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艾玲
(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安徽 合肥 2300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组织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弥补了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的缺位问题,也部分地解决了公共产品不足带来的群众需求问题。随着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群众需求的提高和多样化,为了应对新发展带来的新挑战,又出现了大批的新型社会组织,这类社会组织既有传统社会组织的特征,又有其自身的独特性,深入研究新型社会组织的功能作用,剖析培育和发展新型社会组织的不足之处,进一步发挥新型社会组织的社会“稳定器”作用。
1.新型社会组织的概念。近年来,随着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又产生了一大批新型社会组织,这类社会组织既有传统社会组织公益性、自愿性、无偿性的特征,又有其不同之处。在组织结构上,新型社会组织更具有多样性、虚拟性、草根性,政府参与度更低,甚至有的和当前社会组织所要求的成立要件和组织形式不相符。如网络社团形式存在的天涯社区、微信群等既无办公场地也没有办公经费,组织结构也很松散,人员自由流动,难以符合政府部门要求的登记条件。但是这些社团往往是为实现某一任务而开展一些志愿活动,带有公益性、无偿性的特征,属于新型社会组织。
2.新型社会组织的类型。新型社会组织目前种类繁多,要研究新型社会组织的发展,必需把新型社会组织进行分类,再根据不同的类型制定不同的措施。当前根据新型社会组织的组织方式的不同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社会组织联盟。社会组织联盟是多个社会组织为了共同的目标或为了完成相同的任务而组织起来的,在实现目标和完成任务过程中进行资源共享、分工合作,目标任务完成后则各自为政,是一种比较松散的社会组织体。如安徽省六安市组织开展的“青春扶贫1+2”行动,就是由市爱联盟、市爱心车队、迎贺基金等社会组织共同组成,并已为当地的扶贫脱贫做出了重大贡献,被民政部作为社会组织扶贫典型在全国进行表彰。
(2)虚拟网络社团。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信息时代正式到来,大量的网民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或价值追求在网络上组成一定的群体,如世纪佳缘、各大网络社区、QQ群微信群等。当前,各地各类突发事件频繁发生的情况下,这些网络社团在组织志愿者进行援助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如地震中大量的人员在网络上自发组织起来赴震中援助。各种热点事件,随着网民的加入很快能够得到解决等。如在2011年,账号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负责收集网友在各地拍到的乞讨儿童的信息,并通知当地的媒体与公安部门,为解救被拐卖儿童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
(3)城乡社区社会组织。这类新型社会组织主要存在于城乡社区内,基本上基于社区需求和社区服务以及共同的兴趣爱好来开展活动,成员和活动场地都极其固定,如服务社区老年人的老年社区大学,解决放学后孩子没人管的问题而成立的“四点半课堂”,参加社区文艺活动的社区文艺队等。这些社区社会组织弥补上政府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角色缺位,也弥补了政府在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方面的供应不足问题。
(4)支持型社会组织。这类新型社会组织主要为解决一些初创的草根公益组织规模小、资金少、运行能力低等问题而成立的,同时也为其寻求政府部门的支持,又叫社会组织“孵化器”。这类社会组织专门为其他草根公益社会组织提供人力、物力和资源支持,减少风险,提高发展力。从发展模式上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民间主导型,典型的就是上海浦东公益组织发展中心(NPI,下称“恩派”)为主要代表。目前已孵化出雷励、新途、多背一公斤等30多家公益组织,每年可接纳20-30家公益组织进入孵化。恩派采取先孵化后注册,再竞标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另一类是政府主导性,如合肥市打造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园(做得比较好且典型的是滨湖世纪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园),已成立孵化多家社会组织,为社区居民提供多样化、专业化的服务。当然,政府主要选择那些社区群众需要的服务而政府又不能提供到位,企业也不愿意去做的一些公益性社会组织进行孵化。
