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思考

2019-01-13 07:38陈根来王英姿
天津商业大学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世界级城市群京津冀

陈根来,王英姿

(1.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天津 300051;2.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天津 300222)

引 言

2019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全局的高度和更长远的考虑来认识和做好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增强协同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同时他提出六个方面要求,其中第四方面要求指出,向改革创新要动力,发挥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作用。要集聚和利用高端创新资源,积极开展重大科技项目研发合作,打造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要立足于推进人流、物流、信息流等要素市场一体化,推动交通一体化。要破除制约协同发展的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构建促进协同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从战略层面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指明了目标和方向,为我们开启了更多更高更远的想象空间和创新思维,需要我们以更为广阔的胸怀,从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层面思考问题,直面当今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探索在世界经济加快转型,建设具有区域性、国际化的现代产业体系大潮中,如何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加快建设的新机遇;如何加快形成京津冀区域一体化格局,打造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如何准确把握普遍规律和科学内涵,发挥京津双城联动和京津雄金三角的引擎作用,创新模式,加快建设京津冀一体化的现代产业体系等重大问题。

1 面向新时代的现代产业体系内涵与特征

现代产业体系即产业体系的现代化,既是一国或地区参与全球高端竞争的基础,也是工业化国家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普遍规律,其概念内涵至今尚未具有权威界定。20世纪80年代,在发达国家伴随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首先兴起,其主要标志是提高GDP中服务业的比重。很多发达国家均先后出台重大举措,鼓励发展现代服务业,以促进产业体系的现代化。进入21世纪,由于科技、经济、政治的影响及其全球化认知的不断演化,现代产业体系的内涵与特征具有了时代性的改变。现代产业体系是一个多重要素和观念的组合,从系统论的视角来分析,概念的支撑要素至少具备几个方面。

1.1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现代科技对现代产业体系构建起到了核心作用

人工智能概念自1956年提出以来,其技术已经走过60多年历程。新时代,人工智能的第三次浪潮(2006年至今)已远远超越逻辑主义和连接主义的核心,把深度学习作为代表性成果,其技术由于能够从海量数据中学习复杂的特征,因此被认为是新一代人工智能最重要、应用最广泛的技术——基于大数据的深度学习。电子信息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紧密结合促进了现代科技大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的机器视觉、模式识别、专家系统、自动规划、智能搜索、定理证明、博弈、自动程序设计、智能控制、机器人(尤其是机器的自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塑造与提升)、语言和图像理解、遗传编程等,涉及到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智能科技,其提供行业的解决方案,实现在制造业、农业、金融、商贸、医疗、互联网、交通、物流及城市等广泛领域的应用,形成了智能科技和智能产业的创新驱动带来产业体系的变革,促进了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形成了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产业结构,打破了由现代服务业支撑GDP的核心要素,建构了现代产业体系中新的结构功能。

1.2 智能产业生态化发展演化为现代产业体系的新内涵

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智能产业发展有着显著的生态化特征。产业生态系统是指由能够对某一产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各种要素组成的集合及其相互作用关系。近年来,由于信息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呈现出的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自主操控等,加快形成的生态化新特征,逐步打破传统的产业界限,很难按照产业分类标准将许多产业清晰地区分开来。张明哲认为,与传统产业相比,现代产业体系具有的产业结构软化是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服务化、产业结构高新技术化、产业结构融合化和产业结构国际化四个方面[1]。2013年,国家统计局出台三次产业划分规定,随着智能科技和智能产业的快速发展及其所具有的溢出效应和引领作用,模糊了一二三产业边界,促进了包括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1.3 现代产业体系具有面向国际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四链融合新特征

