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勤
(甘肃省陇南市文县东坝中学,甘肃 陇南 746400)
在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都是利用黑板、粉笔等一些简单的教学工具进行教学,教师站在三尺讲台上口干舌燥地讲课,学生在下面被动地听讲。这样的教学模式过于陈旧,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营造和谐、温馨的教学气氛是至关重要的教学手段。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为学生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思考问题、积极地提出问题,对于学生的奇思妙想不要直接打断,而是应该认真地聆听学生的想法,学会尊重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要民主、公平。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应该毫不吝啬地给予表扬,并将他作为其他学生的学习榜样,鼓励其他学生向其学习。对于回答不正确的学生教师也应该先鼓励学生这种积极参与学习的态度,然后再委婉地纠正学生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能够虚心地接受和改正错误,避免对学习产生阴影。通过这样的课堂互动能够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化学教学课堂,提高化学教学效率。在课余时间,教师可以针对一些化学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化学成绩,避免形成学生间的差异。除此之外,对于一些其他方面有困难的学生教师也应主动帮助,与学生进行内心的交流,教师要尽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样不但能够避免学生产生心理问题,将精力全部投入化学的学习中去,还能够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打破僵硬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更加信任和喜爱教师。这样在化学课堂上,学生能够以饱满的学习热情,积极参与到化学活动中以博得教师的关注。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学生和教师,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教师想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应该科学地设置问题,同时注意问题的趣味性和新颖性,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于化学知识学习的渴望,使学生全神贯注于化学课堂中。所以,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有效的化学问题情境,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围绕一些形象的化学实验或者多变的问题去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受,让学生受到情境的感染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化学学习中,并根据问题进行探究,提高学生的探究性和创新性。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碳性质”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各自带一瓶汽水,这个时候学生一定会非常好奇:“老师为什么让我们每个人带一瓶汽水呢?”教学中,教师直接提出问题,组织学生对汽水中气体的性质进行探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从而对于化学课堂的学习更加感兴趣。又如,在学习“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实验进行讲解,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将高锰酸钾的颗粒放到水里,请学生仔细观察,过一会大家会发现容器里的水变成了紫红色,由此来说明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学生对这个实验兴奋不已,课堂气氛也顿时活跃起来。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还能够使学生在这样的化学情境中得到启发,提高学生的化学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
在传统的化学教学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缺少互动的机会,教师讲的知识得不到学生的回应,只是一味地向学生传授知识,不管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情况。有的教师甚至为了省事而忽略了实验的教学环节。而学生面对这样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也难以产生兴趣,在课堂上控制力好的学生还能跟随教师的讲课步伐,自制力较差的学生对于教师的教授完全没有兴趣,导致教学效率低下。甚至有一些化学教师比较严格、苛刻,表情呆板,学生对教师产生畏惧心理,不敢与教师直视,在课堂始终带着不安的情绪听课,这样的学习课堂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阻碍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因此,在化学课堂中,教师应该将科学作为教学方向,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动手实验,通过实践更加理解学习内容,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总之,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已经适应不了现代化教育的要求,只单凭教师的讲授难以达到改革教学的目的,因此,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在实验中促进学生化学创新能力的发展。
总而言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束缚,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新的教学方式,从而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我国培养高质量化学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