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休宽
(毕节市七星关区生机镇生机小学,贵州 毕节 551705)
我国的传统文化包含了五十六个民族智慧与精神,具有一定的多元性,这也符合社会多元化发展的需求。随着传统文化多元化的不断推进,人文逐渐认识到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融合的重要意义,然而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对传统文化却没有重视,社会中的浮躁之气也不断增强。所以,在数学课堂中向我们的小学生渗透传统文化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学习先人们优秀的精神与智慧,更是为了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促进其良好品质的发展。
虽然我国的素质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仍存在传统“满灌式”的教学理念,学生数学课堂积极性欠缺,对数学知识理解与应用不足。而传统文化的引入,为我们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其思维,还有助于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以及我国古人数学研究的故事,促进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探究的积极性。
当前崇洋媚外的现象在小学生身上时有发生,而传统文化作为我国的民族瑰宝,我们的学生了解的却极少,在以往的数学课堂中,老师也很少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甚至认为传统文化的渗透应是语文和道德与法治课堂的事情。殊不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入传统文化,不仅可以让我们的学生从小就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促进学生高尚品格的塑造,同时,还有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在我们小学数学课本中含有非常多的我国历代数学家在数学方面坚持不懈地研究以及对世人巨大贡献的内容,而我们的老师却往往把这部分内容给忽略了。而如果我们合理地利用这些事例,向学生介绍古代数学家为了自己的理想不断努力,面对困难不气馁以及执着追求的精神,鼓励学生学习其品质,则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不畏艰难、勇于进取的精神。
例如在教授小学六年级《圆的周长》一课时,我们就可以向学生述说古代伟大数学家祖冲之发现圆周率的过程,并让学生猜想:假如祖冲之用刘徽的“割圆术”去求圆周率,他将会用花费多长时间与辛苦?由此激发学生对古人智慧以及坚持不懈精神的崇拜之情,同时适时的鼓励学生在学习以及生活中要以此为榜样,遇到困难不退缩,积极进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攻克数学学习中的各个难关。
众所周知,我国拥有各式各样且品种繁多的传统图案,这些图案不仅向世人证明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同时,也使世界艺术文明的重要内容。我国的传统图案具有质朴、形式多样以及变化多端的特征,根据这些图案,我们也可以有效的了解到中华五千年历史中各个时期的不同的艺术造诣,以及我国传统文化跟随社会进步不断传承与发展。
例如,在教授《图形与变换》这一堂课的知识中,我利用多媒体首先向学生呈现了我国瓷器、脸谱、剪纸以及年画等各样的图案,随后让学生在课下对这些图案的资料进行搜集,在搜集过程中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到图案的年代、蕴意以及其中所含有的古人的数学思想,由此使学生更深入的认识与掌握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处,激发学生的自豪感以及爱国之情。
我们如果想在数学课堂的教学中,更好地渗透传统文化知识,就需要数学老师突破传统教学思维,不断创新教学手段,扩大我们教学的空间与时间,将我们的传统文化有效的融入到学生的课文活动中,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因此,我们可以积极的组织学生进行主题性的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探索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喜欢上传统文化中的数学。
例如,在小学四年级《认识计算器》这堂课时,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人常用的计算工具—算盘,同时简单地把算盘的由来以及用法教给学生,让其了解到算盘对我国甚至世界的影响,同时组织学生在课下进行深入的探究。由此在《年月日》一课的教学中,我们也可以组织学生设计手抄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我国的历法以及掌握在平年与润年中所包含的数学思想与问题。通过这些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提高了小学生数学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还提高了他们学习传统文化以及探索传统文化的兴趣,在生活中也加强了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实践证明,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比较强的理科学科,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能够进行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养成。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加入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数学观,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而传统文化有效渗透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需要老师重视传统文化,不断地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以及学习的积极性。与此同时,传统文化在数学课堂中的渗透必将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