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活”起来

2019-01-13 09:52彭向阳
祖国 2019年22期
关键词:高效课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摘要:小学生正处于天真烂漫的年龄,要想小学生的数学课堂精彩起来,高效起来,优质起来,就要抓住孩子的心理,引起他们的兴趣,要让他们觉得数学“有意思”“有搞手”,课堂才会丰富多彩,才会“活”起来。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作为师生活动的中心环节和基本的组织形式,是教师传道授业,释疑解惑,学生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和提高各种技能的主要途径。抓住了课堂教学,就抓住了教学的关键。

一、为什么小学数学课堂不“活”

一是教师“钻”得不深,学生课堂上“假活跃”。有的教师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要求,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了解不深悟得不透,特别是对《纲要》《标准》中基本理念和核心概念的理解停留在表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理论指导实践显得牵强附会。就比如近年来,我发现一个课堂现象,就是表面热热闹闹,其实空空荡荡。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与课改理念,有些教师就想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合作、交流,但是“度”又通常把握不好,于是乎,学生活跃是活跃,但是熙熙攘攘中学生的眼神是茫然的。课堂学习的漫无边际,带来的是孩子们对知识的一知半解,课堂高效自然谈不上了。

二是应试教育观念根深蒂固,重了结果淡了兴趣。一切为了考试,这在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观念中依然盛行。现在的父母对孩子的要求高,焦虑心理强,他们重视孩子的分数,甚至一味追求分数上的节节攀升。他们的这种心理也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社会及教育工作者对应试教育的追捧。教师的评价过于关注结果,对学生不同时期的努力程度和进步状况反而关注不够,长期以往,学生就容易陷入机械训练和机械求学的怪圈,哪里还说什么个性发展,哪里还谈什么创新思维,学生的数学兴趣也就难以培养和提起。

三是单纯备课不“备学生”,导致教与学不能有效互动。有的教师只关注教学的内容,不关注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基础和能力,对教材缺乏精选和整合,对教学体系缺乏探索和提炼,学生自然不喜欢这样的课堂教学,教师教得费力却并不讨好。

二、让小学数学课堂“活”起来的措施

第一,教师要让自己做足功课,备好课。这是根本,是基础。教师备课备得好,是实施数学高效课堂的重要前提。这就需要教师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教师要清楚学科教学目的、教材体系、结构、基本内容和教学法的基本要求,要熟练掌握教科书的内容,还要广泛有关参考书,精选材料来充实教学内容。除了备课本内容,还要备学生,明了班风情况,明了学生的思想状况、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等。同时,针对性地做好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设计,课堂只有45分钟,只有“精讲多练”,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才能让教学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佳的效果。

第二,教师要让教学方式活,有趣味。有个词叫做“童言无忌”,说的就是儿童天真无邪,讲话诚实,纵出不吉之言,亦无须见怪。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亦是如此,要保护孩子这种天性。他们敢说话,才敢提出疑问,才能意识和维护自己的学习主体地位,才能建立轻松愉快的民主课堂。给学生这种自由感,安全感,这样能消除他们的发言恐惧和紧张压抑感,能够促使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思维变得活跃,问题意识得到有力培养。教学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一些歌曲,民俗,社会现象,热点新闻,小游戏等都可以拿来充实我们的课堂。比如小学数学四年级解决鸡与兔同笼的问题,可以先教学生一首顺口溜:“鸡有两只脚,兔有四只脚。先数头和身。再按鸡分脚。”然后引入一道典型习题“鸡和兔共有100只,鸡的脚比兔的脚多80只,问鸡与兔各多少只?”除了用通常的“假设法”,也可以这么给学生分析:鸡的脚比兔的脚多80只,说明有40只鸡肯定是多的,剩下的60只里面就包含鸡和兔,并且剩下的鸡脚和兔腿肯定是一样的。又因为2只鸡的脚和1只兔子的脚相等,剩下的数量中鸡与兔的比例必然为2:1,则剩下的鸡为40只,兔为20只。综合起来,鸡共有80只,兔共有20只。也可以用小游戏,比如,在教小学生理解“整十数与一位数的算法”时,有个教师特意用一根根小木棍串起10个一串或5个一串的小灯笼,并插在一长木棒上。上课时,他指定一名男生扮演卖东西的老爷爷,那一个个小灯笼被想象成冰糖葫芦,然后他提问:有个卖冰糖葫芦的爷爷挑着糖葫芦到我们教室来,他的糖葫芦有的是10个小糖葫芦一串,有的是5个一串,我班有45个学生,至少要买几串糖葫芦才能每个同学都吃一个呢,怎么个买法呢?通过这样的实际问题创设情境,让鲜红可爱的冰糖葫芦成为大家讨论的对象,学生自然能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很有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只要老师课堂教学方式不拘泥于形式,又善于引导,不吝啬鼓励,学生觉得自己的发言是受欢迎的,他们的潜力很容易就被激活,他们就同样不会吝啬自己的疑问和看法。

