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晶
【摘要】 目的:探究中医辨证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1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53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者作为对照组,53例给予中医辨证治疗者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NIHSS评分、Barthel评分在治疗后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显著;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与Barthe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给予中医辨证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症状。
【关键词】
中医辨证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
脑梗死在临床上比较常见,老年患者居多,且属于多发病。急性脑梗死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出现神经功能不可逆缺损,从而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1]。该病发病急,且发展迅速,严重威胁到患者的健康与生活质量。随着中医的不断发展,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取得较好的疗效[2],通过中医辨证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预后效果。在本次研究中,对106例患者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1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选时间为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将其分为两组,53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者作为对照组,53例给予中医辨证治疗者作为研究组。对照组中,男性与女性患者分別为29例、24例,年龄平均为(67.4±3.6)岁。研究组中,男性与女性患者分别为30例、23例,年龄平均为(68.2±3.9)岁。基础资料对比中,两组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需要给予250mL 0.9%的氯化钠溶液与120mg奥扎格雷治疗,给予静脉输注治疗,每天治疗1次。另外,给予100mL 0.9%的氯化钠溶液与30mg依达拉奉治疗,给予静脉输注治疗,每天治疗2次;或者给予250mL 0.9%的氯化钠溶液与0.75g胞二磷胆碱治疗,给予静脉输注治疗,每天治疗1次。另外,需要每天口服100mg阿司匹林治疗,连续治疗21d。
研究组给予中医辨证治疗,1)风痰阻络型患者14例(26.4%,14/53),主要表现为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语言障碍,偏身麻木,头晕,舌质较暗。主要治疗目的为化痰、平肝、通络、熄风。给予天麻钩藤饮治疗,药方包括:代赭石与钩藤各30g,僵蚕、大黄、天麻、苍术、半夏、桃仁、川牛膝、胆南星各10g。每天服用1剂,分早晚2次服用,连续治疗21d。2)痰热腑实型患者9例(17.0%,9/53),主要表现为半身不遂,语言轻微障碍,偏身麻木,口舌歪斜,头晕,痰多或者咳痰,腹胀,便秘,舌质暗红等。主要治疗目的为通腑化痰。采用星蒌承气汤治疗,药方包括:全栝蒌、胆南星、芒硝、生大黄各10g。每天服用1剂,分早晚2次服用,连续治疗21d。3)气虚血瘀型患者26例(49.1%,26/53),主要表现为半身不遂,语言障碍,口舌歪斜,口角流涎,出汗,气短,手脚肿胀,乏力等。主要治疗目的为活络、通经,活血益气。采用补阳怀五汤治疗,药方包括:黄芪30g,芍药、当归、地龙、桃仁、川芎、红花各10g。每天服用1剂,分早晚2次服用,连续治疗21d。4)阴虚风动型患者4例(7.5%,4/53),主要表现为半身不遂,语言障碍,头晕目眩,耳鸣,口苦咽干,易怒,心烦,舌质暗红等。主要治疗目的为滋阴补阳,通络,熄风等,给予镇肝熄风汤治疗,药方包括龙骨、代赭石、牡蛎各30g,龟板20g,麦芽、白芍各15g,茵陈、天冬、川楝子、牛膝、玄参各10g,甘草3g。每天服用1剂,分早晚2次服用,连续治疗21d。
1.3观察指标与疗效标准
需要采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并给予Barthel指数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自理能力越强。在疗效标准中,显效:患者症状均消失,神经功能得到显著改善,自理能力较强;有效:症状得到好转,神经功能与自理能力有所提升;无效:症状无改变。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数据,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与Barthel评分
两组患者NIHSS评分、Barthel评分在治疗后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显著;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与Barthe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研究组治疗显效32例,有效1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2%;对照组治疗显效23例,有效19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脑梗死的发生率较高,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病死率,且发生原因较多,主要临床症状为偏瘫、语言不清、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健康会造成较大影响[3]。急性脑梗死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需要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常规西药治疗主要给予溶解血栓、扩充血容量、降低颅内压、对微循环进行改善等方式治疗,以便对患者症状进行改善,促使阻塞血管的通畅[4]。中医辨证治疗,可以对患者进行分型处理,以便给予针对治疗方案干预,能够显著提高疗效[5]。在急性脑梗死中主要分为气虚血瘀型、风痰阻络型、痰热腑实型与阴虚风动型四种,根据不同类型制定出不同的治疗方案,以便有效地改善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给予中医辨证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 黎刚.急性脑梗死的治疗进展[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4(01):5354.
[2] 刘桂芳.急性脑梗死的治疗进展[J].中国民康医学,2014,26(04):9092.
[3] 潘阿莉.急性脑梗死的治疗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28):180181.
[4] 王晶,刘晶晶,刘金凤,等.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4,27(02):123124.
[5] 李晓红,郑玉敏,万里姝.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4,29(06):639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