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苗
(河北省尚义县八道沟镇中心幼儿园,河北 尚义 076750)
生活中的挫折无处不在,可以说,挫折伴随孩子成长的每一步。当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挫折时,我们应教育孩子克服畏难思想和依赖心理,鼓励孩子独立面对困难。比如说,孩子走路摔了摔跤,有的家长往往赶紧跑过去把孩子扶起来,还哄孩子说:“这路真不好走,让宝宝绊一跤,来,让我们打它。”这样做的结果是使孩子把摔跤归于外因,不敢正确地面对“摔跤”这一小小挫折。孩子生病时,有的家长总是哄孩子说,打针一点儿都不疼,事后孩子觉得受了骗,下次就会拒绝打针了。我认为,正确的方法是向孩子解释产生挫折的原因,并帮助他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让他“吃一堑,长一智”。同时,也要把未经历之事的真实情况告诉他,让他在心理上有所准备。每遇到上述情况,作为家长要告诉孩子:“走路眼睛要看着路面,才不会被绊倒。”“打针有一点儿疼,吃药有一点儿苦,但打了针、吃了药,病就会好了。”我想孩子在思想上有了这种准备后,就不会因为摔跤而大哭不起,也不会因为吃药、打针而犯难。这样的教育机会在生活中比比皆是。
对于一些在经济上有一些吃力的家庭,每当孩子看到别人买了好吃好玩的东西而心动时,我认为家长应以适当的方式把家中的困难告诉给孩子,让孩子也品尝一点家庭生活的忧愁,让他们逐渐认识生活中也会有各种各样的不如意,并非事事都一帆风顺,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做为家长不要不切实际地满足孩子们提出的各种要求,那样会增加孩子的依赖性,不懂得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在孩子正视现实的同时,家长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待学习和生活中的不如意。学习中有了一点进步时,做为父母更要及时给予肯定性评价,以增强他们的自信。 生活在“优化”环境中的孩子仿佛温室中的秧苗,极少经历风吹雨打,但最终他们都要走进大自然的怀抱并在其中一步步成长。家长应创造适当的环境和条件,让孩子接触自然和社会,让他们经受风霜雨雪和各种困难的考验,让孩子在实践中接受挫折教育。
生活在优裕环境中的孩子仿佛温室中的花朵,极少经历风吹雨打,但最终他们都要走进大自然的怀抱并在其中一步步成长。家长应创造适当的环境和条件,让孩子接触自然和社会,让他们经受风霜雨雪和各种困难的考验,让孩子在实践中接受挫折教育。家长在提供锻炼机会的同时要注意适度适量,不要因困难太大而使孩子丧失信心。无论孩子做事成与败,都要给予正确评价,使孩子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错在哪儿,怎样改正,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从容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挫折。一位美国儿童心理卫生专家说:“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后会因不适应激烈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而深感痛苦。近年来,一种旨在提高孩子对挫折心理承受力的教育己在发达国家兴起。这种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孩子一种内在的自信和乐观。
无论是快乐、失望,还是痛苦,都要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去经历。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会做错事、说错话,那不要紧,我们要告诉他们,人在小时候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就是那些有名的科学家小时候也常犯错误,他们也会遭遇失败、挫折,如爱迪生、爱因斯坦……重要的是在遇到困难、失败的时候要自己想办法解决。这样才能使孩子有足够的能力去面对未来各种各样的挑战,去适应日新月异的时代的变迁。
幼儿的活动范围有限,教育者在利用自然情景进行挫折教育的同时,还要注意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情景和机会,让幼儿得到各方面的锻炼。如让幼儿到暗房子里去取东西;和小朋友闹矛盾怎么办;游戏时引导幼儿走“独木桥”爬障碍物等等。
孩子在遇到困难和失败时,往往会产生消极情绪,表现出畏缩、退却、逃避等行为,因此,作为家长就应该在平时有意识的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的,跳一跳就够得到的任务,让孩子去完成。在孩子遇到困难退却、逃避的时候可以有一些批评,以提高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而不是因为不忍心、舍不得孩子受委屈,就不愿意对孩子的行为作出正确的评价。当然,在孩子承受挫折的时候,家长还是需要给孩子适当的鼓励,给他们面对挫折的勇气。
幼儿最喜欢模仿,也是容易受暗示。在挫折教育方面,身教胜于言教。因此,成人碰到困难和挫折时,一定要冷静,勇敢。如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幼儿摔伤,擦伤等情况。这时,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平静地对幼儿说:“没关系,老师和你一起到医务室包一下好了,下次注意一点就行了。”或者说:“没关系,很快就会好的。”老师这样的行为给幼儿很好的暗示,使幼儿自然而然地学会怎样坦然地对待挫折,怎样勇敢地面对未来。同伴的榜样力量也是无穷的。游戏走“独木桥”时悦悦说:“老师我怕,我不走”。这时我说“别怕,你可以的,你看果果能走过去,你也一样能做好。”或者说“我相信你会跟果果一样勇敢的。”这样在榜样的力量下,孩子会变得的越来越有信心,越来越勇敢,增添了战胜困难的自信。这时,我的一句“你真行”就会变成孩子的“我真行”。
有一首歌唱得好:“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有时也很无奈。做父母、当老师,不能庇佑孩子一辈子。所以无论是学校、家庭,老师、家长要有意识地对孩子加强挫折教育,增强心理承受力,让他们身心俱健,全面发展。西方教育界人士说,“挫折教育”说白了就是使孩子不仅能从别人或外界的给予中得到幸福,而且能从内心深处激发出一种自找幸福的本能。这样在任何挫折面前才能泰然处之,永远乐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