第三,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动起手,喜欢学。别忘了,小学生本身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那么,让他们自己睁大眼睛,卷起袖子,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性认识,还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体积”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探索。学生提前可以准备学具——棱长3至5厘米的小正方体积木,先让学生自己去摆设,去计算。教师在一旁不停地引导、点拨,排成长方体的小正方体的排数、列数和层数的乘积与小正方体的个数有什么关系呢?学生通过计算观察,不难得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孩子自己总结出来的,就难以忘记,并且在这种互动当中数学兴趣也要浓厚一些了。还比如一年级数学“认识闹钟”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好闹钟道具,让学生观察,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在认识时针、分针,拨一个具体的时刻等学习活动中,发展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用几时和大约几时来表述生活中的时间问题,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第四,教师要追踪课后作业质量,加把火。数学学科,如果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也是不够的,把好课后作业质量关也是十分重要的。除了每小组有数学小组长,可以另挑选两个成绩优秀,细心又有责任感的学生担任数学作业课代表,一个主管作业检查,一个主管作业订正。作业课代表每天负责作业的收发,并且登记作业不合格的人的名单,课下或自习时督促学生订正。每个星期固定一天总结一周听写、背诵及作业的情况,对于过关好的同学,适当给予他们小小的物质奖励。对于过关不达标的,一方面留校辅导过关,另一方面要通知家长,通报学习情况。长期以往,学生课后数学作业也完成得好,温故而知新,数学成绩自然就会有提升。

第五,教师关心好学生也要关注后进生,不偏心。木桶效应大家都知道。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也可称为短板效应。任何一个组织,可能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即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对于一个团队如此,对于班级其实亦如是。一个班上的数学水平,并不仅仅看那几个成绩优秀的学生,还要看成绩不好的那部分孩子。教育应当有教无类。教师要多关心小学数學后进生,给他们树立信心,培养他们好的学习习惯。笔者认为一数学教师采取层次法教学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他把班上的学生分成ABCD四个组,A组成绩最好,知识基础最扎实;B组次之,功底一般;C组再次之,功底相对较弱;D组最差,学习能力极弱。平时注重因材施教,在课堂教学、作业要求、测验考试等几个教学步骤中分层考查。对于AB组,平时有意识注重基础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对于CD组,主要强化基础知识的训练,要求他们备好错题集,并要求AB组结对帮扶。教师对有进步的后进生及时鼓励,耐心指导,直到他们弄懂弄通。教师真诚地关怀学生,学生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乐其道,才能更好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

参考文献:

[1]张晓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J].学周刊,2019,(03):50-51.

[2]吴艳红.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0):80.

(作者简介:彭向阳,大专,一级教师(小高),单位:祁东县永昌街道黄土小学,研究方向:基础教育。)

猜你喜欢
高效课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