这四类新型社会组织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他们之间有重叠、相互嵌入关系。
新型社会组织既有传统社会组织的固有特征,又有其自身的个性特征,这里主要分析它的独有的个性特征。
1.行政色彩淡化。与传统社会组织政府权力过度渗入不同,新型社会组织大都是自发形成的,更具有民间性、草根性。目前很多新型社会组织还游离于政府部门登记备案之外,缺乏政府部门的监管,基本上处于自治状态。这种情况一方面更好地发挥社会组织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内生动力,但是往往缺乏监管而出现了违法行为导致组织被取缔,这也是新型社会组织面临的风险。总之,新型社会组织基本上是因社会大众的需求而产生的,服务意识更浓。
2.内在联系松散。新型社会组织是为了某一目标或完成某一任务而组织起来的,如社会组织联盟,网络社团等,内部成员进出更加开放和自由,没有制度约束,稳定性较差,仅是核心成员比较固定。这种情况往往是为了某个目标组织起来,目标实现之后或任务完成后就会解散,管理起来也较麻烦。
3.信息技术要求较高。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型社会组织的形成呈现出网络化、数字化的新特征。如城市社区普遍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相应地城市社区社会组织也必须紧紧依靠这个信息平台,以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还有大量的虚拟网络社区,这一依赖性更强,成员的交流和组织目标的实现完全借助于网络和数字技术。
4.发展集中度高。当前新型社会组织主要从事振灾救济、环境保护、公益慈善等行业,而其他的领域参与度低。不仅如此,地区之间发展也不均衡,经济发展较好,人员受教育程度较高地方新型社会组织发展较好,数量也较多,反之亦然。同时在城乡之间发展也不均衡,城市具有先天的优势如信息技术的先进性、人员素质程度高等,新型社会组织发展比农村更加多元、更加规范。
新型社会组织是适应于我国经济社会、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而出现的社会组织,发挥的积极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但是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一系列障碍和困境,主要在制度规范、内部治理、资源短缺、专业人才缺乏等方面还存在问题,需要政府加以引导。
我国对社会组织的监管主要通过登记备案来实现的,采取的是“归口登记、双重负责、分级管理”的社会管理体制,社会组织在民政部门登记备案须征得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初审同意才行,但是现阶段大量的虚拟社会组织、民间社会组织因为找不到主管单位无法登记注册,不能获得合法身份,也就很难得到支持和发展,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没有取得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新型社会组织,也就没有合法的身份、户头和账户,在申请一些项目时面临很多限制,很难与其他部门共享资源,缺乏竞争力。
当前我国大多数新型社会组织内部结构涣散,像一些网络社团,人员进出比较开放,组织内部很难形成严格的管理体系,更谈不上科学的管理制度了;即便有的新型社会组织制定了一系列制度,但由于执行力低往往成了一种形式,很多新型社会组织缺乏稳定性,使得新型社会组织运营效力低下。同时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使得新型社会组织的自律意识普遍较差,带来诸多问题,实际运行中困难较多。
首先,新型社会组织缺乏经费是一个普遍的问题。目前我国社会组织的经费主要来自于财政支持、社会捐赠、基金会等机构的赞助和一些服务性收入。对于新型社会组织而言,由于身份上的瑕疵,政府的资金支持非常有限,来自于社会的各类捐赠也较有限,服务性收入较少,普遍面临运转的资金困境。其次,新型社会组织还面临办公场所、办公设备等一些硬件设施的制约。外部资源的不足成为培育和发展新型社会组织的严重障碍。
新型社会组织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缺少专业人才。因为新型社会组织在管理上与一般经济组织一样,但由于它的公益性、草根性、复杂性单靠志愿者无法解决管理问题。当前,在新型社会组织的人才队伍中,专业人才的比例仍然普遍偏低,主要组成人员仍是志愿者。而志愿者基本上都是兼职的,来自于各行各业,不仅流动性大,限制了新型社会组织的发展潜力。据统计,大学社工毕业的人员只有不到五分之一进入新型社会组织,这与当前新型社会组织专业人员身份难获得社会认同,待遇低下有直接的关系,严重影响了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的发挥。一个组织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人才,人才的缺乏很难使组织发展持续。同时在有的新型社会组织内部,组织创建者由于能力和经验丰富,得到下属人员的认同,但也导致创建者个人作用大,组织其他成员缺乏参与内部管理的机会和动力,因此组织的发展与创建者个人能力的高低有着极大的关系。这种情况影响新型社会组织的发展壮大,容易形成创建者对于组织财务、人事、日常工作的个人专管模式,而将绝大多数组织成员排除在组织的决策管理之外,缺乏民主决策。
