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仙文庙建筑特征及保护利用研究

2019-01-13 00:32薛玉辉
魅力中国 2019年31期
关键词:文庙建筑

薛玉辉

(剑阁县文物保护管理所,四川 剑阁 628300)

文庙亦称为孔庙、夫子庙等,最初是用以办学为宗旨的将学习儒家经典的学校与祭祀孔子的礼制性“庙”宇相结合的国家行政教育场所和祭孔场所。在其两千多年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因文庙而设立学校或因学校设立文庙的制度,使得文庙这一建筑的内涵不断丰富,并成为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根脉。金仙文庙地处金仙场镇文庙街,始建于元初,明、清及民国初期复修,整体呈四合院布局,建筑群布局合理,比例协调,用料精细,雕刻之精,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在功能上,金仙文庙除继承了历史时期“庙学合一”宣扬教化、治安管理、女子学校的场所外,在抗战时期成为红四方面军的政府所在地及军政部等驻剑阁,在文庙设立金仙县苏维埃政府在剑阁的政府所在地及军政部等,极大地丰富了历史文化内涵。

一、金仙文庙历史沿革

金仙文庙,在清雍政剑州志仅载金仙山、金仙寺等。始建于元初,明、清及民国初期复修,坐南朝北,现存建筑为民国八年重建,占地面积94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40平方米。

(一)“四建”得始终

根据金仙文庙残碑中记载及相关文献资料记载,金仙文庙于元朝二年开始创修庙宇[1];康熙五十五年重建未成,仅建基础;嘉庆八年,金仙奉旨文昌宫春秋祀典与大成殿并重[2];道光十年,金仙文庙重建成功,组织者岁贡、罗映川。时建有“大成殿”“魁星楼”“泮池”及泮池上的“状元桥”,整体建筑为上下栋宇,东西两廊之四合大院。

(二)维修及使用情况

道光十五年,金仙已形成二月十四文昌会,八月二十七日祭孔圣的大成会、崇儒会、乡小学会,文风大举。光绪三十二年,南部教匪 300 余人占金仙,抢周边各场,后金仙驻官兵进行清剿文庙被用为地方治安防范处。[3]同年金仙士绅袁觐光在金仙文庙办起当地第一所初级小学。民国七年,山贼冯滥鼻子据金仙场,文庙被土匪烧毁,片瓦无存。[4]民国八年,文庙再次被毁。金仙商会罗仕镕,商同会长袁宗翰发动老区民众,重建文庙。[5]民国十八年秋,剑阁县金仙女子小学成立,校址在金仙文庙。民国二十一年,文庙被作为杀害农民起义的指挥所。[6]1935 年初,红四方面军驻剑阁,在文庙设立金仙县苏维埃政府所在地及军政部等。1951年,文庙魁星楼、塑像、文昌木刻像被毁。[7]

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停课,文庙、武庙、火神庙、登仙寺部分文物遭损毁。2005 年老龄协会重修前堂正殿,做樟木仿古门窗,装修东西廊,重做墙体、地面、梯步等。[8]

二、金仙文庙建筑特征

文庙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反映在现实中的物化形式,承载着丰富的社会、历史和文化的信息。历经两千多年的发展,各地文庙基本上都遵循着比较固定的形制建造,即以曲阜孔庙的组群结构为基本模式,再依各地具体的人文、风土状况而各有差异[9],总体表现为“同中有异”,各地文庙在建筑的构成、等级及雕刻等方面各具特色。

(一)选址特点

建筑群选址砂明水秀,建筑群布局严整有序,建筑单体经过缜密设计,营建工艺精良,大成殿、文昌宫石刻、木刻精美,代表了清代当地的较高水平,是结合了多种工艺的建筑艺术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二)布局特色

民国八年重建的金仙文庙建筑和2005年修建的前堂正殿,坐南朝北,整体呈四合院布局,现存前殿(文昌宫),左右厢房,大成殿和泮池以及部分清代碑刻。建筑布局以大成殿-前殿中轴线为中心,前后、左右对称排列,南为大成殿、北为前殿,左右为厢房。在大成殿前有泮池及部分清代碑刻。

(三)建筑特色

金仙文庙初创时为文昌宫,嘉庆年间文昌宫与大成殿并重,至道光年间已有大成殿、魁星楼、泮池等建筑,初具文庙规格。该寺保存的清代建筑,采用典型的穿斗做法,对研究本地区建筑形制、材料、技术等的发具有重要作用;部分构架上仍残留有墨线和题记,对研究寺史及清代当地传统营造技艺具有重要意义。