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演讲中提出:“世界上的有识之士都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要把握时代经济的发展趋势。当前,全球化促进生产、资源、人员、贸易、投资和金融等生产要素全球优化配置、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加快全球产业结构新一轮调整,为各国经济发展提供新机遇已成共识。在全球化背景下,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已发展到在全球布设研发、生产、销售链条的全球公司阶段,形成了产业链、价值链、空间链和企业链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典型。经验显示,一国经济开放度提高与其人均GDP增长之间成正比。无论一个国家的发展模式如何调整变化,不考虑全球化因素,不利用全球化机遇,不实现区域一体化产业集聚化及其所衍生的竞合关系来应对全球竞争,就不可能探索出先进的发展模式。正是从建设京津冀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出发,《京津冀协同规划纲要》提出了“在推动产业升级转移方面,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立足区域、服务全国、辐射全球的优势产业集聚区”的功能定位。

1.4 实现生态红线约束下绿色发展是现代产业体系可持续发展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就其要义来讲,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要“持之以恒推进京津冀地区生态建设,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绿色发展”是指导我国长远发展的科学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现代产业体系的绿色发展是建立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约束条件下,将环境保护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支柱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一是要在生态红线约束下把实现产业、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绿色发展目标;二是体现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发展潮流,创新绿色技术,大力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包括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是对现有的传统产业进行“绿色化”改造,实现“黑色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变,实现企业的“节能、降耗、减污、增效”。总之,是要将环境资源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素,形成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高、社会效益好、由绿色技术支撑的绿色农业、绿色制造业和绿色服务业构建的产业系统。

综合以上,结合《京津冀协同规划纲要》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以及《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可以从战略的视角分析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基本前提和实践基础是城市载体,脱离城市乃至城市群的核心要素的承载和支持,现代产业体系的建设就是一句空话。而正是因为京津冀城市群的协同发展,对于以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为视野规划的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瞄准世界一流打造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体系,建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的目标才可能实现。对此我们也会比较清晰地归纳出现代产业体系是集人本性、知识性、先进性、动态性、融合性、创新性和可持续性为表现形式的时代性本质特征。

2 京津冀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与世界级城市群的作用关系

以战略视角宏观审视,从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的那一刻,建设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与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双重目标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整体战略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这种契合关系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来自于两大战略演化机理及其发展内涵的统一性、互动性和彼此不可缺失的作用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京津冀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和世界级城市群是国家重大战略的共同极化目标

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和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是《京津冀协同规划纲要》《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对京津冀的功能定位,是作为国家重大战略最为核心的目标。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三次提到“京津冀城市群”,被视为“国民经济重要的增长极”,提出“要以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这其中,在实现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目标和现代产业体系的建设中,国家战略成为重要的推动力量。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作为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和双城,北京下发了《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间表、任务书、施工图,力争到2020年,全市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成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布局的核心支点、创新引领的先发起点、双向开放的关键节点、辐射带动的中心极点。天津市在“十三五”时期,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以服务经济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为支撑、都市型农业为补充的现代产业体系。同样,作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一极,在近期发布的《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高起点布局高端高新产业,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以上可以看出,正是京津冀按照不同的分工定位,以首都为核心,强化京津双城联动,以及三轴、四区、多节点布局的作用,基于产城融合的紧密契合关系,推进世界级城市群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更好地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2.2 京津冀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与世界级城市群符合全球化及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

世界级城市群是城市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世界级城市群指的是对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广泛影响力和控制力,在全球经济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城市群。[2]世界级城市群最重要的指标是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及其经济地位,是集聚国内乃至国际经济社会要素的巨大影响空间。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国家、区域之间的竞争越来越集中地表现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大城市、特大城市之间的竞争,而这种竞争的重要载体则是以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为标志的高质量发展。为此,把握好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实施好城市、科技、产业、人才等要素参与全球竞争举措,利用好城市群与现代产业体系作用关系推动融合发展,是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共同目标。

2.3 京津冀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与世界级城市群是秉持绿色发展的共同战略选择

