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定西市岷县中寨镇大谷小学 宋普刚
读书是个人领悟的过程,是教师的分析无法替代的。通过阅读,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加深对所读文章的理解和体验,从中得到自己的感悟和思考。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关键,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让学生默读文章,第一遍要略读文章,然后再精读一遍,从中获得文章的大意,进而了解文章的主旨。
2.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多角度的、创新性的阅读。
3.对于一些比较好的诗词、文章,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诵读。
语文学科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需要有大量的阅读积累,充足的阅读训练,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阅读来获得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培养自身阅读、欣赏、评价的能力,从阅读实践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学习语文的终极目标就是让学生能够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说也是语文运用能力的体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考力,让学生在讨论、问答的过程中得到自我语文素养的提升。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读和说结合起来,这是培养语文素养的基础,只有会读、说了才有可能会写,比如教师可以在教授《背影》这一课时,引导学生积极地表达文章的大意,以及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看法,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锻炼说的能力,在说的过程中提高阅读的水平。
写作是语文学习成果的体现,通过写作可以帮助学生丰富自己的语言,达到思维的升华,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有利于语文素养的提升。
写作是对语文学习成果的检验,而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应当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当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改变呆板的说教模式,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从内容的衔接上来看,写作就是让整体呈现系统性,让读、写、说三者充分地结合,换一种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地对课本内容进行思考,在课后可以适当地布置一些和课本知识有关的课后作业来帮助学生理解。
语文阅读能力,是学生对语言感知和思考的基础,这不仅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非常重要,对于学生其他学科能力的培养也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当从教学本身出发,给学生提供优质的阅读资源,让学生广泛地阅读。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之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进行文章的创作。
读、说、写是语文学习最基本的方式,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在语文学习中“口头为语、书面为言。文本于语,不可偏指”。这充分说明了在语文学习中,只有采用读、说、写结合的方式才能真正地提升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