前殿,又名文昌宫,坐南朝北,悬山顶建筑,高约6米,面阔7间,共23米,进深9檩,通进深9米。建筑前为街道,后为合院,前殿与街道高差约为1.4米。建筑墙体存在较大改动,前檐右次间、稍间为后改板壁墙,左次间、稍间为后改砖墙,左、右山面为后改石墙,后檐左、右次间为后改砖墙。梁架结构明间为抬担式,用五柱,前一进一步,前二进一步,中进四步,后进两步。次间和山面用穿斗式屋架,六柱三挂童前后各出挑1檩,中柱前有1根瓜柱,瓜柱前为3根落地柱;中柱后为2根落地柱,2根瓜柱,隔柱落地。屋面采用传统小青瓦冷摊做法,屋脊为灰塑脊局部用水泥修补。四架梁、平梁梁头有卷草雕饰,挑枋略微上翘,步枋向上起拱呈弧形。前殿的题记基本可以认定都是清康熙五十五年题写,证明前殿是康熙五十五年重建的建筑。

大成殿,又名夫子殿,坐南朝北,单檐歇山顶建筑,高6.5米,面阔5间,西侧山面出单坡顶。面阔21米,进深9檩,通进深8.4米。建筑下五级台阶为月台,月台前有清代泮池。建筑后为自然夯土地面,东侧紧贴民宅,西侧为自然夯土地面。梁架结构明间为抬担式,用四柱,前进两步,中进四步,后进两步。后檐步枋及四架梁上驼峰雕刻了瑞兔、祥云等纹样。大成殿屋面采用传统小青瓦冷摊做法,有勾头滴水,屋脊为叠瓦脊。驼峰及部分粱枋上施雕饰,前檐步枋上残存彩画。大殿仅在脊枋上发现一条题记,没有与年代相关的信息,根据其他碑记,大成殿是清道光十年创建的,因此现存大殿年代不会早于道光十年。

左右厢房形制基本相同,均为悬山顶,小青瓦屋面。厢房较正殿稍低,高约5米,面阔6间,共20米;进深6檩,前后出挑1檩,共6米。左、右厢房平面墙体改动较大,后檐现为毛石墙体,石块大小不一,粘接层黏土较厚局部达5厘米,砌筑手法粗糙。前檐墙体在学校使用期间被改至檐柱位置,金仙镇老龄协会接收文庙后,将墙体移回前金柱位置。现门窗、墙体均为后期重做。

泮池,大成殿北侧,青石条砌筑泮池,在距离地面 0.5 米处有 排水孔两个,泮池上有古柏一株,后加欧式栏杆及水泥花台。

三、金仙文庙价值阐释

(一)历史价值

金仙文庙初创于元朝二年,康熙五十五年始建,其后经过多次重建、修缮,是四川地区现存为数不多的文庙之一,其提供了文昌宫与文庙并置的重要例证。金仙文庙初创时为文昌宫,嘉庆年间文昌宫与大成殿并重,至道光年间已有大成殿、魁星楼、泮池等建筑,初具文庙规格。文昌宫与文庙分别是道家文昌崇拜与儒家学说两种思想体系的具体表现形式,文昌崇拜是发源于梓潼的自下而上的民间信仰,儒家学说是自上而下的官方思想,由于科举制度这一共同的人文基础,两者并置的现象在明代后比较普遍[10]。金仙文庙正是这一现象的重要例证。

(二)艺术价值

建筑群选址砂明水秀,建筑群布局严整有序,建筑单体经过缜密设计,营建工艺精良,大成殿、文昌宫石刻、木刻精美,代表了清代当地的较高水平,是结合了多种工艺的建筑艺术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三)科学价值

该寺保存的清代建筑,采用典型的穿斗做法,对研究本地区建筑形制、材料、技术等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部分构架上仍残留有墨线和题记,对研究寺史及清代当地传统营造技艺具有重要意义,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四、金仙文庙保护利用思考

文庙是祖先留下的弥足珍贵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再生的特点,一旦遭到了破坏,将是无法弥补的重大损失。因而文庙在保护利用中,任何时候都应该将保护放在第一位,保护是前提,只有保护好方能合理利用。金仙文庙保护利用要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应遵循以下几点:

一是维修工程应秉持建筑群真实性和完整性的理念进行维修及复原。依据“修旧如旧,不改变文物原状”的总体要求进行维修方案设计。在揭顶和落架,更换檩、椽、梁、枋等木构件,恢复被拆除和改建的墙体、门窗、木装板、雕饰构件、吊顶等施工中要充分体现原材料、原形制、原工艺、原做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金仙文庙作为物质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也为下一步展示利用预留设计空间。