城市和产业秉持生态优先、民生为本的绿色发展理念,实施绿色发展战略,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本原则。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如何解决经济发展模式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发展悖论,是工业革命以来最深刻、最全面的变革;是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现代产业体系共同寻求的新的发展路径;是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环境与经济协调共赢的新模式。目前,京津冀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达标率仅为47%,能源消费总量占全国11.3%,北京、天津、石家庄的机动车污染分别占本地排放源的31%、22%和15%。《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指出:京津冀地区是全国水资源最短缺,大气污染、水污染最严重,资源环境与发展矛盾最尖锐的地区,已经成为京津冀城市群发展的重大“短板”。从根本上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改变目前城镇化失衡、产业结构偏重和能源结构过度依赖煤炭的状况,发展绿色农业、绿色制造业和绿色服务业相融合的绿色产业,是京津冀城市群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共同的最为重要、最为直接的战略选择。

2.4 京津冀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与世界级城市群具有耦合效应

京津冀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和世界级城市群,虽为两个不同目标,却因之间相互依托、互为支撑所形成的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产生强烈的耦合效应。分析世界五大城市群之首的美国纽约都市圈,其演变历史和发展模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纽约都市圈合理的城市空间布局和完善的结构功能,形成了空间功能演化的动力因素,成为内在发展和演变的推动力。纽约都市圈经验显示,城市化是都市圈形成的源动力,交通和信息技术的进步是都市圈发展的基础,产业集聚和扩散是都市圈演变的内在动力,政府决策是都市圈经济得以持续的外在推动力。城市群和产业体系的演化机理所呈现出相互依托、互为支撑的耦合效应促进了二者的融合发展。

京津冀建设现代产业体系需要按照各自功能定位,促进产业与城市功能融合,产业及产业链、价值链、企业链与城市群的空间整合,逐步形成京津冀现代产业的一体化发展。没有产业支撑,即便再漂亮的城市及城市群,也是“空城”;反之,产业没有城市依托,没有城市的基础设施和人才、教育、科技等公共服务体系支持,即便再高端,也只能空转。京津冀以产促城、以城兴产的耦合效应还告诉我们,世界级城市群的建设与产业化乃至现代产业体系构建要有对应的匹配度,要在深刻理解城市和产业定位的基础上,制定更加合理的规划,在实施中既不能一蹴而就,又不能一快一慢,脱节分离。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要实现以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为核心要素的协同发展,以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战略眼光,形成良好的城市间产业分工,优势错位,相互协调发展,促进不同要素之间互动、交流,以及各种经济要素集聚、扩散。按照耦合效应的运行规律,形成产业结构在发展过程中集聚—扩散—再集聚—再扩散的循环模式,完成城市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完美对应。京津冀拥有众多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高素质人力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港口优势明显,交通发达,腹地广阔,以北京为核心,以京津双城联动为引擎,发挥京津雄的极化效应,以城兴产,逐步放大辐射带动作用,最终实现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科技成果在全球范围内快速传播,产业链和价值链在全球取得竞争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

3 京津冀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制约瓶颈分析

如果仅就我国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要以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为核心要素的协同发展为视角,5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仍有多方面的制约瓶颈。

其一,观念、胸怀与战略定位仍然是最严重的障碍因素。当前,京津冀三地很难说以更高站位,把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升至国家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升至区域现代产业体系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示范性极化目标;提升至作为普遍规律,国家和地区参与全球高端竞争的基础性举措;提升至能够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的环渤海地区现代产业中心。

其二,引领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动力源作用不强。京津冀重大科技项目研发合作,人流、物流、信息流以及技术、金融等要素市场一体化的阻隔和壁垒仍然在掣肘三地协同发展。

其三,诸多体制机制障碍仍然突出。无论是思维观念还是体制机制方面,京津冀三地还没有把世界级城市群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京津冀成为行政割裂较为明显的地区,“行政区经济现象明显,缺乏区际合作和利益协调机制”[3],利益藩篱和政策壁垒致使行政管辖区之间资源交换的共享性和互补性非常低,统筹力度不够,不利于区域内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空间链的现代产业体系架构形成。

