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019-01-13 06:01:33王丹颖
魅力中国 2019年46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目标同学

王丹颖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安肃镇南孤庄营小学,河北 保定 072550)

一、教学三维目标不明确,教学具有随意性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耗时多、效率低,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明确教学三维目标,使得教学具有随意性有关。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使得教师课堂教学混乱、随意。教学目标应根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确定,三者相互渗透,形成整体。

案例1:四年级上册《四则运算》教学片段描述:

师:同学们,冬天来了,下大雪了,老师带同学们一起去滑雪。(话音刚落,教师就播放出课本画面的幻灯片)同学们,在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看到好大好大的雪啊。生2:我看到很多很多人滑雪,有大人和小孩。生3:我看到很多柏树,都没有掉叶子耶。

师:你们观察得真认真。现在看课本上的问题,谁能列出算式?请上黑板上写。

(教师请两个学生在黑板上板书)

生1:72-44=28 28+85=113 生2:72-44+85=113

师:你能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列式的吗?

生1:我是看书本这样列的。生2:我是昨晚预习,学到的。

师:好,同学们非常认真,那如果假设滑冰场3天接待987人。

按照这样的现象来计算,那么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在本子上作答。

(教师巡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教师在黑板上进行费力讲解

巩固练习:请同学们对课本后面的练习题进行解答,老师检查。

反思:从案例中可以看到教师没有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由于三维目标的不明确,使得教师的教学很大程度上具有随意性。从三维目标来看,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应该是-让学生掌握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或乘除运算顺序;过程与方法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在合作交流与教师的讲授中掌握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应该是: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独立思考与他人合作等方式,培养自主学习与互相帮助的学习态度。而上述案例中,这三维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却无法体现出来,教师只是随着学生学习情况的变化而随意改变教学策略。在新课导入时,由于没有明确的三维目标,所提的问题没有明确,过于宽泛,让学生无法理解教师的意图,而随意说出与数学无关的内容,教师只重视形式上的东西,没有进行实际有效的教学提问,使得课堂教学进入与数学无关的问题中。这种课堂,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效果很好,仔细分析,却达不到教学目标,教学比较随意。这种课堂对大多数的学生来说是低效的,无效的甚至是负效的。因此,教师在授课之前,应对本节课的三维目标有清晰的认识,并在备课与授课中,把三维目标贯穿于整个教学当中,否则,课堂只能是混乱的热闹。

二、教学主体混淆,缺乏明确性

主体是指实践活动的行动者自身。实践活动是由主体而发起,其现实的表现在于能动的自我的实现。主体总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建构与它物的关系。而教育中的主体性是指学生在主体意识指导下,主动参与教育活动的能动性,现代社会的开放、发展要求重视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使其具有主体性是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的需要。

在现实的教学中,很多老师往往有一种错觉,认为自己才是课堂的主体,把学生放在被动的位置上,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只关注自己传授了多少知识,没有关注学生真正学到了多少知识。学生的主体性是需要培养、提高与引导的,教师要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小学生是在发展中的未成年人,具有极强的可塑造性,他们对新事物非常感兴趣,而现实中,小学教师常常在教学中忽视小学生的主体性,过于强调教师自身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使得教学活动是教师向学生的单向施动,而学生被动地按教师的要求参与教学活动,课堂中教师过多地进行自我展示,课堂只成为教师的舞台。

三、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多样性

在现实的小学数学中,很多小学数学教师没有深入理解并学习小学数学最新知识,认为小学数学是简单基础的知识,只要进行简单的教学即可。事实上,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看似简单,但让小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很不容易。在教学当中,很多小学数学教师没有运用多种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也没有深入研究,只是简单地呈现教材上的教学内容,甚至有些老教师还在使用陈旧的教案。同时,长期以来,由于小学数学教学受到“应试”的束缚,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往往局限于书本,没有融进鲜活、丰富的社会生活,使得教学内容陈旧,没有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缺乏新颖性、实效性、针对性和长远性,使得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不全面,没有体验的情境和乐趣,严重地阻碍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也难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欲望。

四、教学评价模糊,缺乏及时性和全面性

“评价,实质上是一种认知活动,是指测量的过程,是用来判断人或事物的价值。”课堂教学评价是基于已确定的一些教育价值观和评价尺度,采用合适的、可行的评价方面的评价,只是简单笼统地说好,这样的评价意义有限。如果案例中教师的评价这样表述:“A同学,你回答的真好,你能运用加法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还能正确列式写答案。你上课真认真,你一定能学好数学,掌握本领。”“B同学,你列的式真棒,分数乘法,你能列出来,真了不起,你的思维很不错,那么快就会列分数乘法了,老师希望你能一直这么认真学习。”相信评价的效果会好很多,教师对学生的智力、情感、能力等都进行了恰到好处的表扬,是有针对性的表扬。及时、全面的评价,使得评价清晰准确,这样的评价效果无疑是最好的。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目标同学
帮助同学
奇怪的新同学
大灰狼(2018年9期)2018-10-25 20:56:42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我们的目标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