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翠娜
(安新县安州中学,河北 安新 071600)
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移动终端产品种类增加。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等的使用越来越普遍。曾经只能通过电脑或者硬盘传送的音乐、视频、图像、音频等资料,现在都可以通过移动终端用品进行传递。而在所有移动终端产品中,智能手机的使用最为普遍。智能手机几乎具备了电脑所拥有的一切功能。我们可以通过手机看电视、买东西、玩游戏、视频聊天、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甚至是利用APP进行线上教育和助学。有些人只看到手机对青少年成长不利的一面,视手机为洪水猛兽,殊不知智能手机也可以成为广大教师和青少年的助学神器。作为农村一线教师,研究初中历史移动学习终端数字化助学成为了我们的需求。现将我们历史学科的研究实践,整理如下: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历史学科的特点是分值低,教学难度大。貌似简单的一课,蕴含着大量的历史信息。教师不仅要熟知课本和教参上提供的各种资料,还得搜索海量信息来辅助教学。这样,教师就必须使用电脑或者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来备课。使用电脑备课,教师还必须固定在某一地点。而使用智能手机备课,几乎可以随时随地查找电子课本和教学设计。在N多种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将其打磨成任务单,适应历史教育教学的需求。
利用移动终端设备上的聊天APP平台进行授课。以智能手机为例,在手机里放置多媒体课件,随时随地播放课件进行学习。手机同时可以与学校的多媒体设备相连接,如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师可以将智能手机里的资源通过多媒体及时的展示给学生,实现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各种信息的交互传递,弥补实践难以体验的局限性,使抽象的文字生动化、具体化,使学生能眼见其形、耳闻其声,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探究情境,促进他们进入推理、想象的空间,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音乐是一种抒情性极强的艺术形式。”在利用移动终端助学过程中,我们加入音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例如在学习《戊戌变法》一课的时候,将音乐精心设计。悲愤的前奏,衬托全国各地的举子在听到《马关条约》签订的悲痛;蓬勃汹涌的中间部分,则让学生感受到百日维新的高潮;而戊戌六君子惨死在菜市口,音乐低沉哀婉,闻者落泪。这样的配乐,使课堂显得更加活泼生动。
历史作为小副科,课时极其有限。如果在学校,教师想让学生观看影音资料,就得占用自己的课时。但是校外观看影音资料就不会占用课时。教师只要将资料或者资料链接直接发给学生,或者发到学习群里,学生即使已经离开学校,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移动终端设备观看与学习有关的影音资料。
例如我教每一届学生,在学八年级上册的时候,都会带孩子们一起学习日本全面侵华战争,都会让孩子们观看《南京大屠杀》。目的就是让学生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让他们通过影音资料,更直观的感受南京大屠杀史无前例的残酷性,让青少年志存高远,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待到学完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我必然会布置回家看《周恩来外交风云》的任务,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周总理的主要事迹,为自己的人生树立正能力的偶像。但是一部电影一课时45分钟根本看不完,最少要用两课时才能完成。学校安排的历史课时是每班每周三节课,以前光看电影就用去两课时,现在就直接把电影链接发到群里,让孩子们当做家庭作业去完成就可以。
课后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回家后就抱着手机或者平板玩游戏。现在我们可以开发这些移动终端设备的学习功能,让它们也成为助学好帮手。学生不仅能够在APP上课,还能在上面完成作业,提交后系统自动评分。对作业完成好的同学,老师按照线上奖励机制,给孩子奖励。例如连续答对五道选择题,会发给学生一个小故事。非选择题能拿到百分之八十的分数,就会收到老师发送来的一首歌。所以,我经常把网上一些经典文章或好的历史故事下载到移动设备终端。还会针对错题,进行语音作业解析。语音作业解析可以发给所有学生听。
传统的家校联系方式主要是家访、打电话、请家长、召开家长会等。随着移动终端设备的推广应用,学校可以利用校讯通将孩子每天进校、离校的时间告诉家长。教师可以利用微信群功能或者私聊功能,将每天作业或学生在校表现告知家长。让家长督促孩子回家后的学习活动。例如历史学科的重点知识,在考前复习需要背过,并提问。教师将背诵任务发到群里,要求家长检查并签字,基本上家长们都会配合。这样教师就可以在学校直接进行相关习题训练,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总之,将移动终端设备作为媒体运用于教学,是未来教学发展的趋势。我们的校外移动终端数学助学研究刚刚起步,如何充分发挥移动终端设备的强大功能,提高教学实效,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研究。因此教育和技术部门应加强该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研究,加强宣传和引导,以提高教师运用手机进行教育教学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