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正兴
(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枧坝镇枧坝小学,贵州 遵义 563307)
数学核心素养它不只是小学生在学习阶段的数学认知和理解,也不是传统的数学教学理念,它是一种建立在数学认知之上的理念,数学的几大特征比如: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等,这些是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也是当下人们应具备的素养。结合现实的小学数学教学来看,大多数的教师是主角,在课堂的讲课单一,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积极性不高,缺乏自我思考能力,所以,现在的教师只是在注重知识技能培养,更要培养一些拥有独立思考,独立实践,有创造力的新时代学生。
小学生教学核心素养主要是由三个核心价值,第一是数学人文,第二是数学意识,第三是数学思想,数学的人文培养是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和好奇,能够在数学中发生不一样的认知,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能够发自内心的学习数学,构建数学,思考数学,可以用学科来表达自身的语言,数学意识是让学生以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运算数学,空间符号,还有策略;数学思想是指抽象,建模,推理这三样,能够提升思维,还有强烈的推理逻辑思维,更能让自己学到建造模型[1]。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加强对数学知识的应用,为未来的学习与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教师在课堂讲课的过程中,要以学生教学为重点,可以适当的放低教师的姿态,融入到学生及集体中和学生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可以跟学生聊些让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来吸引他们对学习的兴趣,通过这样的模式可以找到老师和学生的交流话题,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进行互动,教师把握好在课堂上的课堂活动组织和引导,让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可以促进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习。
例如在对“千克,克,吨”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让学生亲自体验到1千克的含义和重量,可以通过称重的原理方式在课外让学生有更直观的体会。可以事先准备好的两瓶1千克的矿泉水和一袋1千克的大米,让学生可以试着提着1千克的大米,另外一只手提着1千克的矿泉水进行重量检测,这样能直观的体会出生活中数学的无限生命力,从而能够更好地培养他们数学的感受[2],还有他们的数学意识,提升在数学核心素养方面的价值。
实践是检测教学模式的唯一途径,同样的学习数学知识的也不例外。可以在课堂内开展一些数学知识大赛活动,数学知识大多都充满着逻辑性和思维性,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育方式,还有数学公式的死记硬背方法,这些都会对学生学习产生很大的校级影响,更是打击学生的制定学习性,会让学生陷入到难以挣脱的局面[2]。
比如对于“线“与“角在课堂中讲解时,对于角的长度和大小无关的内容,很多学生就会陷入到字面上的误区难以理解,在这种关键时刻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拿张纸折出长方形的大小,让学生能够直观的认知它的大小长度,这种实践的课堂老师加以应用,这样学生也可以摆脱传统的教育思维模式,还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核心素养的兴趣和保障。
在小学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都是通过课堂上的提问问题的场景方式,来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爱好,从而更进一步的分析数学问题和思考提问方式,教师的主要目标是要教授学生课堂上的知识,让学生通过学习知识进一步的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和能力体系,激发出学生的大胆创新和探索思维能力,学生的独立思考方式老师要时刻注意,在适当的情况下尝试着让学生提出质疑和问题[3]。
例如在对长方体的表面积进行课堂讲解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对学生提出相对应的问题,比如拿出一个长方形物体让学生进行计算,需要用多少的红色包装纸才能把这个长方形物体给包裹住,在接下来,教师可以换一种方式问题,同样长的物体要怎么包裹住它,怎么做才能最省包装纸?从而引起学生们的猜想,让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从中可以激发学生的欲望心理,达到对数学的渴望,开拓学生对数学水平的认知。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意识的培养,教师可以把握好这个阶段,因为这个时候的小学生好奇心和可塑性强,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来培养学生数学意识和数感,或者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用数学的方式去思考问题并用适合解决数学的方案来解决问题,教师也应该积极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数学核心素养对教师的自身发展起到良好的作用。
上述的所言,都是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是要从良好的环境氛围,合理的提问设置情境,开拓学生的教学实践等方面出发,最大的限度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更是对数学核心的渗透,进而达到了数学教育的教学目标要求。