的4大要素。我们界定了3个环节:活动前期、过程和后期,从开始到结束紧密联系,各有重点。

活动前期:定位与设计,宏观识别活动源

活动从哪里来,怎么做活动,做什么样的活动,这是活动的前提。教育过程中的活动,是为了解决学生成长问题的活动。活动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设计的教育过程,前期需要做好活动定位与设计,这是对活动的宏观认识。

定位与设计,是活动前期的要求。定位,即明确问题行为背后学生缺失的品质。也就是说,要明白学生是因为缺失了哪些品质而导致这种问题行为的出现。设计,即基于问题的活动设计,根据学生思维过程合理设计活动过程,引导学生参与活动,获得感悟,形成品质。这二者是活动的起点,也是引导学生走向成长的具体过程。

譬如,当我们看到学生经常漏交作业,晨会站队随随便便,教室里的桌椅摆放得横七竖八的等问题行为,都会想到一个字——乱。

定位,就是要定位问题行为是源自缺失的哪种品质。作业漏交是不懂学习要求,晨会站队随便是不明白公开场合的集会规则,等等,这些问题行为有一个共同的关键词:规则。

设计,就是要设计培养品质的活动。通过上述问题行为,我们知道要培养的品质是规则意识,于是,我们对活动进行了分步设计:(1)解读规则,认清规则的内涵。规则是用一种外在的条约规范人的行为,这是自外而内的行为准则。(2)分解品质,规则意识的培养包括:规则的模仿、规则的运用、规则的构建、规则的创新。(3)设计活动,根据规则的层次设计相应的活动,制订活动过程和活动方案。

综上,我们可以认定,定位要有归纳、凝聚、梳理,归纳因素,凝聚品质,梳理顺序,这是发展的过程。设计要有层次、过程、个性,是从设计主题的分层、活动的过程、参与的个性等角度达成活动的效果,这是成长的过程。

活动过程:经历与体验,微观参与细节中

活动的核心在于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活动不会有太多教育痕迹,却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当我们把活动的教育价值和人的需要相互联系的时候,那就是成长。

经历与体验,是微观参与活动的过程,是主体参与活动过程的具体行为,以活动的细节为载体,探寻活动的价值。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经历并感触到活动中的教育价值。经历,是参与活动过程,并在过程中经历活动的全程。体验,是在活动过程中寻找活动教育价值的过程,我们的教育主要表现在这个部分。

譬如,在“规则”活动中,我们从“规则模仿—规则运用—规则构建—规则创新”4个角度设计活动。所以,我们的经历与体验也是从这4个方面入手。

经历,就是参与活动。在规则模仿中,我们设计了“解读青石”这个小活动,即看到“青石班”的优秀之处,懂得规则能成就一个集体。在规则运用中,在前期懂得了规则的基础上,我们通过活动来引导学生运用規则。让学生不仅看到规则,更看到规则的作用。在规则构建中,根据前面两个步骤的实践,我们做了“追光一日流程”,它规定了我们每天要做的事情,这是生活的规则。在规则创新中,我们等待学生的规则意识从被动转向主动,这是唤醒学生规则意识的过程。这个时候,学生只有看到班级的问题,并自主思考,才会出现创新的规则。这个环节的出现,也标志着规则品质的培养目的达成。

体验,就是明确活动目的之后,对于活动中教育价值的细节的感受。体验,分成“体”和“验”。体,是身体参与细节的感受;验,是思维的验证。二者是以思维的延伸,感受细节中的教育价值。在规则模仿的“解读青石”中,细节主要在于:正是因为规则的存在,才有了班级的优秀和个人的成长。规则运用中的细节在于:规则是有标准的,遵守规则就是遵守标准。在规则构建的“追光一日流程”中,细节在于:规则不仅仅是模仿和运用,还要构建属于班级和自己成长的规则。最后,规则创新的细节在于:我们站在以往的基础上,构建属于自己的规则。体验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关注规则品质形成的过程。

综上,经历建立在起点的认识,活动的过程,活动的结果基础上,体验建立在过程—结果—细节3个方面之上。这是从整体到细节的过程,也是寻找教育价值的过程。

活动后期:感悟与反思,概念化具体品质

活动后期并不如活动过程那么有意思,却是成长的核心。一个人的成长,归根到底是思维的成长,它建立在一个人的感悟和反思的基础上。对于成长来说,活动是动态的成长过程,感悟是静态的成长过程,正是在动静结合中,才能看到一个人的改变。如果定位是对品质的明确和清晰,那么感悟就是对品质的具体化。

感悟与反思,是在活动后期对于活动过程的认识。以教师引导的方式,运用感悟和反思,将具体的体验转化为品质,理性看待自己的成长过程。感悟,是正向思考自己在活动参与过程中的收获,看到自己的成长。反思,是反向思考自己在活动中的教训,看到问题行为背后的根源,为自己下一次的成长奠定基础。人的成长,不仅要有经验的延续,还应该有教训的避免,这就是成长的意义。

譬如,我们在“规则”的活动中,感悟和反思就是根据教师的问题引导,感悟活动中的教育价值,并形成自己的教育观点。

感悟,即当活动中的教育价值被理解的时候,学生会在这样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品质。在实践中,主要借助教师的问题引导和学生的参与,获得成长的品质。活动被分成4个步骤,分别是规则模仿、规则运用、规则构建、规则创新,不同的步骤有不同的核心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活动的教育价值,养成规则品质。在规则模仿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则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元素?这个问题是解构规则,让学生知道规则,并懂得規则的内涵。在规则运用中,看看不同场合下的规则,有什么共同点?这个问题让学生看到规则的形式虽然不同,但是规则的内在核心因素相同。在规则构建中,班级是我们的生活场,是否可以为它构建我们自己的规则?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规则,将规则从外在的影响转为内在的构建,这是对规则的直接理解,也是规则意识的初步形成。在规则创新中,如果你看到了班级中存在的问题,那么你能想到为它制订规则吗?以上,其实就是活动之后,通过教师引导,在学生需要的基础上,建立规则品质,这是对规则的概念化。

反思,就是针对活动中的细节,反向思考活动给人的成长带来的价值,包括失败的教训,我们需要做好哪个方面,我们下一次的弥补等。反思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人的思维的知情意行的发展过程。在规则模仿中,有各种对规则理解不到位的细节,我们要思考,这合理吗?通过这样的反问,引导学生对自己看到的规则进行反思,认清规则的内涵。在规则运用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行为,我们要思考究竟是哪一种行为影响了最后的效果?引导学生审视行为,看到影响规则的具体因素,在调整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在规则构建中,我们看到了同学们的规则意识,规则认同等,我们要换位思考,如果你是其他人,你会认同这个规则吗?引导大家遵循规则实践的第一要素:认同。这是规则意识培养的关键。在规则创新中,我们要看到学生在成长的规则品质,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做?这4个方面从对规则的了解、内涵、行动和反思,理性判断,目的就是培养人的规则品质。

综上,感悟是在活动过程中思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会如何”的过程,它是在活动的主要“线路”上,联系活动教育价值和人的需要的过程。反思是建立在活动的细节中,是从细节的“为什么成功,为什么失败,内涵是什么”等不同维度解读的过程,这是活动对于人的成长的真正作用。

责任编辑  何欣容

猜你喜欢
规则细节过程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让规则不规则
不如吃茶去
关注48个生活细节
细节取胜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二则
时尚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