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永娜
(河北省定州市塔宣村小学,河北 定州 073000)
下面,笔者将从自身的教学经验出发,来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阐述。
我国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能够使学生产生自觉参与学习活动的欲望,无顾忌地充分表达自己的创意和“心理自由”的情感,为其创造性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探索未知的欲望,诱发创新意识。
好奇心和求知欲既是激发学生创造活动的诱发剂,又是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原动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产生疑问,引起思考,是学习的开始,疑问使学生萌发求知的欲望。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留有提出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例如:学习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时,学生提出能不能将梯形剪成两个三角形来推导。在推导圆柱侧面积公式时,有的学生提出可不可以把侧面沿一斜线剪开,展开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来推导侧面积公式等。对于这些问题和见解,无论正确与否,教师都必须加以鼓励,都应从正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久而久之,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与创造性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逐步形成创新意识。
心理学专家曾研究发现,良好的情绪能使学生精神振奋,而不良的情绪则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教师必须爱学生,尊重学生,维护和承认每个学生的人格尊严和人格平等,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尤其是对那些学困生要多给些关爱,应让他们时刻体验到老师对他们的重视和关心,不要把他们当作“观众”。
教师要注意倾听他们的意见,对他们的缺点要给予谅解和宽容,分享他们每取得一点一滴的进步时的感受,使他们感受到由成功的喜悦发展到获得创造性学习的快乐。要把微笑带入课堂,把鼓励送给学生,从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思维才能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学生才敢想、敢说、敢问、勇于创新。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讲授多,学生思维少;机械记忆多,智能开发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等。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就要敢于向传统的教学方法挑战,彻底改变将学生作为知识“容器”的旧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学,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使学生学习起来不至于枯燥无味。例如可以不间断地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通过激趣、启思、猜想、设疑、解惑和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多样化的课堂组织形式,可以使每个学生真正置身其中,在与教师、同学的交往中做到经验共享,学会合作和发现自我。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组织形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环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因地制宜,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已有教具或制作的教具演示和让学生亲自操作等手段,为学生尽可能多的提供参与的机会,达到使学生眼看手动,思维和动口相结合。在教学中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使学生身临其境,教师根据学生具体操作的过程精心组织指导,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断地探索研究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的活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领会知识的更新与前后联系,使其学得轻松愉快,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培养了他们战胜困难的决心,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使其创新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
想象力是创新的源泉,它是数学发现中最活跃、最能动的因素,是创造能力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思维能力,就如爱因斯坦说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数学资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帮他们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发挥学习的创造性。
综上所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键在于教师。只有我们教师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在数学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认识到开发学生潜能的重要意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才会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