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凤英
(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第一实验小学,河北 张家口 075700)
在科学的教育思维进行指导下,教师以特定的教学情境为背景,将培养学生能力、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作为目的所采取的不断调整、优化教学效果的措施,这就是所谓的教学策略。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也是如此,教师需要分析、整理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特点,然后与教学目标相结合,合理教学策略,回归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同时做到因材施教。
小学数学课本中的大部分应用题都能够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在学生刚刚接触应用题的时候,教师应该关注到这一点,在课堂上结合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开展应用题教学,这样学生比较容易接受,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解题技巧。但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师在应用题解题过程中与生活实际联系少,课堂教学基本还是延续传统的“灌输、强压”模式,小学生此时的特点是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教师按部就班的教学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致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不强。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非常重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教育开始不断趋向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方向,更加关注学生个体发展。同时倡导回归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应该认识到自己在课堂上的引导地位,而并非主导地位。但是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疏于交流,就很难实现自身的引导作用,学生的想法教师不知道,教师也总是自顾自地讲解,学习氛围压抑,学生思维得不到拓展,各项能力也得不到培养。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是该阶段的教学难点。也是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分析解题等方面能力的关键。应用题要从审题、标注、画图以及梳理等方面思考解答,所以说教师在设计教学策略的时候,要着重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能力培养。
比如:南京到上海的水路长392千米、同时从两港各开出一艘轮船相对而行、从南京开出的船每小时行28千米、从上海开出的船每小时行21千米、经过几小时两船相遇?
这是小学数学应用题常见的“相遇”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教师要帮助学生先读题,在读题的过程中审题,找到关键词“相对”、“每小时”、“相遇”等,之后画出两人相遇的简单行程图,这样的方式能够帮助更好地理解问题,也能够帮助他们理清解题思路,最终将正确的答案规范的解答出来。这就是整个解题思路,应用题的解析过程基本都是如此。
从目前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情况来看,其中很多题目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存在联系,教师应该关注到这个特点,并在教学中充分借助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让学生们通过对生活中数学的问题认识,而掌握到使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的解题能力会更强,解题技巧也会逐渐得到积累。
比如:一件毛衣比一条裤子的价格多140元,其中裤子的价格是毛衣的3/4,那么裤子是多少钱?
这道应用题与学生平时的生活十分接近,那么教师如果能够也能够从生活化的角度分析这个问题,并帮助学生树立生活化的解题思维,一定能够更快地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这样的引导:毛衣比裤子贵,讲毛衣的价值假设为“1”,这个时候裤子的价格就是1€?/4=3/4元,此时1-3/4=1/4就是毛衣比裤子贵的钱数,上衣比裤子高140元,所以,1/4是140元,上衣是560元,而裤子则是560€?/4=420元。衣服是我们生活的必需品。因而讲解起来较流畅一些。首先,强调裤子的价格是上衣的3/4,所以算出的结果上衣一定要高于裤子。其次,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加减法的运算己经十分熟练了,我们只需要强调运算方法和解题技巧,不需要过多地讲解原因,把节省出的时间,要求同学们用于理解题意,这是一道分数部分的基础应用题,只有完全地把题意理解了,才能又快又准确地计算出结果。
数学学科是一门应用型学习,教师应该在应用题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在教学中多为学生制造一些实践活动的机会,拓展学生的四维空间,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通过实践活动,挖掘学生的数学潜能,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
比如:在学完平而图形知识后,就要求学生把校园内一块长50米,宽30米的长方形空地设计成一个花园,其中要有圆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而积不等的花池、草坪、道路。要求:各块地所占而积的比例要适当;设计要求图案美观。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学生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发现了数量关系以及在发展变化规律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巩固了课堂中所学的课木知识,而且学会了这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同时,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总而言之,在小学高年级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是难点、重点。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思维,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够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