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阜宁县第一高级中学 夏菲菲
首先,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在内容上是互补的。其次,在课程水平上是相辅相成的。必修1的自然地理内容,要求宽而浅显。重在基础,弱化了知识的系统性,要求安排更多的教学实践活动。而选择性必修1则是必修1的拓展和延伸,内容更细化、更深化。所以说必修与选修之间建立了互补关系,它们之间既不是主次,也不是主从,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两者都具有同等的教学价值,如何衔接好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要求教师展开案例式、主题式的教学,这将是对教师新的考验和挑战,也更是教师个人业务发展的一次机遇。
地理知识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高中地理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感到所学的地理知识对其生活和个人发展有用,那么教师应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紧密联系本地的社会生产、生活实际,挖掘和拓展相关乡土地理的教学内容,进行生动活泼的教学。地理新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学生能够在日常教学实践活动中运用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分析地理过程、理解地理规律,感悟和体验现实世界中的人地协调。
为了同时满足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发展需求,高中地理新课程进一步优化了地理学科内容。教学过程中要求以主题为线索,使课程教学内容情境化,从而进一步落实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新课程内容在落实过程中,结合了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地理学科特征,加入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尽可能多地展示出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发展的成果和新成就,意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科学创新精神、社会实践能力。高中地理新课程在教材内容上的时代性,是地理教材改革的生命和动力,也是培养当下学生必备的地理素养。在选修性必选3模块的环境保护知识,就充分体现了当代人类的社会发展与地理学科之间的关系,也赋予了时代使命,环境保护势在必行,环保教育在地理教学中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新课程必修1中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课程标准为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在地貌观察的教学中,教师需要认真研读新课标,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地形图来观察地貌,图表教学,彰显地理学科特色。地形图的类型很多,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尤其重要,在教学过程设计中,可以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动起来。关于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过程,可以通过视频播放,再让学生动手用橡皮泥制作山体模型。通过动手制作和视频观察,不仅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能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再通过情景式教学,设计多样的教学活动,结合图文材料,掌握不同区域的地貌特征,分析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合理地安排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促进人、地协调发展,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落实地理核心素养。
新课程的实施与推行,要求每一位教师不断地进行学习与反思,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模式,不断地优化和改善教学过程。那么,如何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使高中地理新课改道路走得更长,更有效地发挥教育教学功能,这是每一位教育者值得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