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军
(求精中学校,重庆 400015)
由于数学的逻辑性,数学学习成为数学逻辑过程的学习,数学教学成为数学逻辑过程的教学。在以数理逻辑过程为目的的教学过程中,“死记硬背”教学法逐渐被“指导法”所取代。在教学中运用“指导法”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研究、探索和总结整个过程,从而产生对数学思想和概念的整体把握。其中,数学概念是对一定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的基本反应,具有高度的普遍性,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教师可以运用引导法引导学生再现概念形成的过程,体验其中蕴含的数学思维和逻辑理论,增加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深度,提高概念学习的有效性。
人性化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人的价值,对学生为主体的群体有充分的尊重和重视,建立除了教学关系之外的更进一层次的沟通关系和友谊,利用教学情况的发展契机,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在高中数学教材的讲解中引入人性化教学概念的主要价值,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活动能力。在课堂教学的改革环节中,教师要充分考虑教学活动与教学对象的多变性,针对有思想和拥有主观意识的学生群体进行直接引导教学,充分掌握教材内容中的重点知识和理论,做到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改革,关键是以学校数学教学的具体教学思路为主线,结合数学教学的主观意识和理论教材的方向引导,通过人性化的学习思路和人性化教学的设计引导,加强数学教学内容的融会贯通,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中,使用正确的教学手段,重视学生真实的学习感受,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科学的数学学习理念。人性化就是要以学生为本,尊重生命,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培养血肉丰满的高素质人才,对社会做出贡献。
数学概念的生活化,就是把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的复杂性特点结合在数学教学的概念之中,利用数学概念的教学引导,完成对学生的具体规划,对学生学习内容中存在的各种有利因素和优势进行分析,整合成一种正确的概念引导教学模式。另外,数学概念教学模式中,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数学学习的内容和生活内容联系在一起,形成生活与学习协调发展的有效运转机制。进行高中数学概念生活化的引导教学时,应该重视学生善于发现的特点,让数学知识就在学生的身边得到应用,让数学知识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
在现实生活中,常常有一些课堂上没有的特性,这些特性需要慢慢发现,慢慢融入教学。在概念引入和人性化引导过程中,教师要认真负责地处理好每一个教学步骤,改善教学环节和内容,完善教学引导模式。学习作为一项苦差事,需要动力。而高中数学知识,特别是其中的一些概念、原理很抽象,学起来枯燥难懂,学生们难以有较高的热情和兴趣。生活则具体、丰富、生动、多彩,散发着诱人的魅力,触人感官,动人心灵。将生活引入数学教学,会使学生产生亲切感、认同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会被引发出来,从而实现抽象的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科学知识与生活现象的有机统一。
在高中数学的人性化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开展的实施途径是教学思想上的转变。高中数学人性化教学改善的途径,要面对众多影响因素,教师应利用有效的发展转型,转变数学人性化教学的思维和模式,利用扩展性思维提高教学成果。应该在以实践探索为主的教学路线上,将高中数学知识贯穿于每一个生活细节。例如,开展情境教学,利用教学情境的设计来完善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能力,完善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力,通过学习不断深化自我的技能,在实践中寻求和探索结果。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参与到社会资源的统计与计算中去,利用所学习的知识开展计算和统计,帮助地方政府或学校机关统计财务数据与资源耗损数据。
新的课程观认为,教材内容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课程不仅是知识,同时也是经验、活动;它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探求知识的过程;是教材、教师、学生、环境等多种因素的整合。根据创新性的教学方法来看,向开放式的教学素材转型,可以实现高中数学理论知识创新实践的一个新的理论发展重点。教师自身要拥有与时俱进的教学创新精神,保证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的有效开展,向着积极有效和富有乐趣的教学方向不断转型。
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固化了学生的学习思路和学习空间范围。学生缺乏拓展性学习,教学空间和手段较为单一,学习思路较为封闭,教学实践能力有限,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拓展与资源共享交换能力较差。而开展综合性的学习活动,可以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自我探索能力的提升,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例如,组织学生开展各项集体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与政府办公大楼,鼓励学生多参与能充分锻炼自己数学技能的互动性活动,向工作人员和技术人员提出问题,与他们进行沟通协商,将社会和生活中的乐趣带到课堂之中,力求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技能和理论知识,促进学生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