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大学建设的路径研究

2019-01-13 01:04:03刘凡金锦涛张桢浩
魅力中国 2019年11期
关键词:认同感双一流一流

刘凡 金锦涛 张桢浩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一、习近平主席关于高校教育的关注——当下大学建设的要求

(一)崇高远大的理想信念

青年一代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高校教育的主要培养对象。2013年5月4号,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和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①孟子曾云:“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古人的浩然之气与今天所宣传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极大的相似,它们都是通过人们内在的认同从而得到外在的体现。

2014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决策,并指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要有中国特色,“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②这是对中国高校办学经验的总结,回答了如何培养兼具国际化和中国视野的人才队伍这个问题。习近平强调在一流大学建设中有中国特色,探索一条符合本国实际发展的道路。

(二)优良的高校师资队伍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同时指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③加快建设教育事业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而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符合人民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是对现实社会问题的回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渐实现了初步普及化,但是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当前高等教育较为突出的问题是过度普及化所带来的毕业生素质下降,这个问题已经在招聘市场上反映出来,即学历结构由本科提升至硕士学位。这也从侧面向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提出了挑战。当代高等教育不仅需要数量,关键是能够对社会投入有所回报的教育产出,即教育质量。

2018年5月4号,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谈到,“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和年毕业人数已居世界首位,但规模扩张并不意味着质量和效益增长,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办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高校必须要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才能办好。为此需要做好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三项基础性工作。”④高校内涵式发展对高校建设提出了要求,迫使它们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外来人才以壮大力量。但高校教学良好体系并非能一朝一夕实现,西方知名高校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才达到今天的高度,需要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来培养自身实力,努力将高校内涵化发展变为现实。

(三)教育模式的创新改革

淳厚之校风不仅需要由良师来培养,培养勇于创新的风气以带动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同时也要响应总理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推进产教融合,着力推进成果转化,将先进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用知识和人才要素来带动中国梦的实现。在2016年12月举行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指出,“双一流建设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⑤传统的教育人才培养机制分科过细,培养了大量的单向人才,不符合社会日益多样化综合化的需要,日益严峻的现实迫使我们打破传统思路优化培养机制。在一些地区,高校资源分配与所在地实际需要存在着较大的缺口,这需要在双一流建设中优化高等教育布局与结构,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教育扶贫能够从根本上拔掉一个地区的落后根子。2017年可谓是双一流建设的开局之年,《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的印发标志着“双一流”建设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现在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已经公布,有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95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列入其中,成为教育模式创新改革的探索者。

二、“双一流”教育建设的必由之路

(一)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思想正确才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走的更远,这对于大学里的学生更是首要要求。因此,意识形态建设一直以来为我党所强调,习近平主席也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的建构,习近平主席强调思想政治工作从根底上说是做人的工作,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建构正确的意识形态是当下大学建设的重中之重,这不仅仅是学习先进的思想理论,更是要树立优良的品格和道德风范。

高校学生作为一类高级的知识分子群体,追求精神自由,思想独立是可取的,但在心中树立起正确的价值导向是必然的,正如习近平同志所强调的:“广大青年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倡导良好社会风气。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自觉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⑥

(二)建设一流师资队伍

这一句话在现代发扬得更为彻底。现代的大学,每一所都有着兼职、网店或其他赚钱的人与事,学生过早接触社会,过早背上金钱负担。这一方面是大学里的风向引导出现错误,各式各样的商家入驻,各种各样的校园活动充斥着广告、金钱和名利,这对于在校学习的学生不可避免带来攀比、拜金色彩;另一方面残酷的就业竞争压力逼迫部分学生面对金钱。但有的人能够将学习这一本职尽心尽力做好,但有的人却未能抓住机会认真学习。学习是学生的本职,但是有着教师队伍的正确引导使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规避部分错误,因此,建设一流大学必须要有着一流的师资队伍。

教师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着眼点应在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认同感,认同感不仅仅是金钱、名利等,更多的是一股得到大多数人认同并践行的思潮。认同感的培养需要学生认清知识是基础,但使用知识才是切实可行增加认同感的方式,在这其中,发扬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应是最具成效又易于普遍实践的途径。

(三)探索独立管理模式

教育家们认为教育的民主会是促进政治民主的有途径,如陶行知认为通过教育的民主化,能达到社会民主的理想。大学生从中学时代带来的固有观念的学生理应做的只有学习,学生自治对于这一观念的转变是极有效的方式。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不断改革发展,学生自治是学生应有的权利,高等学校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是顺理成章之事。在获得自我管理的权利后,学生应该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进去,这是能够直观看到自己对于一个组织、群体发展的作用,也能清晰的看出自己的能力几何,应该如何去努力去提升自己。

学生作为一个群体出现,其注定要作用于社会的发展,人多力量大是真理,但人心齐方能将力量发挥的最为彻底。因此,对于高校学生的培养需要先在思想上进行统一,这种统一不是限制思想自由,而是要剔除杂质,纯净道德品质和思想。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离不开学生的自我努力,因此最为有效的途径是传递出参与感和认同感,让他们由衷的感受到自己是社会的主人翁,并正在为一份伟大事业而奋斗。自主管理是一种进入社会前的初体验,也是培养参与感和认同感的有效途径,这是因为这是开辟了学生进入管理者的通道,这会使得学生自我鞭策自己去做得更好,从而去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最终培养出来的学生将不再是往日人们眼中的书呆子,而是具备实践经验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注释: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277

②习近平著.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5

③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5)

④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02)

⑤习近平.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⑥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5(02)

猜你喜欢
认同感双一流一流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当代陕西(2019年7期)2019-04-25 00:22:56
浅析大学实习英语教师的身份认同感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财经(2016年22期)2016-08-30 10:51:34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南方周末(2016-07-07)2016-07-07 07:59:31
职业认同感对新入职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天津护理(2015年4期)2015-11-10 06:11:34
基于实证的高职教师组织认同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护士职业认同感影响因素分析
My Favourite Magaz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