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胜华 李晓平
(承德广播电视大学,河北 承德 067000)
随着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经济进入快速发展的通道。据世贸组织2013年发布的数据,在159个世贸组织成员中,中国是107个成员国的前三大进口来源地,也是42个成员国的前三大出口市场。进出口贸易的增加,刺激了市场对于商贸英语人才的需求,于是成人高校商务英语课程逐渐从英语专业众多的平行课程中脱颖而出,演变成一门独立的学科,而学科的名字也在从外贸英语、商贸英语、经贸英语、财经英语、国际成人高校商务英语等演变过程中日益凸显国际商务的重要地位。2006年以来,教育部先后批准了包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在内的15所大学试办成人高校商务英语本科专业。
基于语言经济学理论,结合成人高校商务英语人才的市场需求分析,并充分考虑学校自身的优势资源,设计统一、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不仅能提高学校自身的人才市场占有率,对于学生个体而言,也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语言的真正价值在于运用,而大量的实践活动为语言的充分熟练应用提供了便利条件。对于成人高校商务英语教育而言,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商务环境实践是必不可少的。单纯的理论知识不足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国际贸易业务,学校应该努力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让学生在理论知识扎实准确的基础上,接触商务实务。比如,可以从简单的业务函电写作开始,慢慢了解复杂的国际贸易实务;通过参加小规模的贸易谈判,以助手的身份做前期的准备工作,在实际谈判过程中,担任旁听记录等相对来说不是很复杂的角色,一点点增加实践经验。因为成人高校商务英语涉及的实践业务比较多,包括文秘、策划、宣传、翻译等,大量实践机会的增加会延长学习过程,而这个过程对于将来很好的适应市场需求又非常必要,那么学校可以考虑把成人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原来的四年学制改为五年学制,较后一年专门安排商务实践课程,并制定相应的评分机制;同时学校也应该考虑在学生毕业时授予其英语专业和国际贸易专业双学位的可能性,这样就充分体现了成本和收益均衡发展的语言经济学理论。
从20世纪后期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的国际商务业务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国际贸易为例,贸易的运行对象已经从过去的简单货物贸易转向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知识贸易在内的“大贸易”方向;贸易运行平台也在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转向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综合贸易运行平台。这些在实际操作中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的变化,很难及时体现在学校的教科书中,那么邀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士定期来学校作实践报告,亲身成人高校商务英语实务案例,可以很好的弥补理论知识与实务操作的差距。如果学校能够与一定的国际贸易单位达成协议,定期邀请商贸英语方面的专家到学校作主题讲座,或者是聘任为客座教授,开设一定的成人高校商务英语实践课程,会让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有更明确的目标,主动查找自身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成人高校商务英语的使用场合多为国际贸易实务,在国际交流日趋频繁的背景下,增加必要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补充学习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基本知识,比如欧洲文化概况,可以更好地助力贸易协议达成。学校可以通过增设人文选修课的方法拓展学生的跨文化视野;在较后一年的实习期间,通过参与到实际工作中,也会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并了解世界各地的多元文化,这些知识的积累会具体的体现在成人高校商务英语词汇量的及时更新和商务实践操作的严谨性和专业性。
在国际贸易业务交往中,成人高校商务英语人才的专业知识不仅可以高效准确地传达工作信息,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中的实力,从而实现经济利益较大化。因此,在高校制定成人高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既要充分考虑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同时也要兼顾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以便达到学生通过4~5年的在校学习,可以自如运用英语思维解决专业商务经济问题的目的,真正实现合理的语言投入与产出比,促进成人高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化科学化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