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丽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于田中心小学,江西 吉安 343900)
前言:小学英语教学改革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实施也迫在眉睫,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强化是新版教科书明确提出的要求,这也将小学英语改革方向清楚地反映出来[1]。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不仅要做好英语知识和英语技能的传授工作,还要加强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全面且深入了解英语文化,在掌握英语文化的基础上学习英语,这样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而语言是以文化为载体。换言之,如果没有文化,语言就成为没有灵魂、毫无用处的躯壳。由于母语文化的影响,小学生在说英语的时候往往出现汉语式英语的现象,这对学生英语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极为不利。例如,在表达“我买不起”这句话的时候,地道的表达方式应当是“I can’t afford it”,但是很多学生往往说成“I can’t buy it”。又如,在描述一个黄头发的人时,地道的表达方式是使用“blonde/blond”词汇,但是很多学生却表达成“yellow hair”。这都是典型的汉语式英语,不利于英语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学生英语素养的提升也会造成一定的阻碍[2]。
作为一门语言学科,英语学习必须要有良好的语言环境。英语教师在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时候,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创设实践活动和相应的教学情境,比如外国文化节活动、英语角、演讲比赛、课本剧表演等,引导学生从这些实践活动和教学情境中习得英语知识和英语技能,形成跨文化意识。然而,就目前小学英语教学情况来看,这些实践活动和教学情境还普遍存在缺乏的现象,学生缺少体验经历和感受的机会。
在英语学习中,词汇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跨文化意识培养过程中的重点内容。教师要想实现对学生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必须要从短语和词汇入手。需要注意的时候,在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掌握字形、音标,还要指导学生正确运用词汇[4]。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在不同情境下使用不同的语言形式。例如,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应该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用“Good Morning”,什么情况下用“how do you do”。另外,在形容女孩子漂亮的时候应当使用“pretty”,在形容男孩子英俊的时候应当使用“handsome”。诸如此类,英语教师在词汇和短语教学过程中就要让学生明白,防止出现类似错误。其次,教师要基于搭配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指导。在英语词汇中,有很多单词有比较强的搭配能力,教师应当对其进行讲解以及应用指导,这样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词汇量,还能提升学生的词汇应用能力[3]。
交际沟通是发展语言的主要目的和本质,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顺利实现对学生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模拟场景,在这个基础上对学生展开有效的活动。就笔者个人教学经验而言,表演在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是一种具有特色的教学方式。英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种教学方式以及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营造出活跃的教学氛围。在近似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学生可以学会使用英语,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有效的交流。例如,班上有个学生过生日,英语教师可以抓住时机,让每个学生为过生日的同学设计一个简单的小礼物,或者送一段英文祝福语。在这种教学情境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西方人经常在收到礼物后当着送礼人拆礼物的行为和习惯,让学生感受中西文化的差异。又如,在学习“购买商品”等相关内容的时候,英语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组教学情境,让一组学生扮演商贩,一组学生扮演顾客,相互之间进行“交易”、“讨价还价”,在这个过程中感受西方文化。这种交际情境可以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西方文化,了解到西方人的生活习惯和习俗。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对学生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在和英语国家的人进行交流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各种习语、俚语,这也是让中国人往往感觉到头痛的问题。很多时候,中国人虽然了解对方说出的每一个单词,但是却不明白对方表达的意思,这就是中西方文化差异所造成的。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这一部分予以重视,告诉学生在与英语国家的人进行交流的时候不能完全按照字面的意思去理解对方表达的含义。例如,英美人在表达“大人物”的时候,经常会说“big fish”,如果我们按照字面上的意思去理解,就会理解成“大鱼”。又如,英美人说“I’m beat”,并不是说“我很累”,而是“我被打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的情境去理解对方的话语,同时还要在课后加强对英语习语、英语习惯用法的学习,这样在今后的日常交际中如果遇到这些俚语、习语就能从容应对。
结论:综上所述,小学英语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英语教师要认清形势,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使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将英语文化与英语教学有效结合起来,以此提升学生英语应用水平,从而达到优化英语教学效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