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江漫
(宜昌市青岛路小学,湖北 宜昌 443000)
众所周知,计算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不仅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石,更关系到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强弱,可见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极为重要。小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主要体现在计算是否正确、迅速、灵活上,所以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时,教师也应该从这几方面入手。而以下,便是对此的一些看法与实践。
在小学计算题中,一道题可能存在着多种解法,而不同的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解法,这就形成了算法的多样性。针对这一情况,教师不能坚持己见,而是应该尊重学生不同的个性,肯定学生的思维,并借助对比的手段让学生自主选择最优的算法,如此才能在不限制学生思维的基础上有效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在引导学生进行比较的过程中,学生的计算优化思想和意识也会随之提升。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务必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鼓励算法最优。
例如:在学习“加与减”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体会到加减法的意义,并进行有效的计算,我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对学生个性的尊重,以发展学生的计算思维。因此,上课后,我首先向学生提出了一个情境性的问题,也就是“在茂密的森林里,松鼠妈妈正在教小松鼠学采松果。松鼠妈妈采了25个松果,小松鼠只采了4个松果。那么,松鼠妈妈和松鼠一共采了多少个呢?”随着这一问题的提出,学生们纷纷开始计算,有的学生用写出了25+4=29,有的学生写出了25+5-1=29,有的学生甚至直接用数手指的方法算出了29。显然,无论是哪一种方法,最终都得到了相同的答案。针对这一情况,我在肯定学生的个性计算方式后带学生对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出了最优的算法。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练习的巩固与强化。但是,教师要明确练习指的并不是机械的练习,而是让学生带着目的去进行思考的一种重复练习方式。考虑到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为了发挥出练习的最大效果,教师可以采用分层练习的方式,确保练习能够满足全体学生的需求。为此,教师应该做好充分的前提性准备,要在精选计算内容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为不同层次的学生精选计算内容,从而使小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中获得最大发展。
例如:在学习“除法”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掌握竖式除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道理,我在教学中主要是利用分层训练这一方式展开了教学的。因此,在上课之前,我首先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从较容易、中等难度、拔高三个层次进行了计算内容的精心选择,以满足不同学生的计算需求。在具体的训练过程中,我要求学生从三种类型中各选出一道计算题进行计算,从而使学生找到了自己最适合的训练区域。在学生进行训练的过程中,我鼓励学生要勇于尝试,要在掌握一个难度的基础上去尝试进行突破。在学生练习结束后,我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了检查,并采取奖励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了激励。
在小学阶段,学生所接触到的计算包括口算、估算、笔算三种形式。要想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就不能局限于一种计算,而是应该齐头并进,使学生掌握多种计算形式,提高综合计算能力。无论是哪一种计算方式都应该得到教师的重视,他们在数学学习中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与训练中理解口算算理、学会估算方法、掌握笔算法则,进而促进综合计算能力的有效提升。
例如:在学习“分一分与除法”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学会用不同的计算方法来解决问题,我在教学中充分将三种计算形式融入了其中。在教学开始前,我首先展示了几个乘法,让学生利用乘法口诀进行口算,从而为学生进行除法运算打好了基础。随后,我与学生一起开展了一个“分桃子”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我首先向学生展示了8张桃子的卡片,并告诉学生:“猴子妈妈想要把桃子奖励给2只小猴子,怎么分比较公平呢?”随着这一问题的提出,学生们纷纷开始了猜想和回答,并根据自己对数字的感受进行了估算。在这一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尝试将计算的公式写到本上,从而使学生借助笔算有效解决了该问题,进而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总之,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项长期的、经常性的工作,需要在循序渐进中进行构建。所以,作为当代教师理应重视对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以确保小学生能够对计算法则、运算定律运用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