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鲁丽
我有一种深刻的感受,“谢谢”“对不起”这样的话被国人视为礼貌用语,多用在“外面的场合”,即使教育小孩学会讲礼貌时,也是针对“外面的人”。在家里,尤其是在最亲近的人之间,这样的话语却好像派不上实质用场。什么原因呢?借用我从一个儿童口中得到的幼稚却单纯的解释吧:在家说“谢谢”“对不起”太肉麻了,说不出口。当被追问“为什么肉麻,说不出口”时,得到的回答是“都是应该的,不用客气”。
我的一位朋友曾带着儿子去美国访学,她告诉我一件她印象深刻的小事:有一次,她受邀带着孩子到一个美国家庭做客,因为两家的孩子是同班同学。吃饭过程中,我的朋友很自然地像在国内的餐桌上一样,帮孩子剥了一只虾,孩子很自然地吃进嘴里。没想到孩子刚吃完,主人对着我朋友的孩子说,“你应该谢谢妈妈”。我朋友一听笑着说“不用、不用”,孩子没听明白意思,所以无动于衷。主人对着我朋友又重复一遍,“孩子应该谢谢你”,这次我朋友的孩子听懂了意思,连忙对着妈妈说“谢谢”。我在美国电影中常见到家人之间说“谢谢”“对不起”的语句,可当时并不在意,听了朋友的亲身经历,我若有所思。
“谢谢”“对不起”这样的见外话是否需要在家人之间使用呢?一家人长年累月生活在一起,彼此付出很多,当然也难免会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发生误会,甚至口角。自己付出了,误会出现了,争执发生了,虽然过后表面恢复平静,但各自内心里会有抹不去的别扭,严重的还是伤痛,这种正常人的正常感受几乎在外面找不到治愈的机会,积攒得多了,感情必然受到伤害。这也许是亲人间发生抑郁苦闷、感情破裂甚至猜疑仇恨的根源。情感的伤只能用情感的药来治疗,化解这些情感伤害并不是没有办法。其中“谢谢”“对不起”这两句最简单的话,好比“碘伏消毒液”或者“创可贴”,它不仅会加深感情,还能使情感的伤不发炎、不恶化,甚至得到治愈。
为什么这两句话能有这么大的功效呢?当你对家人说“谢谢”时,这是对家人劳动的认可。“谢谢”一出口,无论说者还是听者都会感觉到温暖,说话的人因看到了亲人的奉献,心里高兴,而听话的人,因感觉到自己被亲人肯定,心里当然觉得付出值得。“谢谢”把全家人的心系在了一起。再说“对不起”。中国有句老话:一个巴掌拍不响,意思是,出现问题时,双方肯定都有责任,不可能一方都对,另一方全错。一句“对不起”,首先表现出了自我批评的意味,承认自己有错,等于让一步。亲人之间本就没有根本利益冲突,互相是有感情的,在此前提下,一方退让,另一方大多会平息怒火,开始反思自己的不是。这句“对不起”等于是釜底抽薪,又是灭火剂,说了“对不起”,再配上一个安慰动作,“家庭大火”也会消得差不多了。
“谢谢”和“对不起”一直以来被认为是见外话,亲人之间都不表达。殊不知,这样的见外话说出来不但不见外,还有很好的作用,因为这两句话表达了亲人之间最低限度的尊重和平等,谁不希望被尊重,谁不想要平等相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