培育和发展新型社会组织是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也是符合党的十九大提出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的要求,对打造共享共建共治的社会治理格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社会组织因其身份限制导致长期以来社会的认同度低,尤其是新出现的社会组织往往因缺乏政府部门的管理而出现的违法违规的问题,带给民众负面印象,如世纪佳缘网就因为某些专门以骗钱为目的进行交友最终不断遭到网民投诉,负面效果明显,本来是为了解决公众需求变成了人人喊打的骗子网站,极大地影响了此类新型社会组织的社会公众认同。因此要加强宣传,充分利用和发挥各类媒体的作用,向社会公众宣传共享共治共建的治理理念,宣传社会组织在政府和市场外发挥的第三方治理的作用,提高整个社会对社会组织的关注度和影响力。积极宣传社会组织在基层治理的优秀案例,营造良好的社会支持环境,提高民众的自治能力和自主服务的意识,对新型社会组织的违法事件坚决打击,促进优秀社会组织健康发展。
在培育和发展新型社会组织过程中,政府的作用不可或缺,通过政策扶持,提高新型社会组织的成活率。政府通过简政放权,进一步推广备案制,给予新型社会组织合法的身份,如对一些明显是做公益的社会组织,可以实行预注册或备案制,让其发展壮大。同时根据不同类型的新型社会组织,要加以甄别,制定不同的管理措施。针对网络上的虚拟社区、QQ群、微信群等,只要没有违法的行为,让其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对一些刚成立的公益性组织,政府从财政上给予资金,在税收上给予优惠等政策扶持。
当前情况下,相当数量的新型社会组织没有在民政部门进行登记,政府部门对其无法进行监管。探索在新型社会组织内部加强党建工作,实现党建带动社建,也可以实现对新型社会组织的间接管理。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也强调:“要加大在中介机构、协会、学会以及各类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力度”。但是目前在一些流动性较强的社会组织或为了一个目标暂时成立的社会组织内部组建党组织是比较困难,可以探索与其他党组织进行联建的方式,具体可以参考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思路,从而提高政府对新型社会组织的管理效力。
加强对新型社会组织的人才培养,通过提高社工人员的待遇,不仅包括工资薪酬,还包括身份的认同,在职称认定、工作招聘中给志愿者一定的优待政策,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队伍到新型社会组织中来。同时要加大对现有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可以通过定期培训的方式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这样才能提高社会组织的专业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才能提高社会组织的竞争力。
新型社会组织可以通过项目化运作模式,承接政府部门购买的公共服务产品,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公共服务运行机制,提高公众对政府公共服务的满意度。同时通过政府出钱购买,社会组织承接服务内容也是目前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的主要方式,也可以破解社会组织面临的资金难题。对新型社会组织来说,对于在工商部门登记的社会组织可以参与到政府购买服务中来;有的没有登记注册,很难成为政府合作的对象,可以采取先服务、再购买的方式 ,经过专家鉴定、评估符合社会需要的,政府再进行购买或者给予奖励。还可以通过挂靠其他正式登记的社会组织来间接获得政府购服务。解决新型社会组织资金难题,提高新型社会组织的运行能力。
当前新型社会组织数量多、涉及范围广,呈现良莠不齐的状态。可以通过对新型社会组织开展评估,实行优胜劣汰,规范其发展。通过对新型社会组织的性质进行评估,对新型社会组织是否具有公益性、非营利性等进行评估鉴别,如果经评估鉴别不具备公益性、非营利性应排除在社会组织范围之外。还可以通过对新型社会组织进行等级评估,不同的等级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政府在经费支持上也可以根据不同的等级给予不同的奖励政策,从而提高新型社会组织发挥自身的作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