二是展示利用应以文庙传统功能的延续和拓展为主线。作为“庙学合一”的金仙文庙在历史上曾作为先圣先贤和官学进行学校教育的场所。直至清末科举废除,文庙的官学文化教育功能渐渐不复存在,祭祀功能也随着历史的发展渐渐不被重视。金仙文庙依托部分建筑空间设立《科举展》等基本陈列,增进人们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并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得以继承和弘扬;最后依托大成殿、前殿举办各种“国学讲堂”、“国学班””,实现对社会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的文化教育功能,从而起到丰富历史知识、提高文化素养作用,最终达到弘扬儒学、提升整个社会的人文素质之目的。

三是对文庙建筑群和周边环境整体修复。文庙的修缮必须体现自身格局的完整性,同时由于周边民房众多,且有些破旧不堪,严重破坏了文庙景观。所以在对文庙修复的同时,对周边环境的改造也应同步进行。

四是加强对文庙历史文化的深入研究。在文庙保护和利用过程中,要全面深入挖掘其历史文化内涵,特别是对文庙内的碑记、石刻、匾额、楹联以及相关记载文献等,都应该进行全方位、深层次、多方面的研究,力求做到让金仙文庙“背后”的故事活起来。

文庙作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承载着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尊重和敬仰。文庙保护刻不容缓,文庙历史文化研究工作迫在眉睫。我们要加大对文庙的研究保护,让更多的文庙古建及历史再现。

注释解读:

[1]1994年,挑挖金仙场新街街道,于金仙文庙正殿东侧处,从公厕粪池掘出文庙石碑 9 张。其中《文昌宫碑记》载:以為元朝二年創修廟宇規模稍具其後至萬曆年…(注:…为石碑脚残缺),碑刻全文详碑刻列表

[2]《重辑崇儒会序》摘录:嘉庆八年奉旨特颁文昌宫春秋祀典与大成殿并重盛哉,群祀弗可及也…每逢春秋二季逐拨利金虔备牲仪致祭…以彰我朝尊师重道之典且激发人心以各励夫敦书说理之气

[3]《善后碑序》摘录:我地自国初献逆屠蜀后不见兵戎者三百年矣。《剑阁县教育志》载:光绪三十二年,金仙文庙办起当地第一所初级小学

[4]《剑阁县续志》载:“民国七年八月,山贼冯滥鼻子据金仙场。”《民国八年仲夏碑》载:“近又叠遭兵匪毁败圣像倾圮,门瓦无存。”2006 年,金仙镇老龄协会组织“文庙修复筹建组”在修复中,发现民国八年重建使用的西廊几根柱子,前堂大门左门方等多处有烧焦的痕迹

[5]民国八年仲夏之碑记:近又叠遭兵匪毁败,圣像倾圮,门瓦无存大□全境之恨…乃商同会长袁宗翰先生鸠工三阅月而规模一新

[6]《剑阁文史资料选辑》摘要:升钟农民起义失败后,…剑阁县长吴龙骧率县保安团一个中…于一九三二年十二月一日到金仙场…将袁化鹏押赴武庙刑场…毙袁于石梯下,吴令割下首级…。将金仙与袁家沟等地农民…关押在文庙五十多人,十二月六日,文庙正殿搭一排长桌,吴坐在那里,将黑名单点名审问…拉到武庙坝子杀害,…杀死二十多人

[7]《回忆拆魁星楼经过》摘录:“我名龚光华,男,生于1941年6月,在51年春天,母亲送我到一个外地老师处读书。当时私学办在文庙的魁星楼下面…后不久就把魁星楼拆掉了。…我还记得把文昌老爷吊在原来的戏楼上一月多。”

[8]此次修复于农历 5 月初动工,十月二十日竣工,二十五日开光庆典

[9]柳雯:《中国文庙文化遗产价值及利用研究》,2008年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10]明内阁大学士李贤在《文昌祠记》中提到,“尝见天下郡邑学校,往往有文昌祠,而不知其所谓。”作为当朝内阁大学士,李贤定是见多识广之人,从他的叙述中可以断定,在明代文昌祠庙与孔庙并置的情况比较普遍

猜你喜欢
文庙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云南文庙介绍
——八街文庙棂星门
建筑的“芯”
山居中的石建筑
云南文庙介绍
——巍山文庙
云南文庙介绍
——楚雄文庙
云南文庙介绍
——宾川州城文庙大成门
文庙开笔大典
关于重点保护和重建文庙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