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子”在教学中的启蒙点拨作用

2019-01-13 14:33潘尚池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举例例子新娘

□ 潘尚池

举例子是讲话、作报告时人们常用的方法。在老年教学过程中,举例更是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方法。尽管不同学科,对举例有不同的内容和形式上的要求,但其大体的原则性要求相差不远。本文就文学班诗词教学如何使用举例教学谈一点个人的做法和体会。

一、注意举例的典型性。有一些诗词理论知识,学员刚接触时会感到陌生和难以理解。这时教师如果举个例子来说明,学员就会很快明白所教授的内容。教师在进行举例教学时,要注重举例的典型性。如果老师所举的例子很典型,学员的理解速度就会比较快,接受新知识的速度也会提高。比如我在讲授绝句“起承转合”的结构方式时,所举的例子是王建的《新嫁娘》:“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此诗在结构上的“起承转合”就非常典型。第一句是“起”,写新娘下厨房;第二句是“承”,写新娘下厨所做之事是煮汤。这两句是此诗的第一个层次,写厨事。第三句是“转”,写新娘未了解家婆的食性;第四句是“合”(结句),写新娘叫小姑尝汤,问这汤是否适合家婆的口味。后两句是此诗的第二个层次,即由上一层次写事转到这一层次的写人了。由于所选的例子非常典型,我给学员稍加分析,他们便能很快明白。

二、注意举例的亲和性。所谓“亲和性”,在这里指的是所举的例子要让学员具有亲切感。学员感到亲切才能注意力集中,乐于接受,从而更好更快地理解所学知识点。比如,在讲到诗歌创作要注意炼字时,我就举了班内学员的习作《鹧鸪天·桂林会战友》中的一句“几多美酒醉无休”为例。把学员习作中的“无”改为“方”,一字之改,意境就大为不同。为什么?因为把“无”改为“方”后,有平时大家常说的“一醉方休”的意思,一字之异就能表现出一种旷达的豪气,体现出人的精神面貌,更能体现出战友间的情谊,这就是炼字的妙处!因为教学中举的这个作品是本班学员的例子,学员们便会产生亲近感,也更容易提起兴趣。

三、注意举例的示范性。许多学科教学时都有示范的环节,比如舞蹈班的步法示范,音乐班的范唱,太极拳班的动作演示,等等。诗词教学也会使用举例教学这一做法。例如,布置学员写一首某类型某体裁的作品,教师要先写一首给学员作为范例,这在中小学叫“下水作文”。笔者在给学员布置作业时,会在讲了词谱之后,结合示例对学员在选材、立意、结构安排、造句等方面进行现身说法,这样对学员会有一定的启发作用。2019年春季学期,我在提高班就写了示例作品共计13 篇。

四、要注意举例的可适性。这里说的可适性,指的是举例的针对性、生动性和适当性等。

所谓针对性,是指所举之例必须紧扣所要证明的知识点,解决关键问题。例如笔者在讲绝句的篇章结构之一“三一式”结构,即从总到分的结构时,就有针对性地举了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我给学员分析指出,前三句分写石灰从开采矿石到烧炼,再到烧成的过程。后一句是总写,点出石灰的精神。这一针对性的举例,使学员很快理解了我讲的知识点。

举例要恰当,即所举例子要能够充分说明观点或知识点,不能与之相悖。如果例子与所要说明的知识有矛盾,那就要闹笑话。比如在讲修辞“暗喻”时,讲了定义之后,如果举“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作为例子,就不恰当,因为这个例子是借喻,并不是暗喻。

此外,还要结合老年学员的心理状态和接受能力举例。在举例时,要把握好例子的“量”。例子太多,可能会引起学员的厌倦;例子太少,又不便于学员理解。这个度如何掌握,有经验的教师会视学员的课堂反应灵活变通。这就是举例的适当性。

五、要善于积累和使用资料。教学资料的积累,功夫在平时。教师要多动手,把一些自己认为有用的资料抄录、剪贴于册簿中,或是储存在电脑里。目前,笔者积累的可用于诗词曲赋联教学的有关资料就有七八本,比如《诗艺专题》有两大本,摘录学员习作评改的精彩段落的本子也有一大本,还有专门收集有瑕疵的诗联例子供作反面例子用的《瑕疵录》,等等。

有了资料,如何查找和使用资料是一个技术活儿,这牵涉到在积累资料时的技巧问题。在积累资料阶段,最好是分门别类把资料存档并做好索引目录,到用时,一翻目录索引,便能用较少时间找到要用的资料。比如有一次我讲课需要用到有关“意境”的资料做例子,便在《诗艺专题》库的目录索引中找到有关资料的页码,翻开页码很快就找到了相关资料,非常省事儿。另外,还可以使用电脑建立自己的电子资料库,或者在网络上查找别人建立的资料库。两方面互为补充,会更方便教师查找和使用例子。

猜你喜欢
举例例子新娘
三角函数求值题型举例
数学竞赛中数列不等式的常见解法举例
《团圆之后》:“戏改”的“一个鲜明的例子”
金属活动性应用举例
抽象函数应用举例
新娘,你很帅
如此乐观
幸福的“围头新娘”
结婚季 新娘美甲推荐
商界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