其四,作为城市群的概念,京津冀区域产业布局和分工不明确,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压力较大,产业辐射带动不足,没有发挥出现代产业应有的聚集、扩散效应,产业融合度不高,市场活力缺失,城市体系和空间布局亟待优化。

其五,推动生态红线约束下、以人为本、绿色发展为内涵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任重道远。

4 京津冀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几点思考

4.1 优化产业体系要把握国际国内发展大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从全局的高度和更长远的考虑来认识和做好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和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的目标,当前,京津冀三地转变观念,提高境界仍是当务之急,要以大胸怀、高境界提高自身定位,在认识京津冀,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同时,还要跃出京津冀,从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重大战略,是国家现代经济建设的示范区域,是提高全球竞争力的重要一步棋。为此,必须站在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高度,协同瞄准世界一流、加快打造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体系。

4.2 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要进一步细化规划布局

京津冀一体化统筹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的基础上,按照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要素、世界级城市群与现代产业体系的耦合效应、现代产业集聚与扩散的基本规律和生态化发展特征,对应三地不同功能定位,细化和完善顶层设计,制定推进方案,以空间布局合理、区域结构优化、任务分工明确、产业融合发展为前提,以城市群为载体,以创新为动力,以产业和企业为依托,以科技、金融和人才为支撑,以政策体系为保障,增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内生动力与外部动力。

4.3 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要推进京津双城联动的引擎作用

《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提出,北京、天津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要引擎,要进一步强化京津联动,全方位拓展合作广度和深度,加快实现同城化发展,共同发挥高端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从现代产业体系的要素结构看,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文化中心,聚集了大量科技、金融与人才资源(然而北京的研发项目在天津落地还远不及珠三角的中等城市);天津作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具备了现代物流和实体经济尤其是先进制造业的雄厚基础。京津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所形成的强大的城市功能是我国其他城市群无法比拟的,京津双城一体化发展将为现代产业体系建构聚集较为完整的优势资源,为要素有序流动和京津冀区域优化配置提供动力,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对于加快建设京津冀绿色、生态的现代产业体系具有重要的引擎作用。推动京津同城化,关键是要实现京津基础设施一体化、资源配置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市场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等,共同发挥高端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4.4 构建京津雄金三角,形成现代产业体系资源共享

按照规划,雄安新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重点是:教育、科技、高端医疗、金融机构总部、软件和信息服务等;未来,雄安新区的优势在新一代信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从国家战略布局和城市空间及产业空间结构看,京津雄共同构成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不同功能组合的金三角。为此,京津雄三地要更加主动地精准对接,尤其要抓住雄安新区国家大事、千年大计的历史机遇,在金三角空间布局方面,从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企业链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形成科技、产业、金融、人才的生态联系和资源共享的长效机制。通过协同协作,搭建更多的京津雄三地联合创新平台,拓展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区、雄安—中关村科技城等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等平台作用,聚集全球科技创新、产业创新资源,推进各类创新主体和创新要素融合互动,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载体,从而发挥京津雄的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4.5 向改革创新要动力,破解利益藩篱和行政壁垒

京津冀协同发展5年来,与交通、环境等领域相比,京津冀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尤为突出,这与站位不高、观念滞后和利益藩篱有直接关联,并导致体制机制老旧、现代产业体系整体推进动力不足。为此要向改革创新要动力,按照习近平主席指出的“要破除制约协同发展的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构建促进协同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保障。”通过建立区域战略统筹机制、市场一体化发展机制、区域合作机制、利益补偿机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区域政策调控机制和区域发展保障机制[4]等制度体系创新,落实顶层设计,打破传统行政区划分造成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打破地方政府间的保护壁垒,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要素市场一体化协同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世界级城市群京津冀
打造世界级文旅窗口 构建千亿级黄金商圈
江苏味儿的世界级宝藏
在世界级网红机场,买买买才是正经事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向纵深推进
《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获批发布
京津冀协同发展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德国世界级农村竞赛
中国将形成5个超级城市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