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娜
(贵州省六盘水广播电视大学,贵州 六盘水 553001)
经过大量实际研究发现,学生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高低,对自身综合品质的优劣,具有直接影响。所以,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将高素养人才作为法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必须保证法学生具有较高的职业精神,拥护法律的神圣地位,对法律事实给予必要的尊重。所以,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的融入法学教育对人才的培养中,将教学方法进行合理的改革,成立一支具有高素质的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对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而言,物质并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而意识却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因此,为了保证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效果达到既定目标,将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解决社会矛盾的作用进行有效利用,重点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地位,提高法学教育的教学成效。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而言,为了更好的将教学目标达成,必须通过一个载体,才能发挥作用。将学生的专业特点作为核心,选择合适的载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进行深化。
学生思想政素质的高低与思想政治课程的质量高低有直接关系,这是因为法学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教学内容,当课堂教学具有较高质量时,学生也会具备较高的学习积极性。经过大量的研究发现,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在教学内容方面,思想政治老师的授课内容和模式,应该根据不同学生具有的不同特点进行,比如广播电视大学的学生多为在职人员,这样思想政治的内容必须多结合社会,结合其工作实践进行思政教育。第二,在教学形式方面,目前的思政教育更多提倡课程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而不是思政教学只交给思政老师,这样未免形式刻板,难以提起学生学习效果,老师应该运用多元化的手段在法学课程和案例中渗透思政教学。第三,多元化教学模式,比如运用案例教学法及课堂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手段,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拘泥于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还要过互动、交流,学习相关知识。
这样才能将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的预期作用,在培养法学生专业素养的过程中,全面呈现出来。对于学校而言,校园文化的内容直接决定了学校未来的走向。也就是说法学学生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将隐性的校园文化作为载体,在法学课堂及各学科中渗透思政教育,支撑显性的课堂教学。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观念,受到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校园文化在培养人才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学校还要将校园文化环境向着健康、愉快的方向发展,将具有代表性的精神文化,结合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
一方面,法学专业教师必须重视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并且业余时间不断加强自身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及更新。
对于法学教育而言,专业性比较强,相对的教师队伍也必须具备严谨的教学态度、较强的专业能力。然而,很多法学教育的教师对学术成就、个人专业地位过分重视,对如何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漠不关心,导致法学教育成效难以提升。针对这个问题,法学专业老师应该合理把握二者之间的平衡,做到全面发展,使自身思想政治能力得到不断强化。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精神培养过程中,法学学生的职业素养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教师自身应该具备坚定不移拥护共产党的政治立场,提高学生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一脉相承的思想政治理论的认识深度,将整体教师队伍的政治素养和职业素养一并提升,进一步促进法学生职业精神的正确树立。与此同时,对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也是思想政治教师重要的工作内容。
另一方面,法学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我们成人高校的学生在社会实践这方面具备更好的载体和平台。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与法学学生生未来就业方向相结合,或者与我们电大学生目前从事的法学相关岗位结合,探索出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法学生对树立职业精神具有的问题,应该给予耐心、细致的指导,强化对法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效果。对于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职业精神的培养是最核心的部分,所以,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精神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将价值引导的优势,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的作用,全面呈现出来。针对其这个特点,学校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容必须不断完善,将实践内容和理论知识进行合理结合,不能单一教条地学习思想政治的理论知识,必须与法学课程内容相互渗透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比如,学校应该鼓励学成立法律社团,通过开展辩论会、知识竞赛等活动,提高学生法律方面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学生的社会实践方面,多深入企业法务,与律师事务所合作,强化学生法律方面的实践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随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法学学生积极性的提高,使法学教育水平在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优化下,得到提高。
结束语:综上所述,根据以上对思想政治教育在法学教育中的应用展开的详细分析,我们能够明确地了解,对法学专业学生的职业精神进行提升,对我国未来法律人才的整体水平提高具有积极的移动作用。尤其针对广播电视大学里不脱产的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在法学教育中具有的核心意义和重要作用给予必要的重视,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通过各种措施的实施,加强思政教育在法学学科里的渗透性,奠定了法学工作者更好的职业素养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